APP下载

津浦铁路沿线安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艺初探
——以蚌埠宝兴面粉厂为例

2019-05-09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9年4期
关键词:宝兴面粉厂制粉

曹 兴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津浦铁路北起天津总站,南至南京浦口火车站,是中国南北的要冲,贯穿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在铁路沿线也渐渐发展了很多近代工业,厂房就毗邻着铁路而建。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有着十分发达的水运交通。近代时期,已有得天独厚水运条件的蚌埠修建了津浦铁路大站,这让蚌埠一跃成为皖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蚌埠人口开始增多,经济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是皖北津浦铁路沿线城市中近代工业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

2 建筑概况

津浦铁路安徽段途径滁州、明光、凤阳、蚌埠、固镇和宿州,沿线所经过这些城市都是由于津浦铁路的修建使其开埠而发展起来。建国前固镇和明光地区没有工厂,只有一些自产自销的手工磨坊和土产品加工的商店;滁州、凤阳地区工业发展缓慢,至解放前夕,全滁州区仅有唯一一家大成面粉公司工厂及少量手工业。宿州在开埠之后先后兴办了打蛋厂、布厂、袜厂、小型火力发电厂,工厂数量寥寥可数。到1948年底,蚌埠共有私营工厂62户,生产的产品包含卷烟、面粉、肥皂、火柴等日用工业品100多种[2]。

3 建筑特征

3.1 选址规划

选址规划一方面选在城市建设活动较频繁的工商业城市中,另一方面选在交通便捷之地以便于运输和节约成本,再者就是选在资源分布较集中的地方。津浦铁路的修筑让蚌埠市的城市地位在20世纪经历了重要转型[3],为宝兴面粉厂的修建提供了可能(图1)。津浦铁路于1912年建成通车,蚌埠作为铁路大站,迅速成为了皖北地区的交通与商业中心。蚌埠逐渐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变,于是宝兴面粉厂落户于转型后城市建设活动频繁的蚌埠。

通过综合考虑蚌埠的城市定位、交通运输与资源分布等因素,宝兴面粉厂选址定于蚌埠新船塘。

新船塘地区有淮河穿过,且离津浦铁路不远,并有铁路支线通入工厂内部,水运和陆运交通的结合让运输极为方便,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同时新船塘地区河岸地势开阔平坦,日照充足,且盛产小麦,满足了原料的需求。津浦铁路建成并于蚌埠设站后,大量的铁路工人定居蚌埠,为宝兴面粉厂提供了大量潜在劳动力。

图1 宝兴面粉厂与津浦铁路的关系图

3.2 空间布局

工业建筑的空间布局都是围绕着工业流程展开的。宝兴面粉厂北望淮河,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光照好,有利于建筑物布局。厂区有2个制粉大楼,1个植物油厂,1栋办公楼,6个仓库,1个机修车间。宝兴面粉厂的大门在厂区的东面,厂的入口是办公楼,作为入口的门楼。津浦铁路的支线自东向西穿入厂区内部,铁路的两侧都是仓库和制粉大楼,方便原材料的运输和面粉的运送。仓库集中布置在厂区的西部,东部为制粉大楼、宝兴植物油厂,以及锅炉房,最北面是宝兴的机修车间。机修车间离铁路和制粉大楼不远,方便设备的输送(图2)。

图2 民国时期宝兴面粉厂总平面图

传统的面粉加工工艺为:清洁原料、润麦、研磨和晾晒[4]。在近代这种传统手工磨面的方法与机器磨面共存。机器面粉厂是以蒸汽机或电动机驱动钢磨制粉,这种连续式机械化生产大大增加了产量。1930年,宝兴面粉厂安装了5部152.4cm粉磨机,20多部101.6cm粉磨机,1台750马力发动机,3台锅炉之后,又新建了制粉楼[5]。新建的5层制粉楼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先将原料运到顶层,再将制好的面粉利用自然重力输送到一层。仓库区和制粉楼挨着,并且建筑平面都是标准的长方形,采用了类似中国金厢斗底槽形制的平面形式,这就导致了仓库建筑和制粉楼体态规整(图3)。仓库采用以垂直交通空间为核心的布局模式,一二层的贯穿大空间通过建筑中部的楼梯联系。四个仓库的主入口都在南侧,其中最北边有津浦铁路的支线通入其中一个仓库的北面,并在铁路支线上架起了屋顶且用墙体围合住,虚实结合,将一个封闭的空间和较为通透的空间结合到了一起。宝兴面粉厂的办公区只有一栋办公楼建筑,其东立面的北半部分,有敞开式走廊,空间通透,虚实结合。

规整的建筑平面外墙面积少,不仅冬季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对室内的影响,而且从防震角度,这样规整的平面也是有利的。长方形平面与长方形柱网配合使用使得工艺流程布置灵活,所以整个厂区制粉楼和仓库等车间平面几乎都是规整的长方形。

