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在中药炮制实验中的应用
2019-05-08王金梅杜嘉雯司梦硕丁美仙刘丽军李昌勤
王金梅 杜嘉雯 司梦硕 丁美仙 刘丽军 李昌勤
摘 要: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炮制学实验是中药炮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炮制火候的判断常采用口尝、鼻闻、手摸等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炮制后的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电子鼻、电子舌及红外光谱等现代技术可以将气、味、成分的变化数字化,从而将主观变客观,易于统一火候。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实验;电子鼻;电子舌;红外光谱技术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6-0184-02
中药饮片炮制的好坏对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均设有中药炮制课[1],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炮制原理及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和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中药炮制技术为我国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之一,并于2006年5月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药炮制学实验是掌握中药炮制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解中药炮制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训可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供具有成熟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2]。但笔者在实验和调研中发现,中药炮制学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单一、实验教材陈旧、理论和实际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部分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本课程的实验水平[3-6]。但在中药炮制学实验中如何让学生准确的掌握炮制程度存在一定困惑。
1 中药炮制实验中炮制程度判断存在的问题
“火力”和“火候”是中药炮制中常接触到的术语,对很多饮片的质量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分为武火、中火、文火。“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時间和程度,可根据药物内外特征的变化和附加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如颜色、气味或辅料等。长期以来,火候的判断基本上以传统经验鉴别为主,即采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等手段,对饮片进行形、色、气、味和质地等方面的鉴别,“火候”的评判指标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如《中国药典》2015年版炮制通则[7]中规定:炒黄一般采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炒炭者一般用武火炒至饮片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某些毒剧药物煮至微麻舌感。如清炒法中,芥子要求炒至“散出香辣气为度”;煮法,川乌要求煮至“微麻舌感”,操作时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难以精准把握及传授,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领悟炮制的精髓,特别是一些有毒的中药,口尝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此对中药炮制学实验进行改进,引入电子舌、电子鼻、红外光谱仪等现代技术就尤为必要[8]。
2 中药炮制学实验引入的新技术
2.1 电子鼻
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是模拟动物嗅觉器官开发出的产品。由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和模式识别三部分组成,主要利用各个传感器对复杂成分气体都有响应却又互不相同这一特点,借助数据处理对多种气体进行识别而完成对气味质量的分析与评定。将仿生学、传感技术、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融于一体,既能检测待定气体,又能评价混合气体或挥发性化学成分,广泛用于肉类、果蔬、酒、烟、茶的鉴别[9-10]。目前,在中药陈皮、川芎、大黄等药材质量评价中已有应用[11-13]。
2.2 电子舌
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是模拟人的舌头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识别和判断,用多元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实现对样品的识别和分类,也称人工味觉系统,由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系统和模式识别系统组成。目前,电子舌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14]。目前在山楂、九蒸九制地黄、附子等药材的炮制过程已有应用[15-17]。
2.3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infraredspectra,IR)又称振动光谱,是分子能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而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无需特别预处理、无损伤分析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中药炮制的原理阐释、质量控制及工艺监测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8]。广泛应用于植物药、矿物药的炮制过程中[19-20]。
2.4 新技术在中药炮制学实验中应用的探索
传统炮制火候的方法如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等主观性很强,而电子舌、电子鼻及红外光谱可以将传统鉴别方法数据化,从而更客观的帮助学生把握炮制火候。为此,在我校2014级、2015级中药学专业中进行了改革探索。在学期开始,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充分了解电子舌、电子鼻及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仪器的使用及其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在第七周开始中药炮制学实验后,安排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中涉及到的某一种饮片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综合性实验,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及红外光谱技术考察其炮制前后气味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设计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开始前,需要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初步确定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修改完善后进行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比生饮片和熟饮片气、味的数值及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分析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可能的炮制机理,同时与标准饮片比对,客观判断炮制火候是否恰当,若火候太过或不及,应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原因。不少学生反映,改革后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变主观为客观,改变了以往传统经验鉴别主观性过强,炮制火候不易掌握的弊端。
3 结语
传承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具有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也是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炮制的关键性环节还是在于对火候的准确把握。对初次接触中药炮制实验的学生而言,单纯的传统鉴别方法,由于其操作指标的欠缺,势必会影响到炮制经验的传承。采用现代技术使“火候”的指标数据化,而不仅仅限于经验性的描述,才能够真正的解决炮制实验的“瓶颈”问题,中药炮制学才能成为一门“教师易于传授,学生易于接受”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赵翡翠,张丽娟,姚美琪.中药炮制教学浅谈[J].新疆中医药,2018,36(4):50-51.
[2] 康文艺,王学标,王金梅,等.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5):170-172.
[3] 季德.中药炮制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220-220.
[4] 张永太,王志,赵继会,等.SSL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实验课中的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0):159-160.
[5] 刘舒凌,杨海玲,曾春晖,等.微课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清炒法为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03):97-99.
[6] 王金梅,李昌勤,孙慧玲,等.基于产学研思路的中药炮制学课程改革[J].药学教育,2016,32(2):40-42.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8] 贾灿潮,李俊妮,李荣,等.中药快速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前景[J].药物分析杂志,2018,38(9):1476-1483.
[9] 牛海霞.电子舌在现代食品科学技术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7(08):26-30.
[10] 吴浩善,张冬月,康廷国,等.基于电子舌技术的南、北五味子及其产地的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8,41(4):822-828.
[11] 陈林,刘友平,陈鸿平,等.电子鼻在川芎不同产地不同等级评价中的应用[J].中药与临床,2013,4(4):7-10.
[12] 陈林,胡媛,刘友平,等.电子鼻在陈皮“气味”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4(3):6-9.
[13] 杨文玺,魏胜利,刘亚令,等.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大黄药材气味鉴别[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1):11-13.
[14] 黄学思,李文敏,张小琳,等.基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的槟榔炒制火候判别及其指標量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786-1791.
[15] 钟恋.基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清蒸九制地黄过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16] 黎量,杨诗龙,汪云伟,等.电子舌分析山楂炮制过程中“味”的变化[J].中成药,2015,37(1):153-156.
[17] 汪云伟.基于化学成分及气味的附子(黑顺片)产地加工炮制过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18] 王丹,卜海博,李向日.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炮制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69-271.
[19] 陆艳,张雨霏,杨光明,等.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的红外光谱与美拉德反应[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9-82.
[20] 雷雨,李伟东,李俊松,等.自然铜炮制前后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差热分析[J].中草药,2011,42(2):275-278.
[21] 王金梅,李昌勤,康文艺.让传统炮制技术生根发芽[J].科技资讯,2018,16(5):16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