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课程考核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5-08范东溟张丽莉
范东溟 张丽莉
摘 要: 文章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构建了“汽车构造”课程全新的考核方式。该方式基于实践教学、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并采用教考分离模式。实践证明,采用本方式,使考核更加全面、规范和公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考分离;过程考核;课内实践教学;“汽车构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4-0062-03
一、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对2015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汽车构造”作为机械类(车辆)大类招生的专业平台课,在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分流之前的第四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必修,近几年上课学生数基本都在200人左右。
“汽车构造”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各机构和系统的结构、原理、功用等内容,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技术。通过对“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汽车的基本构成,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汽车整体结构及典型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分析能力,能解决汽车研究与运用工程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在培养方案增加通识教育课的改革背景下,近些年专业课学时不断缩减,“汽车构造”学时也一直处于压缩之列:在2013级之前都是64理论学时,学分为4.0;2014级缩减为56理论学时+8学时课内实践,3.0学分;自2015级开始,学时缩减为40理论学时+8学时课内实践,学分2.0。理论学时的减少,意味着有些教学内容被简略概述或者干脆去除,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以及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弥补理论学时的不足,培养方案增设了课内实践的教学环节。
此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理论课考试加上平时成绩,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进行,所占比重在70%—80%,平时成績用作业和出勤来评定。这种考核形式单一,按照同一个模式来培养学生,“一考定终身”,而且和实物联系不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弥补理论学时的不足,从2015级学生开始,增加了8学时的实践教学,并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二、“汽车构造”创新型考核模式的构建
“汽车构造”考核方式从单一形式向多样化转变,即降低闭卷考试比重,增加对平时和过程考核的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长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1]。
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四部分组成:理论课成绩占比60%、实践教学成绩占比20%、在线作业和平时成绩占比各10%。总成绩的组成如图1所示。
课程组在学习中心网站建设了“汽车构造”在线课程,对所有选课学生开放,不仅有教学课件、教学大纲、难点解析,还有配合实践教学的发动机等零部件的拆装视频,学生可以自行预习新知识,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和思考,并和教师在线交流,授课教师会每天上网站解答问题。布置的在线作业需要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教师会及时批阅给出成绩。该成绩和在线互动等内容合计占总评比例的10%。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理论教学中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作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一个督促和约束。此外,对于课程的难点,授课教师还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下节课用抽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讲解难点。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难点和重点内容,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的考核方式下文会详细说明。
三、理论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
(一)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汽车构造”的理论考试采用“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的形式,均为闭卷。本课程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为发动机,下册主要内容是底盘,教学内容较多。考试分成两次进行,阶段考试考查范围为发动机的知识,期末考试考查范围是整个课程,但是底盘部分占比较大,在80%左右。
增加阶段考试的考核方法,把一次期末考试分散成两次进行,每次考试范围缩减,降低了学生考试复习的强度;避免了“一考定终身”,让学生多了提升成绩的机会;减小了期末考试复习的压力;同时督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平时不努力,只等到期末复习的几天才开始学习。
阶段考试时间选择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进行,一般是教学周的第五周。从2011级学生开始,已经有五个年级“汽车构造”实行“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从实行效果来看,学生很重视每次考试,考试范围的缩小使复习的强度降低,相比较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的情况,考试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之前有很大提升。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增加阶段考试,就增加了出题、阅卷、登录成绩等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教学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比较辛苦。阶段考试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工作量核算方面学校和学院应该予以支持,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用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
1.教考分离考试模式的意义。传统的考试形式,使得学生重视考试,轻视课堂学习,学习心态更加具有功利性,长期以往,不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2]。
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日常的教学过程和最终的考试过程分离开来,即把任课教师个人命题及试卷评分的传统做法,改为从标准的、科学规范的试题库中筛选、随机组合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试卷,或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具有本专业授课背景的非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命题,并统一组织考试,试卷评分环节统一采用流水式阅卷,从而使教学环节与考试环节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考分离模式在各高校中逐渐应用,它的优点是显著的。相比于传统的教考合一方式,其优点如下[3-4]。
(1)规范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客观上使得授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日常教学,积极创新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2)教考分离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风气。(3)增强试卷内容的全面性,减少授课教师命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4)提升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避免了任课教师划重点、涉密等因素,过程更加规范,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公正和客观。
