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9-05-08刘家玉
刘家玉
摘要:语文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何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其次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都能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对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并没有重视起来,因此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其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学习处于比较低效的状态下。这些因素都会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一)从教师方面分析
1.拓展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要进行语文教学方式的拓展,如将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教学方式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语文课堂是灵活多变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以部编版《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教学为例,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整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等等,明确的分析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時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植物比做人,幽默风趣,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趣。以此为基础我们要明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为今后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针对生字、新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展示出与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相关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图片与生字相对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字、识字。
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汉字知识以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汉字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汉字与实物进行匹配连接,将学生在二年级之前学习的汉字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汉字以卡片的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行匹配游戏;或者采用看图猜字的方法,一组两人进行猜字游戏,一个学生看字做动作,一个学生看动作猜字。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如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另一方面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从学生方面分析
从学生角度讲,作为小学生而言,我们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遇到问题要及时的像老师、家长请教,而不是一味的躲避问题,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小学生本身的只是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出了日常课堂学习之外,我们还要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自身的学习内容,如开展课外阅读、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项综合而长远的教学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新课程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尹桂莲. 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理论前沿[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2] 彭绍洪.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