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师教学用书》为依托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2019-05-08张美琼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用书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张美琼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应该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之上。《教师教学用书》是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下面以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阐述如何依托《教师教学用书》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案例描述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师教学用书》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教材内容安排及其特点有以下的相关说明: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经历自主探索的全过程。通过阅读《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明确了本节课中的“四基”如下:基础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公式计算);基本技能——会正确数出平行四边形所含单位面积的个数;会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正确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对应的高,会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基本思想——转化思想和等积变换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与方法。由此,我们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推理能力;三是在活动中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中编排的数方格和进行平行四边形剪拼活动的意图

教材之所以要安排数方格活动,是让学生明确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单位面积度量法,并通过数方格,初步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就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学生已有数方格求图形面积的经验,学生可以很快数出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数?这是一个新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发现大胆提出想法: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为下一步探究打开思路。

如何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剪拼活动变成学生真正的探究活动而不是“手工劳动”?关键是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把剪拼活动变成学生探究的需要。要让学生明确,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通过剪拼转化为长方形?转化前后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需要我们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實践进行验证。为此,《教师教学用书》提出可以按“‘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几个步骤的探究活动”的教学建议。

3.帮助学生形成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起始课,其学习经验对学生今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形成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教学设想与实践

通过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理清了上述问题后,我们对教学活动进行如下设计和教学实践。

(1)玩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用两块直角三角形板和1块正方形板,拼出学过的图形。学生拼图、展示后引导他们观察拼出的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之间“形状不同面积相等”的关系,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有趣的拼图游戏中,发现了拼出的图形形状不同面积相同,实现“等积变换”数学思想的初步渗透。

(2)数方格,求出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得出结果后引发联想、猜测:根据你的发现能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再次让学生体会“形状不同面积相等”的关系,提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的猜想。

通过数方格得出的数据来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提出猜想提供了感性直觉,当学生根据数据信息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时,为了验证推理,进而就有“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想法,这个想法,正是“转化”思想的体现。

(3)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有了猜想后,给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组内学生的平行四边形各不相同)平行四边形。每个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转化前后的关系推导出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转化的全过程,感受转化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此再次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推导计算公式提供有力支撑,从而突破“推导面积公式”这个难点。

此环节有效地让学生经历了“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的全过程,“转化”数学思想和活动方法在探索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启示与反思

把握数学本质,提升教学的创新点。对《教师教学用书》不仅要读懂,还要活用,课堂才有创新、才更高效。本课例的第一个环节用七巧板拼图游戏,就是一个创新的亮点,把图形的“联系”和“转化”都寓于拼图游戏活动中,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是准确地把握了《教师教学用书》“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转化的基本思想方法开展学习”这个内容编排特点。

加强交流总结,积累提炼数学活动的经验。经验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践就没有经验可言,但有了实践也不完全等于有了经验,因为经历实践后如果不通过总结和提炼,只停留在“做过”的层面,就难于上升为经验,难于二次运用。所以,对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的回顾叙述、交流总结,是不容忽视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阶段。本课例就很好地落实了《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自己的推导过程”,而且在全课小结谈收获时,教师也特别注重了引导学生谈活动经验的获得,对学生形成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很大的帮助。

从思维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本课例的第三环节学生在剪拼活动时出现“沿斜线剪开”的情况,此时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沿斜线剪开没有达到拼成长方形的条件,这就反映了学生对“怎样才能变成长方形”的思考还是不够的,没有考虑到长方形的“直角”特征,也反映了这些学生可能更多的只是关注“能剪、能移、能拼”的手工操作活动。此处,教师也有所忽略,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思考沿斜线剪开是没有到达“直角”目的的。所以,我们要多关注学生操作活动背后的数学思考,要始终围绕活动的目的,让操作活动成为学生真正的探究活动。

猜你喜欢

用书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吃书与用书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关于农家书屋用书出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