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耦合”与“描摹”
2019-05-08刘春艳周广田
刘春艳 周广田
摘 要:文章通过挑战赛的启示,分析了专业教师在深层次实施三创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提出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需要创新创造与专业知识的耦合,以及专业教师应运用“描摹”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创新的想法。
关键词:三创教育;挑战赛;耦合;描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4-0072-02
一、引言
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示范性创业教育试点高校采用在教学计划中融入相应创业课程以及推送各种辅助实践活动平台等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创业计划”大赛、教育部专业教育委员会基金支持的“创新、创意、创造 ”挑战赛以及各种设计大赛等就是这样的实践平台,对创业课程教育起到了较好的辅助和效果检验的作用。然而,大赛热闹的场面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学生们的满怀激情,实用型的成果项目是少之又少。竞赛的程式化,促使创业教育有应试化趋势。笔者有幸作为竞赛评委、参赛领队、指导教师参加了“创新、创意、创造”挑战赛,感慨于学生创业计划书的过于完美,感慨于有些项目与“创新、创意、创造”内容本质的游离,感慨于学生激情中的困惑。挑战赛的一隅,透视出三创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细节的缺失,透视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均衡。
二、“创新、创意、创造”挑战赛启示
“创新、创意、创造”挑战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实践活动,是三创教育重要的实践平台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启示一:“三创”离我们多远
1.“三创”教育理念与教学环节和专业教师的距离。“三创”教育是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基础上,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态和教育体制。有机结合是深化融入理念,强调专业课程与三创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之间、课程内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实现三创思想与知识的有序传递与积累,即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
高校创业教育学院是三创教育的主要实施部门,常采用借助外聘专家和企业人士讲授独立于专业教学之外的创业课程,这令学生很迷茫,必修的学分,考核的宽松,大多数学生应付了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脱节,必然造成形式与内容上的隔离,势必影响三创教育成果。
专业教师是高校大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主要传播人,是学生专业技能和学术能力的主要培养者。三创教育理念、方法应首先在专业教师中普及,进而提高专业教师三创实践的认识,将三创理论方法与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耦合,应用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等方法引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完成创造。专业教师认识尚浅,何谈在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何谈指导学生创意与创造?更不用说指导学生创业。
2.“创新、创意、创造”概念本质与认知的距离。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革新和改造,其前提是“有”,可以是“自有”,可以是“他有”。“挑战赛”中许多学生的项目想法很好,但并不了解该项目是否“有”,并不了解“有”的程度,创新变成了没有前提的想象,致使成果作品没有实用价值。创意强调有创造性的方法、设计、构思等,其前提是对以往“他有”资料的掌握。“挑战赛”中不少学生有好的构思,如关注低碳、环保、绿色等领域,但却忽视了“他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无法实现意想不到的创造性idea。创造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强调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三创教育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挑战赛”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创意很好,创新思路也到位,可惜创新项目的半成品无法肯定其成果(或系统)的可行性,即没有实现创造。创造的缺失直接影响对其实践能力的考量,更难说成果的实用性转化。
三创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是根据自身对三创概念的基本认知来决定自己到底该如何教学。如何正确理解“创新、创意、创造”的概念本质,将其正确解读在教学中,求真务实地教会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应是各专业教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启示二:机会与我们多近
1.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展示的机会。从国家到地
方,从行业协会到知名企业,从教育部、教育厅到各高校自身,先后为学生搭建的展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平台不下十几种。仅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单位,构建了“平台+层面”的创业教育体系;几年里为学生推送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7大类,包括创新课题立项与成果评审、创新实验室项目化管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学科竞赛、学生科技创业园、技能培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扶持130余支创新创业团队运营,资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研究2000余项,支持万余人次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有千余人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可以说,学生只要有能力、有创意,就能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平台中找到展示的机会,推送平台覆盖面基本满足了大众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2.学生就业与创业机会。每年多种形式的挑战赛,主办者充分调动各行业、企业、协会会员等,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竞赛。有学生因大赛出色的表现为自身就业和创业找到机会,如:项目转化为成果并申请专利自主创业的,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合作的。以电子商务挑战赛为例,每届冠军和前几名都有先后被IBM、微软、华为等公司直接录用者,即使是省赛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学生,都先后得到百度、阿里、58同城等公司的青睐。能夠把握好每次机会的总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如何为学生解读机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准备,是创业教育具体施教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不可或缺的知识“耦合”与“描摹”教学
(一)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的耦合
1.与专业知识体系的公共耦合。黑龙江大学以20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基本原则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调整创新创业学分的内涵,突出创业教育特色。指导方案明确了创业教育学分由读书学分(1分)和创新学分(7分)构成,这8学分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学分。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同时,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确定本专业的创业教育目标以及实现的模式、方法,要设计3—4学分的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增加通过修读专业课程来获得创新创业学分的途径,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所有专业共同引用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平台,不同专业在专业课程模块之间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由此形成了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公共耦合关系。
2.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耦合。以网络营销课实践为例,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训,使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形成部分重叠,即内容耦合。网络营销课实践教学设计了网上调查表、网络营销工具、网站策略、网络广告四个专题实训,每个专题实训内容按照体验、体会、分析、制作四个递进层次设计任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个实验到团队综合实验地进行实训[1]。网上调查表实训特别强调收集、分析、整理自身感兴趣的“他有”资料,了解拟创新的现状,课程实践中直接引用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中职业意识、“三创”概念本质等内容。电子书设计与制作专题实训有助于学生信息检索与创新内容组织能力的提升,在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发行等环节体验创造过程。网站策略专题实训设计包括虚拟企业创意、品牌策划、布局栏目、核心业务等,主要考核学生在组织网站项目时的创造、协作、创新等能力。网络广告专题实训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由认识广告、欣赏经典、掌握策略和步骤、创意设计与制作、集中评价与解读等内容组成。
(二)不可或缺的“描摹”教学
“描摹”本是文学写作和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教学艺术手法。“描摹”教学可以实现“仿作”,实现从“无”到“有”。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但沈从文先生认为创作不是不能交,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他指出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如: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2]。沈从文先生范文式、习作式的教学方法给了作者很大启发。写作的拟题、命题、布局、谋篇、成稿,正好诠释了创新、创意、创造的过程。学生在12年的应试教育的被动学习中长大,进入主动学习的大学,难免茫然,再进入创新要求的自主学习,更加不知所措。在大学四年里,完成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考虑到,实际生活经验严重缺失的学生,如何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到实践的升华,需要教學环节怎样的引领。案例教学固然重要,体验教学则更加重要。体验教学即教师拟题“描摹”创造产品、产品创新思路、创意设计作品的过程。专业教师按照专业技能要求、职业只能给自己命题,描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用的教学体验是学生学习创新创造的最好的范例。学生在描摹范例中理解理论、方法、结构、组织、手段等再进行仿造、创造、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艳.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专题实训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2]汪曾祺.沈先生在西南联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