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区母乳喂养现状及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2019-05-09金春林陈珉惺
宋 捷,余 旬,金春林,陈珉惺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 200031)
母乳是婴幼儿的天然食物,也是最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食物,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1-2]。母乳喂养是最自然的哺育方式,可促进母婴健康,是全球婴幼儿喂养的金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婴儿最初的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之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3-4]。我国卫生部2007年8月也出台了《婴幼儿喂养策略》,将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这一推荐纳入到我国的卫生政策框架中,并提出要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母乳喂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母乳喂养现状仍不容乐观。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6个月以下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下降至20.8%[5],远未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50%的目标[6]。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婴幼儿喂养质量日益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社区、医院的母乳喂养相关健康宣教工作和推行促进母乳喂养的公共卫生服务支持项目提供有利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孕期妇女
2017年5月至7月现场招募孕期妇女填写《母乳喂养意向调查问卷》。样本人群入组标准:①常住青浦区(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②未来生育及生活在青浦区。排除标准:①有疾病或身体不适,不能接受调查;②不愿配合调查者。问卷内容包括:将来母乳喂养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
1.1.2产后母亲
2017年5月至7月在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8~24个月婴幼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填写《母乳喂养意向及行为调查问卷》。样本人群入组标准:①1~2岁婴儿的母亲(2015年后至2016年6月前出生);②婴儿及母亲均常住青浦区(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排除标准:①婴儿或母亲有疾病或身体不适,不能接受调查;②不愿配合调查;③分娩后常住外区。问卷内容包括:母亲的真实母乳喂养行为(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以及服务需求调查(公共卫生政策、服务项目等)。
1.2资料采集方法
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向孕期妇女及产后母亲发放,并事先向调查对象解释填写方法,问卷填写后核对准确性及完整性回收。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为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实际,自行编制而成,经过专家讨论及预调查后定稿。
1.3质量控制和知情同意
研究进行预调查,修正并完善问卷;正式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并对问卷做统一说明,掌握调查方法,确保调查的一致性;收回调查表后及时核查并剔除不合格问卷;进行数据双录入和逻辑纠错,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与调查对象说明科研的目的和要求,做出个人信息保守秘密的承诺,以取得调查对象积极配合,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定量数据均用Epi Data 3.1双遍录入,逻辑纠错,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并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母乳喂养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产后母亲550位,孕期妇女301位。研究结果显示,青浦区大多数婴儿第一口奶为纯母乳(75.92%),婴儿在4个月以前,包括在产科医院里时,50%以上都是纯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及以后,纯母乳喂养的比例迅速下降,奶粉加辅食喂养成为最主要的方式。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28.49%,1岁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5.51%,略低于有数据报道的上海市其他辖区[7],见表1。
表1 婴儿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情况(n=544)
2.2母乳喂养意愿及影响因素
