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山区板栗低产园改造的关键技术
2019-05-09黄坤魏军陈恩桐柏县林业局河南南阳474750
●黄坤 魏军 陈恩(桐柏县林业局 河南 南阳 474750)
●陈春玲 刘俊涛(桐柏县经济林开发中心 河南 南阳 474750)
豫南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腹地,年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057mm,光、热、水、土等资源条件十分适合板栗树的生长。自1995年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依据荒山荒坡面积大的实情,把板栗作为桐柏县调整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引领林农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1.35万公顷,正常年份总产量达到650万千克,是“河南省优质板栗之乡”。近年来调查发现,板栗的产量、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低产低效现象普遍,全县亩产量低于100kg的板栗园占71.6%,特别是密植栗园低产低效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果农管护的积极性,影响了板栗产业的持续发展。低产园改造已成为板栗生产中的当务之急。技术人员经近年来板栗低产增效试验示范经验总结,现把板栗低产原因及改造关键技术综述于下。
1 板栗低产园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差
自1995年板栗开始大面积发展以来,因苗木来源渠道多,实生苗、嫁接苗良莠不齐,一起涌入各大板栗基地,导致品种杂乱,一个百亩板栗基地品种多达20多个。大部分板栗基地建园后,无明显的主栽品种,进入结果期的早晚不一,果实产量、质量参差不一。为了提早上市,果农早采生采现象普遍,错过了成熟前果实单粒重增加最快的好时机。另外,成熟期采摘期不进行分品种、分批次采收,常常是多品种混杂销售,优质品种的市场效益很难发挥,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很难形成。果农的商品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也是低产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
桐柏县2000年前后建成的板栗园,栽植株、行距多为3m 4m,少部分栗园的株、行距为2m 3m,这些密植园前期的早实丰产效果明显。但是随着栗树的不断生长,夏季管理和冬剪措施不到位,导致树体高大,树形紊乱郁闭,通风透光性不良,病虫害发生严重,仅表层结果,内膛枝枯死,再加上缺肥少水,亩产量逐年降低,果实的品质变差,经济效益低下。
1.3 山地栗园立地条件较差,抗逆性能下降
由于桐柏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资源特点,板栗园大都建在荒山坡地上,少部分建在滩涂地上,立地条件普遍差,缺乏水浇灌条件,只有25%的果农采取一些简单的抗旱保水措施,如穴贮肥水等。春季开花期和7~8月份果实膨大期若遇连续干旱,当年就会大幅度减产。
1.4 缺乏科学施肥,果实品质下降
经调查发现,有84.6%的果农多年不施有机肥,只有少数种植户增施有机肥,但也存在施肥量不足或施肥方法不当等现象,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在1%以下。年追施一次碳氨化肥或复合肥的种植户约占64.5%,还有部分种植户自栽植建园后从未施过任何肥料。连年缺肥少水,使果实单粒重变小,果实外观色泽变差,质量变差,果实的商品性能大大降低,有的栗园连续3年空苞率在40%以上。
大部分板栗园多年缺乏土壤科学管理,板结现象严重。随着板栗树的逐年生长外延,根系生长环境受到限制,特别是山地板栗园表现严重,除了当时建园栽植时挖的定植穴外,多年也不进行深翻扩穴,栗树根系象固定在一个盆子里一样,根系生长受阻,树上部分生长逐渐衰弱老化,花芽分化形成逐年减少,导致开花结果不良,果小质差。
2 板栗低产园改造的关键技术
2.1 推广普及良种,突出主栽品种
2.1.1 加强板栗优良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良种的栽培数量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根据栗园面积大小,每园选择确定2~3个主栽品种,发挥规模效应。生产实践证明适合豫南地区栽培且市场前景好的板栗品种有桐柏红油栗、七月红及早丰等12个品种;二是林业技术人员针对各板栗基地板栗低产原因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指导果农具体实施;三是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林业大户承包经营栗园,形成规模优势,便于集约化经营管理。
2.1.2 高接换头,改劣换优 对品种数量过多的板栗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淘劣换优,利用1~3年时间,通过嫁接淘汰劣质品种,根据果园面积大小,每园最终改造成2~3个优良主栽品种。改造时需注意,对树势生长健壮的树,选定骨干枝后可直接进行改接换优;树势衰弱的,先复壮后改接。强调采用良种接穗,条件允许的话当天采当天用,改接任务大园的可以进行接穗蜡封低温存放,能延长嫁接期至发芽后20d左右。接穗需要长途运输的,必须做好保湿保鲜,避免风吹、高温或暴晒,以免接穗失水影响成活。
2.1.3 把握好嫁接的时间和技术 一般采取春季枝接技术,在树体发芽前,气温稳定在15℃以上开始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前,根据原树形结构,选出骨干枝。对所选骨干枝留20~30cm,在其光滑处进行截干处理,削平剪锯口备接。
