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鳖MyoD1基因SNP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2019-05-09黄龙吴本丽何吉祥陈静宋光同汪翔张烨武松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显子基因型性状

黄龙 吴本丽 何吉祥 陈静 宋光同 汪翔 张烨 武松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合肥 230031;2. 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中华鳖生长性状受肌肉发育等诸多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低,传统杂交改良周期长,寻找控制中华鳖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其遗传标记,使用标记辅助选择加快选育进程,这对提高中华鳖生长性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MSTN基因对中华鳖肌肉生长具有调控作用[1],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新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不断被挖掘,如GRBP2基因和THSP基因[2]。同时,仍然有较多报道从基因功能来推测基因可能影响生长性状,通过扩增多态位点进行关联分析来证明SNP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如IGF2基因[3]和GHRL基因[4]。这些研究使得生长性状可利用的标记不断增加。

MyoD1(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1) 是 生 肌 调节因子家族(MRFs)的重要成员,在肌形成早期阶段参与决定肌形成的发生[5-6]。该基因与肌肉基因启动子的特异性区域(E-BOX)相结合后激活肌肉特异性转录,促进肌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使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等转化为成肌细胞,并最终分化为成熟肌纤维[7]。目前,在金头鲷(Sparus aurata)[8]、 鳕(Gadus macrocephalus)[9]、 文 昌 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10]、 黄 颡 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1]、 鳜 鱼(Siniperca chuatsi)[12]和 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 dolichonema)[13]等水产动物已完成MyoD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等研究。鉴于MyoD1基因是影响动物生长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且中华鳖MyoD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MyoD1基因多态位点,以期获得与中华鳖生长相关的SNP,为中华鳖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工作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中华鳖取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稻田养鳖基地,随机选择同批繁殖、同块稻田养殖的2冬龄健康中华鳖共178只(其中雄性135只,雌性43只)。测量样本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裙边后侧宽和体高7项生长指标。同时剪取200 mg左右的裙边组织,按照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提取中华鳖组织DNA,使用琼脂糖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质量和浓度,-20℃保存。2×TaqPCR master mix和DNA分子量标准购自宝生物(大连)工程有限公司;引物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琼脂糖为Sigma公司(美国)产品。

1.2 方法

1.2.1MyoD1基因的扩增及突变位点基因分型 根据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中华鳖MyoD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W_005858157.1)设计4对引物(表1),以中华鳖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MyoD1基因的各个片段。PCR扩增反应总体积为20.0 μL,PCR反应体系包括10.0 μL 2×TaqPCR master mix、上下游引物(20 μmol/L)各 0.5 μL、模板 DNA 0.5 μL,加 dd H2O 至 20.0 μL。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10 min;94℃变性30 s,55℃退火 30 s,72℃延伸30 s,共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将PCR产物进行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纯化后送至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用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获得SNP位点。

表1 中华鳖MyoD1基因扩增引物

1.2.2 构建连锁图谱 利用Haploview软件进行SNP位点间连锁分析。

1.2.3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Picalc程序包计算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哈温平衡常数。采用SPSS 20软件的GLM程序对MyoD1基因SNP与生长性状的进行关联分析,因变量为中华鳖7项生长指标,自变量为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其生物统计模型为:Yij=μ+Gi+Sj+eij,式中,Yij表示某性状第i个标记在第j个个体上的观测值,μ表示试验观测的所有个体平均值,Gi表示第i个标记的基因型效应,Sj表示第i个标记的性别效应,eij表示对应个体观测值的随机残差效应。

2 结果

2.1 MyoD1基因突变位点筛选

通过序列比对,MyoD1基因有6个碱基位置发生突变,其中2个突变发生在启动子区域(T-49G和A-38G),2个突变发生在内含子1(C91T和A187T),1个位点突变发生在外显子2(C880T),还有1个突变发生在外显子2下游区域(T1522A)。其中,C880T位点为错义突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核酸位置以所参考序列的第一个碱基为参考值1。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见表2。