2.2.1母乳喂养意愿
大部分被调查产后母亲能支持母乳喂养(72.42%),并大都能坚持到孩子7~12个月(52.70%)。半数以上被调查者的母亲、婆婆和丈夫都能支持且能帮上忙,其中被调查者母亲能支持且能帮上忙所占的比例相对最高(62.34%)。大部分被调查孕妇表示能支持母乳喂养(88.49%),并大都能坚持到孩子7~12个月(63.75%)。95%以上被调查的孕妇均认为自己的母亲、婆婆和丈夫都能支持且能帮上忙,其中认为母亲能支持且能帮上忙所占的比例相对最高(97.86%),见表2。不论孕妇和产后母亲对母乳喂养态度都很积极,且在孕期的坚持母乳意愿更高,可能在产后碰到实际困难,各方支持不足导致意愿的下滑。在孕期对未来母乳喂养的设想中,孕妇母亲、婆婆、丈夫的支持度均较高,但在实际母乳喂养中的支持度均下滑严重,没有在想象中能帮上忙,母乳喂养的实际困难远大于孕期的想象。
表2母乳喂养意愿情况
2.2.2未能坚持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在未能坚持母乳喂养的因素中,被调查的产后母亲在个人观念方面,主要是担心纯母乳营养不够(78.67%);身体状况方面,主要是担心奶水不够(61.18%);家人态度方面,主要是家人担心奶水营养不够(56.54%)和家人认为我奶水不够(41.18%);喂养技巧方面,主要是缺少持续性指导(40.57%)和母乳技巧无人指导(34.84%);社会支持方面,主要是因为上班,缺少哺乳假期(53.99%)和在上班单位或附近缺少挤奶室/冷藏冰柜等(46.01%),见表3。
在将来会影响您坚持母乳喂养的因素中,被调查的孕妇在个人观念方面,主要是担心纯母乳营养不够(53.38%);身体状况方面,主要是担心奶水不够(45.11%);家人态度方面,主要是家人担心奶水营养不够(33.46%)和家人认为我奶水不够(32.33%);喂养技巧方面,主要是缺少持续性指导(27.07%)和发生乳腺炎等问题时无人指导(24.81%);社会支持方面,主要是因为上班,缺少哺乳假期(50.00%)和在公共场所缺少哺乳室(42.11%),见表3。
通过上面分析可见,无论是在个人观念、身体状况、家人态度、缺乏技巧、社会支持因素方面,影响孕妇和产后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因素都较一致。
表3未能坚持母乳喂养的因素
(转下表)
2.3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和服务提供的情况
当被调查产后母亲有母乳喂养的相关疑惑时,其主动求助或咨询的对象多为百度、自己母亲/婆婆、朋友/同事和产科医院的医生护士,分别占60.96%、44.94%、37.02%和34.62%,见表4。
被调查产后母亲获取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传渠道多为产科医院的医生护士、自己母亲/婆婆、网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别占43.97%、41.19%、36.18%和32.47%,见表4。
表4 母乳喂养咨询方式和知识宣传渠道
(转下表)
大部分被调查产后母亲都主动了解过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88.71%,487/549);93.82%(516/550)的被调查者表示社区/产科医院的孕妇学校宣传过母乳喂养的知识;86.86%(476/54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产后访视时,社区医生上门到家宣传过母乳喂养的知识;89.07%(489/549)的被调查者表示产后42天体检,医生护士宣传过母乳喂养的知识;96.90%(532/549)的被调查者表示医护人员介绍的母乳喂养知识是科学的;94.34%(517/548)被调查者表示医护人员介绍的母乳喂养技巧有帮助。可见,青浦区妇幼保健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宣教力度较大,工作得到了产后母亲的认可,营造了良好的母乳喂养氛围。
被调查产后母亲接受的与母乳喂养相关服务中占比较高的有孕前宣教(68.57%)、孕妇学校上课(50.92%)和产科医院责任制护理(提倡自然分娩,早接触、早吸吮)(49.08%);但医院微信平台、咨询门诊、咨询热线的接受率仅为8.82%,可见在产后母亲出院后可寻求的咨询帮助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对这些母乳喂养服务感到很满意(49.28%)或较满意(49.48%),见表5。
部分调查者提出,可开展产后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宣传活动、课堂、讲座,单位延长哺乳假、产假,公共场所增设母婴室,加强对家里长辈进行相关知识辅导,培养专业乳师团队提供服务来促进母乳喂养服务。
表5 母乳喂养服务情况
3讨论
青浦区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宣教工作开展广泛,得到产后母亲的认可,营造了良好的母乳喂养氛围。与此同时,该区母乳喂养率仍不容乐观。
3.1个人及家庭专业性理念和技能错误阻碍母乳喂养的持续性
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的易变行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影响母乳喂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8]。自我效能的实现源自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正确理念、对持续喂养的坚定信心、对喂养技巧的充分领会及家庭社会的引导支持。研究结果显示,未能坚持母乳喂养的前三位因素为自己或家人误解母乳营养,以及奶水不够。可见,虽然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多年倡导,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意愿提高均取得较大成效,但母乳喂养的专业性理念和科学喂养的技巧掌握情况仍未有大幅改善。在产妇出院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重点扭转类似“6个月后母乳没有营养”的误解,对母乳营养阶段性变化及婴儿营养需求变化进行详尽说明,并尽快指导产妇喂养成功提高信心。
