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5-08王飞
王飞
摘 要:数学是在生活生产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生活是数学的摇篮,数学是生活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这样才能彰显数学本色,才能拉进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而是接地气的实际应用学科,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使得数学知识被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既然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施以生活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数学体验为基础,找到学生的兴趣、生活内容、教材学习三者之间的结合点,以此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生活中游乐场的情景图:画面上小朋友在高兴地玩着小飞机,多彩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生活情景中。教师拖动鼠标为学生出示放大后“小朋友坐飞机”的画面。每个小飞机里面坐着3个小朋友,一共有5只小飞机。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到:“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很快就会说出:“3+3+3+3+3=15(人)。”“这样一个算式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表内乘法。”引出新知识。就这样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增添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引出乘法的意义,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以积极、好奇、兴奋的状态去迎接新知识的学习。
除此之外,在数学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图形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灵活创设生活情境,真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广阔的生活背景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研究素材。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与这些生活元素相结合,让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具有生活的影子。并且课本知识本来就是生活在数学中的折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切入点”,让教學内容富有生活气息,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拉进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二年级数学“量一量 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教室内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比较他们的大小。这样的教学内容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室里热闹起来,只见有的学生拿着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有的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还有的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小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有专门负责测量的,有专门负责记录数据的。学生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原本枯燥的数学语言被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所替代,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内容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巩固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数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要想让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师就要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去装扮教学,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以二年级数学“搭配”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如果教师采用完全成人化的语言说教,就会把一节集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变成单纯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理论说教的教学方法会让给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考虑到此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具体设计如下:教师拿着一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一条裙子走进教室,笑眯眯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希望小朋友能帮助我。”说着拿出衣服,“这些衣服有哪几种穿法?谁来演示一下。”学生一听立刻来了兴趣,纷纷举着手大声喊着:“我来”“我”……学习的氛围一下浓烈起来。于是,在学生亲自动手演示中,他们学会了用数学语言“可以先……再……”等数学语言有顺序地介绍“搭配”。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增加一件上衣,让学生说这个可以怎样穿,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还可能会出现“重复”“遗漏”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经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先固定一个量。”的方法。
总之,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裴海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6(4).
[2]王彩云.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