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5-08雒涓
雒涓
摘 要:培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最终体现,与“培养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一脉相承,相互包含融合,相会转化促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热情
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条件与要求下,全面培养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经本人科学探究与教学实践,现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作以分享。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信息化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传播的巨大变革,已形成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等多样化的传播体系。基于这些客观变化,如何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资源环境呢?
1.创建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必须依靠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和教学办公为终端的设备设施去实现。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需求,按需配置,每间教室均配备计算机、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必需的硬件设施。
2.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建校园网站、网络教研平台、网络办公系统、网上阅卷系统、自动录播系统等,使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都得到优化与利用。
3.在信息内容高频传播的新时代,除了创建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之外,还需为教师创造外出考察学习、业务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二、营造优良学习氛围,培养习惯化行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去解决问题,并养成习惯化行为,以下做法成效明显:
1.营造示范的教学氛围
基于学生自身发展与满足社会需求来讲,他们需要学科教与学浓厚的氛围,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就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学科教学方式、先进的信息技能操作水平,始终将计算思维贯穿其中,并通过课堂教学、日常培养、生活引导等方式方法,形成“学有所教、教有所进、进有所超”的教学氛围。
2.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可以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通过积淀与固化成为一种风气。优良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促使他们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化行为。
三、切实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兴趣化热情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就是要切实激发学生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通过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逐步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通过本人教学实践,以下做法效果良好。
1.在Flash软件的教学中,制作动画补间动画,首先展示草地上奔跑的豹子的动画效果,在一幅草地的背景图片中,一只豹子从左跑到右,并且越跑越远,越跑越小,慢慢消失在草地上。这些逼真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教学活动中,可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和知识水平,组织开展摄影社团活动、机器人社团活动、Flash社团活动、Photoshop社团活动等,让学生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制作成具有纪念意义的MP4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塑造品格提升能力,促进全面化发展
培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最终体现,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一脉相承,相互包含融合,相会转化促进。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校教育的成果最终必需接受社会的检验,学生成长的步履必经社会的考验。因此,要塑造学生必备的品格,使他们养成高尚的情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2.在信息社会中,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织,信息种类纷繁,真假难辨,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强化他们主动约束自我的意识,不断提升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的能力,成长为合格的、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参考文献:
[1]王勇.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5):47.
[2]石慧.功能引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教书育人,2016(34):21.
注:本文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利用信息技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176230028。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