2.本课程教考分离的实施情况。“汽车构造”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由具有本课程授课背景的教师组成命题组,负责命题和试卷的审核工作,以及后续的试卷印刷和批阅,具有比较完善的流程。试题对授课教师是完全屏蔽的,授课教师只有在考场发试卷时才能和学生同步看到试题。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套,符合本校的试卷命题要求,然后随机抽取一套来作为考试题,另外一套作为补考备用。命题组已经把试卷答案随同试卷同步完成,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才能拿到答案。命题组教师和授课教师一起进行分工流水阅卷,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沟通处理,还能够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命题组成员,这种阅卷方式对于日后的授课方法和内容以及命题的改进,都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分工流水阅卷每道试题的评分标准一致,体现了对学生成绩的公平性,而且评阅效率大为提高。
3.实施效果。本课程已经实施教考分离两年,在
2015级和2016级学生中进行了实践验证。2015级学生实施“汽车构造”教考分离时,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授课教师来说都是个新的尝试。学生开始听说教考分离改革时也有些抵触,觉得没有划定的范围和重点内容会导致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但是考试后的成绩分析表明,学生们的平均成绩并没有降低,反倒比往年略高,同时及格率和优秀率提高明显。而且由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兼顾了考试的公平性,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所以继续在2016级学生中实行。实践证明,该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看来,“汽车构造”教考分离会继续实行下去,而且该方式有望推广为其他专业平台课。
四、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
“汽车构造”有8学时的课内实践教学,总成绩评定中,实践教学成绩占比为20%。
(一)实践课教学过程
进行现场教学,地点实验室,分组进行实物结构分析,效果很好,理论联系实际。每次程序:设定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分析,相互讨论问题,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结合先期机械方面的专业课程。例如“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等,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汽车各结构件的工作环境、使用条件来分析各零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构造形式以及材料和工艺要求。图2为“汽车构造”实践教学部分实验台架。
(二)实践课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20%。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占比为5%;在实践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表现占比为5%;最后完成所有实践课后,需要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比为10%。这种成绩评定的方式更注重整个实践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客观公正。
实践课考核方式为口试,以现场抽签答题的形式进行,考试地点为实验室。由授课教师对学生逐一进行考核,学生抽取教师准备好的题签,按照题目要求对照实验设备来回答问题。每位学生都是独立进行考核,不允许现场查阅资料,每人四到六分钟,其他学生则在场外等候。这种方式能够考查每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5]。
五、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教考分离模式后,在两次举行的期中专业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上,主持座谈会的教师请学生代表谈对各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多名2016级学生代表首先提到了“汽车构造”课程实施的教考分离,共同意见是虽然没有划定的范围和重点,复习起来很辛苦,但是仍然很支持教考分离,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还希望机电学院开设的其他机械类基础课也能够进行教考分离模式,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座谈会后,专业又针对实施教考分离模式的2016级本科生设置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网络答题形式进行,发放问卷208份,收回195份,有效问卷195份。问卷主要设置了如下问题:是否支持“汽车构造”教考分离模式;是否希望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考分离;对教考分离的模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有效的问卷中超过70%的学生支持教考分离,并希望在后续专业课,尤其是一些必修课中推进。对于该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问卷也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二)实施教考分离需注意的问题
教考分离避免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督促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广泛,考后的流水阅卷保证了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杜绝了感情分等因素的干扰,促进了考试的公平性。教考分离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需要加以改进的方面。(1)命题最好由有过本课程授课经验的教师来完成,有利于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的重点难点。(2)试题要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并以统一的指定教材为标准。(3)增加试题和评分标准的审核环节的力度,由專人组成试题审核小组,保证试题和答案的规范性。(4)同时加快“汽车构造”试题库的建设,吸取其他同类水平院校本专业的试题库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汽车构造”是机械类(车辆)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专业课学时不断缩减的背景下,“汽车构造”课程组建立了一套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全部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建设网上在线课程,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课后练习、难点解析、拆装视频观看、在线答疑、讨论互动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了全过程的考核方式,使考核贯穿教学始终:理论课采取“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的形式,而且实行教考分离;实践课采取口试抽签答题的形式,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按不同比例计入总成绩,得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通过应用实践表明,采用该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弥补了学时缩减带来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雄平,梁业广,高润梅,等.广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物理》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3).
[2]尹吴.基于教考分离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
[3]季洪涛,段为,刘日亮.“教考分离”的静水深流——吉林大学试点实施“教考分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6-05-23.
[4]张传慧.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6,(30).
[5]谢春丽,刘永阔,范东溟.《汽车构造》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