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山东省莒县丽青山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与发展对策

2019-05-09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莒县风景区水利

(莒县水利局,山东 莒县 276525)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有着不同的条件和情况,在规划建设中应因地制宜,注意突出特点,形成特色,有力地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山丘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按照资源条件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量力而行,重点加强景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同时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突出对水科技、水文化的宣传展示。山东省莒县丽青山水利风景区以山丘区自然资源为发展基础,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和兴起的服务农业进行建设,辅建以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搞活山丘区旅游经济增添了靓丽的水元素。

1 山东省莒县丽青山水利风景区基本情况

山东省莒县位于鲁东南东部,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间丘陵、平原、洼地交接,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西部和南部,占总面积的61.35%,属鲁东丘陵区。近年来该县以“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弘扬水文化”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宗旨,立足民生水利建设,注重水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新亮点。目前,莒县已建成沭河国家级和丽青山省级两处水利风景区。其中,丽青山省级水利风景区位于莒县东北部的桑园镇内,景区依托自然地形地貌,积极充实山水园林文化,形成山丘区别具一格的田园文化水利风景区。景区图片见图1、图2。

图1 景区牌坊

图2 景区一隅

1.1 景区自然基础

丽青山水利风景属于典型的山丘区水土保持型景区,景区以自然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形成城-郊-乡,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利风景区布局。距离莒县县城约30km,东部与五莲县石场乡毗邻。东距222省道17km,西距206国道12km,距离莒县东部浅山快速通道12km,距离日兰高速龙山收费站19km。五莲—莒县公路穿过旅游区西南,日照山海路旅游大道距离旅游区只有28km,交通便利,是集果品采摘、生态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型风景区。总面积15.33km2,水域面积1.42km2。区域内袁公河、板石河流经其间,水库、水塘密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风景区内河流生态系统完整,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脊椎动物5纲30目210种。

1.2 建设情况

风景区于2010年5月投资3750万元创建。按照“宜水则水、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思路,统筹推进,构建了水土保持功能相对完善的立体防护体系,逐步形成了种、养、游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配套建设水库、塘坝4处,埋设地下管网3000余m,建大型水池2个,硬化道路4km,整地1000亩;发展板栗、苹果、核桃、茶树、蓝莓等干鲜杂果800多亩,金银花200亩,巩固发展水保林1000多亩;配套建设管理房2处,观景台2处,药材烘烤房1处。

2016年又投资340万元,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兴建休闲采摘园,开发农家乐,发展高效农业与观光农业。在该景区建设中,县水利部门投入20多万元资金对区域内的小(2)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消除了防洪隐患,为生态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县林业部门将园区内生态防护林列入了国家级公益林抚育项目计划,对公益林进行抚育管理,促进了园区内林地发展。2013年被审批为山东省省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底被评为山东省AA级风景区。

1.3 建筑设施

风景区建有游客服务接待中心面积为140m2,设有旅游投诉点总面积为80m2,游客服务中心面积为200m2。生态停车场15个,面积为3500m2;旅游厕所3处,面积均为120m2;设有大量的生态性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如仿树桩凳、仿木条椅、仿木平台、石桌、石凳等。景区内游步道的设计特色突出,有绿色通道、青石台阶路、木桥、石桥等。景区内还有导览全景图、景区介绍牌、特色交通工具、特色游步道等。

1.4 自然旅游资源

区域内袁公河、板石河流经其间,水库、水塘密布,水资源丰富。景区山水相依,气候宜人,森林茂密,水深幽静,景色宜人,野果飘香,漫步山水间,听虫鸣鸟叫,观松涛林海,拾山涧野果,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蓝莓、苹果、油桃、板栗、核桃等多种果品,境域内山林覆盖率达90%,山槐、古松遮天蔽日,奇花、野菜、药草漫山遍野;景区内环境优美,碧波荡漾的湖面、清澈叮咚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植被,共同构成了一副绚丽的风景画,成为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的理想场所。

1.5 旅游项目

整个景区以袁公河—板石河—丽青山生态园为轴线串接,依托规划区现有资源,分为5个功能分区:丽青山生态园、沿河观光区、观光农业休闲区、生态公益林区、粮油生产区。在现有丽青山生态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护岸、绿化岸坡,建拦水坝、亲水平台、观光亭、村头公园,栽植苹果、樱桃、草莓、山杏等各种果树,建设休闲采摘园、公益林,发展林下种植,修建环山观光路,开发农家乐,发展高效农业与观光农业等,打造具有山丘区特色的风景区。

2 风景区建设管理情况

近年来,以“水美城镇、水秀乡村、水韵田园、水富百姓”的拥水发展理念,以“水产养殖、水上运动休闲以及涉水观光与体验”为代表的“清水”经济,对桑园镇乡村振兴的势能已逐步形成。丽青山风景区在景点建设、功能设施、环境面貌、卫生环保、服务质量、制度措施、旅游宣传、旅游安全、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风景区的管理和建设水平。

2.1 创造多元经济效益

按照莒县水利风景区建设“山河一城”发展空间总体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地、高质量栽植的办园理念,对全部土地进行了整理,逐步分茬栽植各类果树,注册成立了莒县丽青山果品专业合作社。同时,依托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实施了改河建桥、修水库、垒塘坝、砌河镶边、建公园、整地改土等一系列工程,配套建设水库、塘坝,栽植板栗、油桃、苹果、山杏、核桃、茶树、蓝莓等,巩固发展公益林、水保林,实现了林果产业的立体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的多元化发展,为生态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景区年吸纳本村务工人员100余名,可为村民增加年收入160余万元。

