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珠心算地方和校本课程珠算文化自信研究

2019-05-08刘芹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珠算邮票中华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珠算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珠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新时代是小学珠心算地方和校本课程发展的大好时机,珠心算教育工作者应树立高度的珠算文化自信,创新性地开拓小学珠心算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工作,努力构建珠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推动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珠心算;地方和校本课程;珠算文化自信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高度重视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已经绵延了数千年,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广大中国人民内心深处,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地考查和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如同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珠算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这种中国特色的计算技术经过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多重意义的社会文化功能,向全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即中国古代数学体系.从东汉数学家徐岳在《数术记遗》中最早记载了“珠算”至今,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历史岁月.珠算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算是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珠算.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第八届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委员会的决议指出:珠算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一种实用工具;这种计算技术经世代传承,融入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向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将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促进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尤其是提供了一个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

三、珠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珠算是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在长期的使用当中,逐步形成了珠算文化.珠算文化关于“算盘与珠算”的文化,是涉及区域广泛、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的实用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珠算科学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珠算因其珠算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操作的简便性,曾经长期广泛应用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中国民俗、语言、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也都有与珠算、算盘相关的文化体现.

在民间日常生活和俗语中有很多和算盘或传统的珠算口诀有关.例如,小孩满周岁“抓周”中有算盘,商家正月初一起床后先拨打算盘.俗语中“会打小九九”,指有的人私心重,只为自己考虑;“不管三七二十一”表示无条件的意思,也表示形容人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不问清缘由的意思;二一添作五就是二分之一的意思,后借指双方平分;一推六二五,因“退”与“推”谐音,后来就以此形容把全部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敏捷迅速,干净利落;在日常俗语中还有珠算、算盘有关的.算盘在语言交流中,它的意思是比喻“计划、打算”;如果在“算盘”前加上“小”字,组成“小算盘”时,则是比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所做的打算;设谋定计叫“盘算”;“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开盘”“收盘”“清盘”也来自珠算术语;如意算盘是指称心如意的打算;“算盘珠子,不拨不动”表示一个人缺乏主动精神;用打错算盘拨错子来表示错误地估计形势;在经营活动中还有“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一说,形容某个人经济账精打细算,生意做得好,利润实现多.“腰里别着把算盘——处处算小账.”讽刺某人只算个人小账;算盘上的数字——明摆着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是珠算文化在日常生活的典型范例,从俗语中可以知晓珠算文化的发展传承状况,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算盘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和常用程度.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珠算文化的体现.例如,宋末元初诗人刘因《静修先生文集》中有算盘诗,元代诗歌、戏曲都有算盘.曹雪芹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算盘作灯谜,明代李汝珍著《镜花缘》、当代茅盾著的《林家铺子》、赵树理的《二月湾》、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以及鲁迅、朱自清等名家散文等,都有珠算心算、中国算盘和“噼里啪啦”的算珠响声,显示人物身份和娴熟的珠算技能,很多著名对联中也都借用有算盘.

在绘画艺术中的珠算文化的体现,算盘入画自古有之.在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元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明代绘制的《水浒》任务全图的画面中都有算盘.真正将算盘作为画幅主体,出自名家之手的算盘图画,是齐白石的《发财图》,作为他的家藏之作.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画家创作以算盘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例如,王有政的《悄悄话》、邓振玲的《教算盘》、戴泽的《小会计》、王胜利的《瑰宝》等,很多宣传画报、漫画、儿童画也以算盘为主题.

邮票作品中的珠算文化.中国算盘早就成为邮票的选题,其中有5个国家的邮票上出现了中国算盘的图案,我国的台湾地区、澳门、香港等也发行过算盘的邮票.1972年澳大利亚的《会计师》邮票,是为纪念第10届国际会计师会议而发行的,画面由中国算盘和电子计算机组成,该邮票成为最具独特创意的算盘邮票.

1987年日本的《第13回世界会计师会议东京大会纪念》邮票、1996年菲律宾发行《菲律宾50周年》邮票、2000年我国台湾地区发行的《邮政一百年纪念》邮票、2001年我国澳门发行的《传统工具》邮票、2002年我国香港的《计算机与算盘》邮票等,都与算盘有关.1975年我国发行《乡村女教师》特种邮票、1976年发行的《牧区小学》纪念邮票、200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都已珠算算盘为主题.

在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珠算文化.明代天文、数学、科学、音乐家朱载堉用81档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算盘歌曲数量不多,但其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主要有苏广誉、刘光远创造的《我的算盘好伙计》,1963年4月30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流行全国,被选入当年《全国13首优秀歌曲集》.歌曲《算盘响》诞生在六十年代,一度登上过第五届“上海之春”的大舞台并获了奖;由乔羽创作《算盘歌》,作为8集电视连续剧《算圣》的主题歌,播放大获好评,荣获山东省“五个一工程奖”;有关的算盘歌曲、舞蹈、舞剧、音乐舞剧、儿童舞蹈、交响乐、管弦乐、还曾经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等国家级大型文艺舞台.

在新中国经济、军事、科学建设中,珠算和算盘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59年,中国独立走上了研发核潜艇的道路,成千上万个数据就是用算盘、计算标尺算出来的;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試航;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正式使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大量的计算靠的是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算盘在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这个数字并不是按照地图上各省的行程相加计算出来的,而是根据红军几名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用算盘计算出来.

四、新时代小学珠心算地方和校本课程必须树立高度的珠算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家园.珠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理念、智慧和神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之一,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当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象征.在2013年通过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秘书长代表刘芹英博士作为中国珠算的传承人代表,在大会发言强调,中国将加强中国珠算的实践和保护,通过职业院校、中学小学以及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全国众多珠心算教育实验区和实验点,扩大传授珠算、珠心算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发现和培养更多年轻的人才,来确保珠算的代际传承.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周恩来总理向在座的同志说:“不要把算盘丢掉.”周恩来总理“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成为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进取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

中国珠算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经五周年.五年来,我国各级珠算行业主管部门、珠算协会、学校、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等在传承与发展珠算文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颇有成效的工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珠心算进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这些努力非常有利于增强珠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以珠算为主题专题纪录片《影响世界的珠子》《挑战不可能》珠心算专题、湖北卫视播出的《我爱我的祖国》中国元素珠算与珠心算、江苏卫视播出的《最强大脑》珠心算比赛等,引起强烈的震撼和轰动效应,珠心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

新时代是小学珠心算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发展的大好时机.传承和发展珠算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作为政策依据,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要充分认识珠算自身独特的教育、计算、开智优势,认识珠心算是开发少年儿童智力潜能的一种独特方法,珠心算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珠心算工作者借助教育部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大力宣讲、普及推广、研究发展珠心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入挖掘珠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激发珠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把珠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在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切实把中国珠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珠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具体落实和实施珠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更好地推动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刘芹英.基于发展视角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建设——以珠算为例[J].中国市场,2017(10):40-41.

猜你喜欢

珠算邮票中华
独一无二的邮票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邮票上的“三月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