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德育

2019-05-08秦翠萍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规矩人文

秦翠萍

摘要:早在1994年,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当时叫华中理工大学的校长杨叔子在学校大力推广人文讲座,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人文讲座的热潮,也引发了什么是人文以及如何培养人文素质的思考和讨论,笔者通过多方面学习和多年教学经验的感受和体会,从人文的由来、人文与德育的关系和如何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了一点认识,希望同大家一起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人文;德育;规矩;人文环境

《易·贲卦·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文,以化成天下。

简单的解释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即人文也,它的核心是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而这里的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四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一、人文与德育的关系

我们一直在讲德育在践行德育,那么德育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能理解的道德是對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比如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要礼让等等。那么德育的使命是培育学生养成遵从社会规范的品德,这就是过去的“范本德育”。那现在我们再思考个问题,德育的本义是约束人、规范人还是关怀人、发展人呢?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对教育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教育是面对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最后是为了人的生命发展的一项独特的社会事业。”叶澜教授在这个定义中,要求我们教育者要赋予每个人生命发展的活力与源泉,即“人文德育”。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读书、活动和技能学习等等熏陶感染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地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目标。

而人文德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人文关怀,从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上进行德育,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交往中,通过情感体验进行自我建构,自觉地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因为专业知识育人,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如何从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上进行德育,如何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多年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二、如何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一)要立规矩讲正气

人都有散漫性和惰性,只是程度不同而矣。的确,德育的使命不是规范人约束人,但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却是关怀人和发展人的手段,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必须要讲规矩守规矩,这里的讲规矩大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讲政治讲规矩,小到老师学生要立规矩讲规矩。首先,我们老师得先立得住守得住,才能给学生定规矩要求他守规矩,这样才能由下及下的树正气。

1、讲人文立师道尊严

著名画家丰子恺写的《忆李叔同先生》一文中说: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的说:下次走了教室,轻轻关门”。就对他一鞠躬,自己轻轻把门关上了。最不易忘却的,是有一次一个同学放了一个屁,没有声音却特别臭。下课铃声响了,李先生又郑重宣告:“大家等一等去,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轻但很严肃的声音和气的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随后又一鞠躬,表示让我们出去。同学们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很远处大笑一顿。

李叔同是一代大师和高僧,在音乐、绘画、书法、文学方面都颇有造诣,曾开创了几个领域的先河,后来潜心修佛,成为著名的泓一法师。,他的学生丰子也是声名享誉画坛的人物,文中通过述说了两个小事但却让我们读出了学生对他那份无以言表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正是缘于李叔同先生的学高和身正,我想这就是师德的魅力吧。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学生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能较准确又公正的评判老师。他们可以学习不认真,但却在意老师讲课是否很认真,他们可以无视你的付出身在课堂心在外,但却在意老师对他们是否有爱心。面对这样一群严以律师、宽以待已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师用高尚的品德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武装自已,无论是课任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老师坚决不要做;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立住师道尊严,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2、讲规矩立行为规范

近几年有些教育专家对过去快乐学习自由发展教育思想提出了质疑,怕过度的自由和快乐让孩子们缺失了感恩敬畏之心养成了散漫无畏习惯,这种担心也真是的有必要。例如右侧通行,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人多场合要排队,遇到客人和长辈要礼让问好,爱护环境,遵守实训操作要求等等这些行为规范又不仅仅止于行为本身,如果我们就其中几条给他立下规矩,比如班级集体讨论制定至少两条必须遵守的形为规范,立成班规,学生自我管理并执行,同学、老师班主任都承担监督班规执行情况。学生讨论制定班规就是一个学习规矩的过程,在执行班规时又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最起码他会有所认识,因为德育就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人文养成

余秋雨曾说:经济能够给一个民族带来富裕,但只有文化才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尊严。而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尊严的文化是全民族的文化,是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养成的,这种人文环境是需要我们来创造的,师生在这种人文环境中共同成长。比如我们坚持多年的读书沙龙活动,学生的千人诵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院的大型读书活动、专业带头人系列讲座等等,给我们仪式感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心生敬畏、感动和热爱,推动参与者与体验去感悟去提升,促人文养成。

参考文献

[1] 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杰克逊(Jackson.P.W美国).《教室中的生活》,1968.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规矩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女佣的规矩
人文社科
你懂不懂规矩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华辰是家规矩的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