2.2 实行市场化经营

准确定位景区资源价值与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关系,做到有效管理,使现有山区自然旅游资源发展为商品产业,同时大力提升景区旅游资源的亮点,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做强区域旅游经济产业。景区管理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市场营销、质量、导游、卫生、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管理制度,以实现风景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完善的保护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业态的有序健康发展。

2.3 注重特色建设

景区突出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效果突出鲜活,每个建筑物的选址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设的,且与景区内整个文化氛围相协调,互为衬托,提高品位。景区在发展中注重挖掘本土特色,唱响万子山、柏庄古村落、袁公河等10余个特色品牌,打响“桑园的,无公害的、绿色的、有机的”农特产品牌,发展好绿色食品认证果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农产品;同时推进“老家桑园”微信公众号的发动效应,对水利风景区等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做强了“一粟生活”“桑叶茶”“楼溪庄园”“北溪庄园”等乡土品牌。

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景区建设中注重完善服务功能,竭力提供优质服务,在景区各主干道和通往各景点的要道设置了规范的景区指示牌及道路交通标识牌;各处景点、停车场等公共场所,也都增设了相应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信息提示牌;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了医疗室和问询处,为游客提供医疗和问询服务;在规范接待程序的同时为游客备好景区景观游览图折页、雨伞、茶水、轮椅、环保景区游览车等,从多方面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2.5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

景区在环境美化、净化、亮化服务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实施了景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依据山丘区地势特点,充分运用怪石及枯树根建成简易卡通垃圾储存箱50余个,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1处,安装移动式垃圾箱20余个;选聘景区保洁员10余名,实现了环卫一体化镇域范围的全覆盖;聘请旅游、防疫、公安等专业部门人员,对景区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在对文明礼貌用语、文明服务等进行系统学习的同时,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严格落实饮食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游客的食宿卫生安全。

2.6 增强规范化管理能力

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增强规范化管理水平。景区管委会领导及各科室人员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管理机构合理健全,注重提高规范化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切实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实行服务反馈制度,对每个团队都实行景区服务反馈单制度,随时听取游客对景区从景点建设到各个环节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和完善。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每天进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将考勤结果纳入年底考核,探索创新用人考核机制,以事业发展吸纳人才。

2.7 塑造服务窗口新形象

景区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诚信服务、争创一流”贯穿到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文明导游员”和“文明在景区”活动,改善服务窗口形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创效,促进工作的全面开展,在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上,为游客提供更加细致、周到、满意、高效的服务,同时激起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扎根农村致富发展的动力。

2.8 开展科普宣教工作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科普解说能力,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打造了爱水、护水、惜水的良好社会风尚。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旅游局的工作部署,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参与多层次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媒体、户外广告、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立体宣传,借用山东省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和莒县党校培训基地落址景区内等平台拉动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水利旅游品牌,增强地域产业实力,拓展山丘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2.9 维护区域水生态安全

丽青山水利风景区地处板石河上游,是袁公河支流,是仕阳水库水源涵养地,景区内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水质洁净、清澈,无杂质,水质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28—88)Ⅲ类标准。在景区水域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有明显的标志,通过栽植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等水土保持建设,起到净化上游水质、调节区域小气候等功能,维护了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

2.10 加强联防联动

景区成立了旅游接待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旅游安全,搞好旅游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应急预案,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应急分队,做到全天在岗在位;配备了6名专职人员昼夜轮流值班,负责景区巡逻;在出入口和核心景区安装了电视监控,值班室、护林防火值班点和应急分队,每人均配备对讲机作为实时联络工具,加强了对危险源的监控监管,并张贴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识标语,增强了游客对景区生态安全的保护和防范意识。

3 促进景区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优化区域水利旅游市场

为彰显山丘特色,建设生态、绿色、自然为主的抱水发展景观带,把景区创建工作同乡村文明建设对接,同步开发,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区域旅游资源集约发展,在建设过程中,要适合当地民俗风情,适当建设人工景点和基础娱乐项目,更要注重区域内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建设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3.2 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认真学习有关政策规定,积极争引上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使景区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夯实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基础。主要是抓住国家加快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契机,通过控源截污、清淤贯通、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提升水质、打造水景,加快水利生态景观建设步伐;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鼓励水利风景资源作为资本要素进入市场,正确处理好国有资源的租赁管理;制定积极的发展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为风景区建设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

3.3 打造水利旅游品牌

要坚持水利生态文化旅游的指导思想,推行以游客为主体、以产品为中心,突出亮点,提升品位,以市场为指导的发展战略模式,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和产品,创建良好的水利旅游品牌形象,有效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建设水利风景旅游品牌,切实提高水利旅游在水利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拓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空间,努力推出地域品牌,迎合市场需求。

3.4 推进水元素综合开发

要以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水利风景区为目标,开拓水利风景旅游市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水利旅游产品,创建水利旅游品牌,实现较好的旅游经济指标。强化工程安全与自然资源保护,形成生态绿色的山水景观、淳朴自然的原乡山水、充满活力的绿色种植园,同时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景观带,实现“绿色山水,大美田园”的建设愿景,争创高层次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3.5 强化安全管理

要立足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活力,推进一体化安全管理,特别是针对山丘区地质特点,防范山洪、山火及地质灾害发生,注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建设管理,加强巡查维护,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高度重视灾害风险管理,切实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将常态减灾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消除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努力从源头降低灾害风险,从提升景区防灾抗灾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增强灾害监测站网建设、预警预报平台建设、预案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结 语

山丘区水利风景区建设要与乡村振兴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方面融合发展,要充分挖掘、整合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并完善配套服务,避免水利旅游资源的滥开发现象,提升全区域旅游综合价值。同时聚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补,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水利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莒县风景区水利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