3.2常规服务工作覆盖面广,但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持续性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产后母亲和孕妇接收母乳喂养相关知识,首位是产科医院的医生护士、自己母亲/婆婆和网络,可见青浦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工作扎实,健康宣教的普及率较高,主要由孕妇学校的医护人员、接受产后访视时了解相关知识。但产后母亲和孕妇有母乳喂养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咨询对象前三位均不是专业妇幼保健人员。除了母乳理念错误、工作和喂养场所限制的影响因素,“缺少持续性指导”和“母乳技巧无人指导”也是青浦区排名靠前的影响母乳喂养的绊脚石。青浦区母乳喂养宣传指导力度和覆盖面虽然较广,但应寻求指导持续性后续工作的突破口。
在产后出院“坐月子”的关键哺乳期间,产后母亲能获得专业人士指导的机会很少,几乎处于“空窗期”的窘境。产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有限,后续的指导工作可下沉至社区层面或引导社会力量介入:①区内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医院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定向合作关系,为社区妇幼保健人员提供专业母乳喂养培养,以便社区医生在产前、产后的入户随访中,为孕产妇送上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并提供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遇疑难问题再由社区直接转诊至母乳喂养专科门诊;②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联合开设泌乳师、按摩师、指导师等专业资格认定和培训工作,制定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和监督机制,为妈妈们提供多元化的针对性指导支持;③在产妇出院前,责任床位护士或医生需为产后母亲提供出院后指导咨询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或有资质的专业人士),完成出院前-出院后的指导过渡工作。
3.3信息平台需由专业机构引导发布科学可靠的母乳喂养知识
如今信息传播渠道繁多且传播速度高效,网络、纸媒、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个通道均能提供大量信息。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未经考证、没有科学依据信息的泛滥和轰炸,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母亲在遇到母乳喂养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咨询对象是百度,其次为自己母亲/婆婆,其三为朋友/同事,专业的妇幼医护人员只作为第四选择。百度上母乳喂养知识的科学性不能保证,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错误的母乳养育理念和母乳技巧必然会误导无经验的孕产妇。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产后母亲难以从纷繁的信息中辨别出科学可靠的母乳喂养标准和方法。当错误信息被广泛传播甚至成为主流或共识,而又无权威、有公信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加以引导,其危害是普遍和持久的。调查中接受医院或官方微信平台、咨询门诊、咨询热线的比例仅为8.82%,可见以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医院的正规信息发布渠道知晓率低下。青浦区卫健委、妇幼保健机构应在产妇出院前、产后体检时为产妇告知正确的信息获取渠道(本区、本院、或其他专业性信息发布平台),并注意收集产后母亲的喂养问题,改善更新和丰富信息平台的发布内容,迎合和满足产妇们的实际需求。
3.4母乳喂养的支持系统尚未建成,需要“个人家庭-机构社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已有文献报道,母乳喂养受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个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9]。虽然青浦区孕妇和产后母亲对于母乳喂养的态度很积极,母乳喂养意愿很高,但实际能坚持下来的产妇不多,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不到30%,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体系尚未建成。在个人家庭层面,调查显示在孕期对未来母乳喂养的设想中,孕妇母亲、婆婆、丈夫的支持度均较高,但在实际母乳喂养中的支持度均下滑严重,母乳喂养的实际困难远大于孕期的想象;在机构社区层面,专业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之间并未做到有效衔接,产妇存在出院后母乳喂养持续性指导断裂的空窗期窘境;在社会公众层面,产假少、母乳喂养设施缺乏成为阻碍母乳喂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专业机构培训和市场监督的漏洞造成泌乳师等社会力量介入的可靠性遭到质疑。因此,应当加快建立“个人家庭-机构社区-社会公众”母乳喂养支持体系,以促进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理解,促进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