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初探
2019-05-08黄铭雄
黄铭雄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能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与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初中是学生智力、情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落实德育。为此,主要探讨怎样在初中教育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开展策略
“学必以德性为本”“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逐渐提高。知识与品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1]。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心理、生理均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会给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此时不能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德行引导,学生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青少年不良行为日益增多,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社会现象,与学生自身有关,更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关,因此,于初中教育中渗透德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倡导情感教育
情感具有感染性,我们常说“以情动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味实施制度化教育,可能会给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敏感脆弱,普遍存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严厉惩罚可能会让学生站在教师的对立面,进而获得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因此,初中的德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特点,积极探索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和谐、热烈、富有感染力的环境中,始终感受道德与教育有机结合的融合感,潜移默化地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形成健全人格以及优秀思想道德品质[2]。
二、利用班级教育
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間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氛围、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基础设施布置等均会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因此,初中落实德育时,需要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以班级制度来约束、管理学生;以良好班风来感染、熏陶学生;以班级文化来教育、指导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班级意识、集体意识、班级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养成。这就要求学校以及教师能正确认识到班集体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一是班级环境,教师要带领班级学生布置好班级环境,在班级内适当摆放花草、办好黑板报,同时搞好卫生;二是班级文化,班级的建设工作需全班同学参与,由全体学生制定班歌、班训、规章制度等,同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开展多项体育活动、文艺活动,进而形成浓厚的、团结一致的班集体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班级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让学生能自觉规范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不单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感敏感多变,性格尚未定型,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造成心理不健康发育。因此,初中在落实德育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走出内心小世界、愿意与人交往并能正确与人交往。初中阶段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想法存在片面性,极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小矛盾就封闭内心,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成长问题。为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学校以及教师就应当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与学生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同时时刻关注学生日常生活表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以此提升学生适应集体、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让通过与他人交往、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情感发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形成健全人格[3]。
四、倡导个性化教育
孔子之所以桃李满天下,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与很大关系,而在提倡德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倡导落实个性化教育,不仅能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更能让学生在自己善长的领域找到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能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细心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广泛发展自身特长,进而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同时养成优秀的意志品质。
总而言之,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情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更应落实德育,教师应于日常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个性化教育、班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对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23):38.
[2]王翠.初中德育教育的探讨[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1.
[3]李桂然.如何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N].发展导报,2017-09-15(28).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