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玩转工具箱教学设计
2019-05-08沈宇仙
沈宇仙
【学科核心素养】
在绘制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要求】
工具箱是Photoshop最基础的工具,是对图像进行处理的重要部分。本课安排利用多个工具组合使用创作作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合理选择工具箱中的相关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图像处理能力,体会工具箱在图像处理中的强大功能。
【学业要求】
本堂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需要让学生多一点机会自己去探索、去熟练掌握相应工具的使用,通过对实例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体验到Photoshop的功能。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但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课堂中,他们往往比较对贴近自己生活又带有趣味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枯燥、纯说教式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在自主操练的时间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绘制常见表情的任务,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教学目标】
1.通過自主学习、作品创作掌握选框工具、油漆桶工具、渐变工具以及拾色器的使用。
2.在设计个性化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图像绘制的兴趣,提高学生图像处理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选框工具、油漆桶工具、拾色器的操作;自由变换的应用。
渐变工具颜色的设置与效果的应用;工具间的配合使用。
【教学需要分析】
《玩转工具箱》是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以Photoshop为工具,介绍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图像处理能力以及对图像作品创意设计的兴趣。《玩转工具箱》是本单元第3节的内容,重点介绍选款工具、填充工具以及调配拾色器。这些知识点对于在Photoshop中绘制图像图形非常重要。也将为后一节《多彩文字》的绘制和填色提供技术支持。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以演示法、自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调用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交流、实践来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吸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质疑中观察思考,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疑问,提高课堂效率。
【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导入新课
师:今天你的心情如何?
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绘制表现自己心情的表情图。
师:我们怎样通过Photoshop来绘制这些表情呢?
2.技能探究
任务一:参考帮助文件,绘制表现自己心情的表情图。
要求:新建文件,大小为:600×600像素;利用选框工具和绘图工具进行绘制;快速完成绘制。
学生完成后,选取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是如何绘制的。
3.作品创作
师:生活中表情千变万化,应景而生。
展示其他各种表情图。
任务二:从四张场景图中任选一张,为场景人物绘制你认为与之合适的表情。
4.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上交,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阐述自己的亮点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回顾本堂课知识点:选框工具、绘图工具(渐变、油漆桶)、拾色器、自由变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错误估计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在技能探究环节,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尝试,但是仍然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绘制成功。另外在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之前,老师对绘制各类表情的引导一闪而过,学生还没有形成创作意识,这导致了学生自主创作的都是笑脸图。
本节课由于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层次水平不一,可能在某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完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