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2019-05-08王鹏
王鹏
摘 要: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人们的生活中带来了很多便利。为了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工作中要应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很多知识,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将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来探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利弊
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的主要科目,但是它却是比较偏理科的一门课程,而且其中很多涉及的内容学生是不太熟悉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很多问题,帮助学生更容易了解很多事物,所以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多媒体教学,但是过于依赖多媒体给教学创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高中地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一、高中地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可以共享更多信息资源,而且形式也是比较多样化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文结合更加直观地为学生显示很多知识,对于学生加深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高中地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扩展视野,增强识图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涵盖内容是比较广的,不仅涉及全球的地理基础知识,还包括很多地理环境和地图结合的相关知识,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识图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中地理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应用地理书和地图册进行学习学生接触到的地图都是纸质的,教师讲解起来也只能依靠口头阐述,学生很容易找不到,所以课堂开展起来会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对应的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对于具体的地方可以应用激光笔指出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部分内容,跟上老师的思路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样课堂效率自然会有所提升。此外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联网分享很多优质教学资源,学生的视野格局也会比较大,识图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二)突出重难点,提升课堂效率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保证课堂效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突出重难点,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应该对于哪部分内容多加钻研,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教师突出重难点是比较难的,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对于重难点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变化的形式进行讲解,比如穿插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另一方面重难点讲解会相对比较清晰,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地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多媒体教学对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过于依赖导致视觉疲劳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直观体验来增加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对于保证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在课堂讲解中过于依赖多媒体,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降低,最终的课堂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二)黑板教学被取消,学生学习陷入被动
黑板教学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黑板板書的书写,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完成课堂学习,而且在黑板教学中学生也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到课堂内容的重点。但是多媒体教学应用比较多之后,很多教师就会产生惰性,不再进行黑板教学,这样课堂程序化过于严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所有情况都是可以预见的,课堂讲授就会缺少一些趣味性。而且黑板教学被取消后,课堂引导作用削弱,学生做笔记也不太方便,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能一直集中精力,后期很有可能就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放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太理想的。
三、小结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每一种手段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传统教学虽然教学手段比较原始的,但是因为课堂讲述主要依赖教师,所以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其中的黑板教学等方式对于学生笔记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多媒体教学比较先进,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但是可能会导致教师产生惰性,过于依赖它。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做一个有机结合,创造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来保证课堂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洪健.板图板面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原则[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51).
[2]张红娥.浅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
[3]杨梅金.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U].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