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9-05-08高榕
高榕
摘 要:语文是初中学段相对重要的一门课程,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当是大家所必须具备的认知。生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之中,进而激发其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热情,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生活视角;初中语文;策略
对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其学习习惯以及思维养成的重要时期。分数对学生来说只是过去一段时期内学习效果的反馈,不应过分看重,教师应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等细节之上。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远比在这一时期提高他们的分数更重要,所以我们需要拉近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着眼于生活来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的优化改革。
一、生活视角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意义分析
结合实际分析,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热情。实施该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生活元素,着眼于生活实践来完成课本以及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方面的实践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真理——“语文体现于生活百态之中”,学生的生活热情也能够得到激发。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将变得不再“自怨自艾”。生活化的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了新拓展。具体来说,这方面的实践有效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了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法的讲解,有效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域。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内心的想法与意见无法得到自由表达,师生之间更缺乏高效、有序的互动。而将生活理念引入语文课堂之中,便打破了这一局面,从他们熟悉的事物或场景出发完成语文教学工作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这方面的改革优化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学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文学科“学以致用”的内涵。
二、生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优化的具体策略
1.树立生活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理念
日常教学工作中,想要着眼于生活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优化,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正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改革优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只有树立起生活視角下的语文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将相关概念导入课堂之中,进而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我们要努力解放学生的思想,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语文这一学科背后的内涵。简单来说,如果在保证既定教学任务能够完成的前提下多列举一些生活实例,便能够引导学生将生活场景与语文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这便是生活化语文教学思维的直接体现。
2.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氛围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质量,这是因为个体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一种积极的心态。因此为学生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就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所必须关注的细节。在情境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交流,便加深了其学习体验,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语文学科有一定的枯燥性,这是因为学生感受到的文字仅是一种符号,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才是语文更深层次的价值。而体会语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文化价值同样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投入情感,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来完成教学情境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声音、画面、文字融为一体的情境中采用亲身参与的方式来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如此既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又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
3.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加工
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课堂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在将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中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加工。我们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涉及了人文、历史、艺术等诸多类别,可以说几乎能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其进行生活化加工则是为了让所涉及的素材与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加契合。例如,在讲解某些课文的同时可以将同作者或同类型的文章推荐给学生用作阅读材料,以实现课内与课外相互联系的效果。此外,针对在写作手法或故事情节方面有特色的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或续写练习。而对可拓展空间不明显的课文则只需要夯实基础、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即可。
总之,新形势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生活化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仁.探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6):10-11,25.
[2]黄玉云.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8(6):3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