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思政教育创新探讨

2019-05-08包慧君

当代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创新策略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生态理念教育,其在校园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环境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本次研究首先对生态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了校园思政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探究了当前我国校园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理念下我国校园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校园思政教育;重要性;创新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校园思政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课不仅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生态教育理念,强调在校园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使学生树立生态文化观念,因此,对生态理念下校园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生态理念相关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为填鸭式教学,对抽象的、纯粹的知识进行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生命的灵感与原本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新课标明确提出传统知识本位教育模式将逐步淡化,强调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以及对生命个体尊重等的关注,其对教育界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与传统教育理念有所不同,教育生态理念对生命个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强调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灵感,该教育理念是对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的批判性反思,其能够引导学生对独特生命个体形成科学的认识,了解生命体的认识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体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环境系统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教育生态系统,在教育生态理念下,施教者、受教者以及自然、社会、学校等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了一个具有生态功能性质的有机整体。基于生态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自然、社会、人出发,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

二、校园思政教育开展生态理念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思政教育中渗透生态理念不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其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对我国校园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文明发展必须依托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校园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生态理念为校园思政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校园思政教育强调对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力图在经过生态文明教育后,能够对生态文明理念做出科学、合理的认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次,接受校园生态文明教育后,学生要树立自律意识与平等观念,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另外,当前我国致力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能够建立和谐共处的关系,这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与国家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传统的校园思政教育片面强调文化、经济及社会政治等知识的渗透,忽略了对学生生态观念的培养。基于当前社会生态、经济、文化、政治四位一体新观念,必须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在生态理念指引下开展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

三、我国校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与现阶段思政教育现状及特点相适应,能够满足社会进步及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当前我国校园思政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政教育动力不足

从当前我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其未能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标准与要求,普遍存在动力不足问题,制约了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校园思政教育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需求,然而需求与满足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对立关系。首先,从施教者与受教者角度来看,校园思聊城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政教育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开展生态理念下校园思政教育的基础。然而当前大部分学校还未将生态教育转化成为受教育者普遍认同并接受的现实动力,这些都需要学校在校园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从物质、精神及政策等多方面加强引导。其次,从当前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看,大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知识,课堂教學中仅能够照本宣科,讲解不够深入,师资队伍建设动力不足。

(二)与自然联系较弱

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自然、生态等关联性不强。首先从学生个体出发,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该理念全面践行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挖掘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强调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然而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校园思政教育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仍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文化课成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重视不足,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以分数为依据,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知识点,未融入有效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丧失兴趣,甚至出现高分低德现象,这也是当前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繁重,不仅涉及到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等,而且还包含了法律学、心理学、哲学等,与此同时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此类教学内容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定的渗透,而且还会融入 其他学科教学中,造成学科交叉、重复现象。课程重复建设不仅会造成对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教师分配、教育场地及教学时间等的重复。从生态理念角度来看,教学内容的重复一方面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受教育者出现心理厌烦,降低学习效果。

四、生态理念下校园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发挥

作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同时又是有着自然特性的独立生命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个体自然特性、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思政教育效果,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就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首先,思想政治教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政目标的形成[[]]。教师要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注重思政教育生态规律

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因素影响,并最终内化成为个人性格特征与情感心理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无论是心理还是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校园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实施教学,确保学生的生理、心理能够达到统一、平衡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而且能够与生态发展规律相适应。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知识,除了在课堂上准确、完整讲解教材外,还要与时俱进,拓宽知识面,能够结合当下最新的时政观念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教学,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另外教师要把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因材施教,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思政教育与生态联系

生态理念下,校园思政教育要关注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这三者看作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确保校园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态学、环境学等知识融入到思政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与生态意识,教师可以营造真实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等,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态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认识。另外,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春游、课外写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生命气息,增强生态、环境意识。

(四)改革校园思政教育手段

生态理念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与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或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其次,在课堂形式上,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制作成为PPT,可以适当融入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某一事件、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在讨论中形成一定的生态思维观念。

结束语:

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引导与感化,需要具体的实践体验。基于当前生态理念教育视角,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理念校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态理念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生态教育理念,进而达到校园思政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迪.高校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 13(12):12-13.

[2]李冬萍.融合新媒体开辟新阵地 ——基于新媒体生态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207-208.

[3]刘洋,刘尊奇.高校意识形态"课程思政"教育在无机化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24):106-107.

[4]郑声文,张晓荒.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的变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2):50-56.

[5]毕雪燕,朱伟利.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绿色意识教育——评《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环境工程,2019,37(11):129-130.

[6]冯丽.大学思政教育中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入与创新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5):137-140.

[7]陈冲,汪海涵.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9, 21(9):88-92.

[8]侯庆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9, 15(23):1-2.

[9]范文婷.生态化教学理念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9, 25(30):28-29.

[10]李莉.低碳环保理念下思政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6):175-177.

[11]张丽辉,王春强,赵骥民.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渗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7):132-133.

[12]陈莉.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 24(8):36-37.

作者简介:

包慧君,女,江苏开放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课题编号:2018SJSZ818 。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创新策略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