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9-05-08宋迎春

新课程·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应对策略农村

宋迎春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并有快速蔓延的趋势,“校园暴力”俨然成为中学校园的高频词汇。针对此,拟将探讨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能有效遏制和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校园欺凌,包括学生之间的孤立冷落、戏弄威胁、轻度肢体暴力、重度肢体暴力、损坏财物、网络攻击等。有关统计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呈上升态势,由于长期受暴力压制,被欺凌者转变成为欺凌者的可能性很高,这是造成校园欺凌事件反复发作,同时又难根治的重要原因。而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被施暴者都选择忍气吞声。而当被欺凌者选择沉默时,他们往往很快会被锁定成被欺凌的对象。这种恶性循环事件的频发,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给受害人的身心带来了困扰,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政教工作经验,浅谈一些相关举措,以期对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所帮助。

一、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影响,家长对孩子的错误管教和暴力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偏激的解决问题的观念。在处理学生间的纠纷时,孩子首先会想到以暴力的方式解决,这其实是其长期生活在暴力家庭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长期外出务工,缺少父母关爱,同时又受祖父母的宠溺使得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敏感、易怒、内向,从而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因此,构建和谐、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经常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学会接纳和帮助他人,懂得与人交往,学会把控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正确友善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将潜在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每个家庭必须要正视和补救的重要一课。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其道德的引导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盛气凌人的管教学生,而应注重与学生谈心,走进学生心理,着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教育交往不应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是对话式的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地进行干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因此,在学校层面,应努力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工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体系。通过学校政教工作的平台,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励志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多读名人传记,从名人身上学习和借鉴处理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排解负面情绪。另外,也应注意成绩化的单一评价机制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寻求帮助的观念

由于校园欺凌特殊的生成缘由及恶劣性质,仅凭思想上、心理上的干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亟须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校园欺凌法规。2016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从国家层面向全国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文件,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专项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司法机关应加大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劝、处理学生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法制教育和“公安民警进校园”活动,帮助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应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和司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另外,通过组织体验式教育和感恩教育,让犯错误的学生给家长洗脚,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

四、发挥社会力量,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另外,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中也明文规定:学校周围200米半径内不得摆摊设点,从事商业性活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學校周围商业气息浓厚,鉴于此,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通过整治校园周边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预防社会无业人员对学生的影响,培养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风貌,回归和建立淡雅的书香校园,从根本上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

总之,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因着力构建集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三维体系”,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温馨、和谐、健康、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7-12.

[2]丁艳.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8)34-4.

[3]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高等学校教育,2009(4).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静宁县城区校园欺凌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矫治策略》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 〔2017〕GHB2724。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应对策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