2.2 MyoD1基因突变位点在中华鳖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分析

对178只中华鳖MyoD1基因的6个SNP位点进行分型,统计其遗传参数(表2)。结果表明,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68 9-0.373 0,期望杂合度(He)为0.186 8-0.497 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8 9-1.984 0,PIC和He多数处于0.25-0.50之间(除C880T位点),说明多数SNP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经卡方适合性检验,MyoD1基因除A187T 位点外,其余5个位点在中华鳖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2.3 MyoD1基因SNP位点间的连锁分析

利用Haploview软件对中华鳖群体的MyoD1基因的6个SNP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并且构建连锁图谱,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6个SNPs之间r2均没有大于或等于0.8,说明中华鳖群体连锁不紧密,没有形成连锁区块,故按照单标记分析进行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表2 中华鳖MyoD1基因6个SNPs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

表3 中华鳖MyoD1基因SNP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

图1 中华鳖MyoD1基因6个多态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2.4 MyoD1基因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中华鳖MyoD1基因6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表4)。T-49G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背甲宽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GG)显著大于野生型(TT),为优势基因型;A-38G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背甲宽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AG)显著大于野生型(AA),为优势基因型;A187T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TT)显著大于野生型(AA),为优势基因型;T1522A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AA)显著大于野生型(TT)和杂合型(TA),为优势基因型。

表4 中华鳖MyoD1基因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基因组中的SNPs多数位于非编码区域,因受到选择压力较小容易积累变异,而外显子变异率仅为周围序列的1/5[14-16]。本研究中,MyoD1基因在中华鳖群体中共检测到6个SNP位点,其中T-49G和A-38G位点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域,C91T和A187T位点位于基因内含子1,C880T位于基因外显子2,T1522A位于基因外显子2下游区域。虽然基因非编码区的突变位点不参与氨基酸编码,但会改变基因表达效率进而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17-19]。C880T位点仅存在CC和CT基因型,可能是实验群体经多代选育,人工选择使部分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需扩大样本群体做进一步研究。

生肌调节因子家族由MyoD、Myf5、MyoG和MrF44个成员组成,在肌肉生成、肌原纤维蛋白合成及肌纤维数量调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中,MyoD基因在骨骼肌发育过程起关键的正向调控作用,促进骨骼肌的形成和分化[20-21]。研究表明,MyoD基因突变体会引起斑马鱼胚胎期体节肌肉减少[22]。MyoD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关联研究在水产动物中报道不多。于凌云等[23]在获取大口黑鲈MyoD基因序列后筛选出7个与生长性状相关联的突变位点;陈松波等[24]在牙鲆MyoD基因内含子1上发现2个SNP对体重、体长和体高等生长性状影响显著;Chen等[25]分析了MyoD1a基因和MyoD1b基因在虹鳟群体的多态性,发现多个突变位点对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陈静等[26]在草鱼MyoD基因内含子1上发现SNP在体质量、体宽、体高和眼间距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在本研究中My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华鳖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启动子区域T-49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背甲宽存在显著差异(P<0.05),GG基因型显著大于TT基因型;基因启动子区域A-38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背甲宽存在显著差异(P<0.05),AG基因型显著大于AA基因型;内含子1 A187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体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TT基因型均显著大于AA基因型,体重、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裙边后侧宽虽无显著差异,但TT基因型也均大于AA和AT基因型。外显子2下游区域T1522 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大于TT和TA基因型。因此,MyoD1基因可作为研究中华鳖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下一步工作要增加关联的样本数,着重分析T-49G、A-38G、A187T和T1522A位点的影响效用,进一步筛选出中华鳖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有效标记。

4 结论

本研究在中华鳖MyoD1基因上鉴定出6个SNP位 点(T-49G、A-38G、C91T、A187T、C880T和T1522A),其中C880T位于外显子上,属于错义突变。除A187T 位点外,其余5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分析各位点与中华鳖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T-49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TT基因型,A-38G位点A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AA基因型,A18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大于AA基因型,T1522A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显著大于TT、TA基因型,其余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外显子基因型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上海郊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型分析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
玉米穗下节间与抗倒性相关的某些性状对增加密度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