图3 宝兴面粉厂2号仓库平面图

3.3 建筑风格

强调空间布局的实用性,重视功能性是津浦铁路沿线近代工业建筑空间的主要特点,常以集中式的布局手法处理建筑空间关系,完全体现出现代大空间工业建筑布局样式。

宝兴面粉厂厂房建筑体量舒展,屋面形式多样,有平顶、单拱形、连续波浪拱形、人字形、锯齿形等,外墙都是红砖清水墙。如现存的宝兴面粉厂的仓库建筑(图4),侧面为锯齿形灰瓦坡屋面,门窗是方形或者圆形,上面有拱券装饰,一如西方建筑惯用的式样。立面以竖向壁柱划分,给人强烈的有序感。木构屋架,上铺水泥大瓦。因为面粉和小麦原料不需要接受大面积和长时间日照,所以仓库立面一层没有开窗,只在二层开方形或者圆形窗洞,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虽然一层开有门洞,但是整体空间比较封闭。仓库和制粉楼(图5)的立面都是红砖,有着明显的仿苏式风格的影响。宝兴面粉厂办公楼(现已毁)建筑门楼部分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图6),立面为横向三段式。办公楼左侧的入口门楼部分,为巴洛克式风格,立面上有装饰用的壁柱,门窗采用圆形和拱形窗洞。右侧的办公楼部分比较规整,立面上的窗洞是方形。整个建筑都是剖屋顶瓦屋面。

图4 蚌埠市博物馆宝兴面粉厂

模型宝兴面粉厂现存仓库建筑

3.4 建筑结构和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中,不论是抬梁式建筑还是穿斗式建筑,还是少数的井干式建筑都是木结构建筑,不仅结构如此,就连室内天花以及各种雕刻图案等装饰都是木材料。墙体在中国传统木结构体系中只起到维护作用,并不承重,因此可以做到“墙倒屋不塌”。宝兴面粉厂的制粉大楼和仓库建筑与此不同,五层的制粉楼建筑和阁楼建筑采用了砖木混合结构,砖墙起到了维护和承重双重作用。仓库的梁都是整木,有些地方承重墙体甚至达到800mm(图7)。内部结构是大跨度的钢桁架。传统建筑中门窗上部木石过梁的形式被砖拱劵代替,此外砖拱劵还有装饰的作用。

图5 宝兴面粉厂制粉楼背立面图

图6 民国时期宝兴面粉厂门楼正立面图

图7 宝兴面粉厂2号仓库剖面图

砖材既具有石材的坚固性能,又具有木材施工的简单方便,被大量用于建筑中。事实上,蚌埠宝兴面粉厂的仓库建筑在建筑底部都砌筑了石墙(图8),以达到更好的防水和加固墙体的目的,石墙以上部分为砖墙。同时在仓库建筑的底部,立面上都开有小通风孔,弥补了建筑立面上为了减少光照而少开窗洞后通风的不足。厂房的原始墙面就是红砖,后来在红砖表面抹了一层水泥防渗层。为了让水泥与墙面结合牢固,原墙面都凿出小坑。“三顺一丁”式砌筑墙体的方式是很多地区普遍采用的,而宝兴面粉厂中的建筑主要采用“一顺一丁”式砌法(图9),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墙体抗压抗拉性能好,刚度较大。

4 结语

图8 仓库建筑墙体下部石料砌筑

厂区内部的津浦铁路支线

通过对蚌埠市宝兴面粉厂的分析总结,探知津浦铁路沿线近代工业建筑多为砖仿苏式风格。名族企业家不辞辛苦创办近代工厂,虽说以盈利为目的,但归根到底是“实业救国”[6],为抗战期间的后备援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近代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行为的物化建筑场所采用仿苏式风格,传达出商人不甘落后,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计手法。既在政治上对抗西方列强,又在技术上学习列强,装备本国企业。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由于木材防潮防弯曲性能较差,中国传统建筑受木材制约,发展主要以平面延伸为主。津浦铁路沿线近代工业建筑在建筑结构上则有着明显的改变,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大量采用砖墙木梁混合承重,并兼有钢桁架、木桁架承重屋架。其空间功能布局随房间功能的需要而决定,砌筑质量很高。长久以来,较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遭到拆迁或损毁,对这些宝贵的近代工业遗存进行保护和利用迫在眉睫,对这些宝贵的近代工业建筑遗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图9 一顺一丁的砌筑方式

猜你喜欢

宝兴面粉厂制粉
基于改进YOLOv3的果树树干识别和定位
Fast-switching SOI-LIGBT with compound dielectric buried layer and assistant-depletion trench
330MW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燃烧优化
面粉厂爆炸案
天降白玉 宝藏兴业——四川宝兴汉白玉掠影
四川宝兴网络招商推出汉白玉产业
面粉厂智能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面粉厂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初探
小麦制粉企业实用检测技术概述
麦价上涨加快加工业整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