2.1.3.1 切削接穗。接穗长10cm左右,其上带有2~3个饱满芽,一面削成5~7cm长的马耳形长斜面,背面削成2~3cm小斜面。
2.1.3.2 切削砧木、插接穗。用利刀将截口面削平,一般常用插皮接和劈接技术。插皮接是沿砧木一侧树皮竖切一刀,略长于接穗削面,然后挑开砧木皮层,插入接穗,长斜面紧贴木质部。也可采取劈接技术。砧木截面较细时单穗嫁接即可,截面较粗时,可同时接入2~4个接穗。
2.1.3.3 绑扎严实。用塑料条或专用嫁接绑覆材料裹紧嫁接口。若再用薄膜将接口及接穗缠裹严实,则能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
2.1.4 强化改接后树体管理 嫁接后的树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松绑和解绑、除萌、摘心、绑缚支柱和病虫防治等。及时抹除接口以下萌蘖,以免影响接穗成活。接穗萌发后,及时松绑和解绑,风大的地方需设支柱,以防风折。根据树形结构留健壮枝,多余的疏除。当新梢长至20~40cm时,及时摘心与绑缚。发现食叶虫害及时用药控制。
2.2 加强密植栗园的科学管理
密植栗园树冠交接郁闭严重时,可以采取3种技术方案。一是对密植园进行科学合理地间伐,一步到位选定保留永久行和永久株,其余伐除,对选定保留的永久行和永久株,若不是良种就进行改接换优。二是对株、行距为2m 3m栗园分期完成改造,第1年是隔1株留1株进行间伐,使板栗株、行距变成3m 4m,第2年再隔1行伐1行,使板栗株、行距变成4m 6m。三是对株、行距为3m 4m的栗园,在同一行内设1株永久保留树间隔1株临时树,修剪时重点回缩控制临时树,为永久保留树留足空间,立体结果。根据栗园管理情况,临时树结果1~3年后彻底去除。
2.3 调整树体结构,合理修剪
2.3.1 确定树形,选定好骨干枝 板栗低产园除了外部不良因素能造成低产外,树体结构不合理、树形紊乱、通风透光不良、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失衡也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要想获得丰产稳产优质,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树形。生产上板栗树适宜的树形常见的有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有主枝3~5个,通常无直立的中心干。对长期放任生长的板栗树,选定方向、分布合理的骨干枝后,多余的疏除,做到开门挖窗通风透光。
2.3.2 因树修剪,均衡树势 修剪的基本原则是通风透光,骨架均衡明朗。冬剪和夏剪相结合,嫁接树前两年要做好夏管工作,每年摘心2~3次控制旺长,培养丰产树形。盛果期树选留好骨干枝后,多余的大枝予以疏除,防止多头并进。已交接的大枝及时回缩控制,轮换结果,注重控制结果部位过快外移,平衡树势,彻底解决内膛光照不足的问题,促进新枝萌发,培养立体结果的树形。结果母枝的留量以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10~12条为宜。对结果母枝的“多股叉”,见3留2或1个,见4~5留2或3个,其余的进行疏除或重短截,保留的结果母枝粗细相当。冬剪时疏去病虫枝、细弱枝、雄花枝和部分多余的结果母枝。
2.4 加强土、肥、水的科学管理,提高坚果产量和质量
2.4.1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对杂草比较多的栗园每年进行中耕除草2~3次,除下的杂草应浅埋于树干四周或覆盖树盘。提倡栗园种植毛叶苕子或苜蓿草等绿肥,生长季节进行耕翻,也可收割后覆盖到树盘上,将这些树盘覆盖物每隔两年翻入土中,既改良了土壤,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另外,每年落叶后休眠期要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翻扩穴,即在原有树穴的基础上,每年向外扩大50cm左右,深80cm。扩穴时,表土与心土分开,拣出石块,先将表土混入基肥填入穴底,然后再填入心土至略高于地面,以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为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4.2 科学施肥,均衡营养 山区板栗园土壤多瘠薄,强调每年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有机肥的种类主要包括圈肥、堆肥、作物秸秆及人粪尿等。施肥时期以每年采果后及早施用为宜,也可在早春发芽前施入,施肥量可根据产量而定,一般掌握1:10的比例,即每生产1kg果实施入10kg优质有机肥。施肥方式:条沟状、放射状、环状及穴状均可。
栗园应推广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于萌芽前后进行一次追肥,春季追肥以施用氮肥为主,也可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依树大小每株施肥0.5~1.0kg;果实膨大期的7~8月份,再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每株施入0.5~1.5kg,有利于果实的膨大及果实重量的增加。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0.1%的硼砂+0.3%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间隔10d再喷1次。空苞率严重的栗园可于土壤中施入硼肥,按树冠大小每平方米施入10~20g,每隔2~3年土施一次即可,施入过多易发生药害。
2.4.3 改善栗园灌溉条件 对无水灌溉条件的山地栗园,政府在农业项目整合实施时应多给予资金倾斜扶持,逐步改善山地栗园灌溉设施条件。另外,果农在生产中也可以采取一些可操作性强的蓄水保墒措施,如穴贮肥水、建蓄水池、梯带内侧修建5~10m长的蓄、排水沟以及地面覆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