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导向下财政扶贫效率的研究
——以安徽省16个国定贫困县为例
2019-05-09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规模不断加大,贫困人口的数量也日益减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下,如何高效率提高财政扶贫效果和因地制宜完成贫困县的脱贫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很多学者对财政扶贫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李小云(2015)研究得出,我国扶贫瞄准机制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扶贫瞄准的治理和管理上造成资源配置与贫困人群的本身需求相脱离;二是在资源流向基层过程中容易产生“精英捕获”的现象[1]。而关于“精英捕获”对财政扶贫效率的影响研究,邢成举、李小云(2013)指出财政扶贫目标难以实现的关键原因是“精英捕获”,由于社会阶层的分级[2],参与人权利的不均衡配置是精英捕获浮现的重要原因。周艳等(2018)运用农村居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减贫效应,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收入分配不合理会降低财政扶贫效率[3]。钱力等(2018)构建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估了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脱贫绩效,得出扶贫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扶贫瞄准度有待提高等结论[4]。姜爱华(2008)选取两个评价指标,分别是资金贡献绩效和资金投入绩效,评价了政府开发式资金的投入效率,并对提高财政扶贫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5]。
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是安徽省16个国定贫困县,从财政扶贫支出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最终提出提高财政扶贫效率的合理措施。
1 安徽省贫困县扶贫现状
安徽省位居内陆,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缓慢。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贫困人口120余万人,省内扶贫开发区域涉及16个省辖市、70个县(市、区)。安徽省扶贫开发小组提出,要全面完成9个国家级贫困县脱帽、64个贫困村出列、4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开发重点集中沿淮、大别山区、皖南地区等,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从整体上看,部分地区仍需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长期以来,安徽省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等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落后,位置偏僻、资源匮乏、人口稠密、灾害频繁等,导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安徽省贫困县贫困现状有以下特点:规模和结构大体相同,在扶贫方面成绩较为显著,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连片特困区,贫困区较广泛,仍需进行重点扶贫开发[6]。
2 贫困县财政扶贫效率的度量
2.1 贫困县财政扶贫支出结构和规模
财政扶贫支出对脱贫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在整个脱贫工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尤其在降低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政府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补助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达到减贫的效果。财政扶贫支出规模对减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投入规模来达到脱贫目标,则扶贫工作的投入产出效果未必能达到最优。资金投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难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用途,因此,财政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合理的财政扶贫支出结构,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支出结构,使得财政扶贫效率达到最优水平。
近年来,安徽省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水平,财政扶贫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选取安徽省16个国定贫困县为样本进行研究,图1和图2分别为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国定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扶贫支出结构、规模。可以看出,贫困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各项人均财政扶贫支出规模也在不断上升,其中,医疗卫生支出自2015年开始大幅度上升,表明财政扶贫效率有一定的提升。
图1 安徽省16个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
图2 贫困县各项人均财政扶贫支出规模
2.2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财政扶贫效率的分析
灰色关联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通常用于衡量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是根据各变量数据间的相似变动趋势和数组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本文以贫困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行政管理支出、科技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求出变量间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得出各财政扶贫支出项目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
(1)分别建立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X0(k),(k=1,2,…,N)和 xi(k),(k=1,2,…,M)。其中,N 表示每个序列的元素个数;M表示比较序列的个数。
(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处理,排除计量单位不同、数量级之间的差异的影响,转换公式为:
(3)计算关联系数。第j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k时期的关联系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分辨系数的作用是减弱关联系数不真实的影响。一般可取ρ=0.5,可以提高各变量关联系数之间的显著性水平及其差异性。
(4)求关联度并进行排序。第i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度为:
将各变量数据代入计算,得到表1。
表1 灰色关联系数结果
根据表1可知,关联度排序为社会保障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教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表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对扶贫效率提高的相关性更高,效果也更显著,而行政管理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最小,即影响最小。因此,政府若想高效提升扶贫效果,应通过适当调整财政扶贫支出结构来完成目标。
3 提高财政扶贫效率的措施
3.1 扶贫资金合理分配
提高扶贫效率的前提是合理分配、使用扶贫资金。各级扶贫办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区分类、贫困程度及扶贫效果的反馈机制,强化资金管理,完善使用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对于贫困山区和较为贫困的地区,应多进行资金投入,尤其注重教育投入。根据之前的扶贫效果反馈,对于扶贫效果良好的地区或个人,应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对于扶贫效果不好的地区,要追查原因,必要时可适度进行资金追加。扶贫资金应用于对扶贫对象进行引导性发展,而不仅仅是把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要保证资金的高效率使用。
3.2 资金的导向化与精细化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统计数据,得出扶贫对象、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分类等,使扶贫进行有导向的精细化覆盖,而非盲目进行资金划分和使用。针对扶贫对象,对建档立卡户着重增加扶贫资金的补给,对其他贫困户进行大面积集中投入。对贫困原因有可发展性地区,如可发展旅游的地区,支持其加强产业发展,要做到分类化解决、精细化扶贫,全方面与重点相统一,计划到户,扶贫到人。
3.3 完善激励性机制,创新性发展
随着贫困时间的日趋增长,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对未来生活发展的期望则趋于下降,因此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新性,成为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前的扶贫方式是政府制定计划,这使农民丧失了资金的决策、使用和控制权,应使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支配和计划,使贫困户作为主体性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做到政府主导、农民自主的统一结合。对贫困地区的知识分子或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脱贫意识,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根据地区各异的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扶贫。
3.4 监督与调研
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计划的进行和发展,都需要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对出现的情况或错误进行纠正,保证扶贫工作顺利进行。后续的资金使用和效果反馈、扶贫发展情况,都需要通过前期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准确的数据和分析,可使扶贫工作进度、成绩、不足更直观地被了解,使扶贫真正的惠及每个贫困家庭。
4 结束语
通过对财政扶贫支出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增加财政支出规模虽然能促进财政扶贫效率的提升,但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且有很多局限性,只有考虑结构和规模两个方面,在增加资金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资金支出结构,使财政扶贫效率达到最优。在政策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创新性发展,完善激励性机制,组建监督和调研团队,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