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方法在税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5-08陈汉芳梅建明
陈汉芳 梅建明
摘 要:税法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对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现
实性和普遍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容易对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因此,文章从案例研究的正确范式出发,以税法课程为例,讨论如何利用团队协作进行案例研究并系统性地运用至教学中,解决了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深入掌握税法知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税法课程;案例研究;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4-0040-04
案例研究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情景探究,对生活中某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问题存在的状况,对案例所涉及的客体或其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欲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学方式的优化,研究的逻辑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研究的结果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能起到知识传授的效果,然而我们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需要通过案例研究的学术范式进行分析与处理,这样研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能以科学的方式归纳总结。
一、从案例研究到案例教学转换的可行性分析
要开展案例教学的活动,就必须掌握好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得以应用,通常以精心收集的典型案例作为教材,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研究分析的方法并结合专业知识,具体地分析案例的现状和各类问题,逐步形成条理清晰和逻辑缜密的解决方案。将案例研究的方法运用在课堂内外,从而形成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方式。案例研究需要课堂教学这个辅助的载体开展,学生通过真实的环境模拟去分析问题,并以极高的兴趣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大学课堂这个既严肃又自由的环境,是案例研究开展的最好场合。
税收制度和税法体系在不断变化,因此税收课程也应随着时代转变并以最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于专门从事税收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适应变化的形势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对随着税收环境变化的案例做出正确的解释。另一方面在税收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合适的案例,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具有生动性,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
二、税收课程案例的选取应用分析
(一)税收案例选取的广义应用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实证研究,研究者选择合适的例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一些理论假设和问题结论从表面现象中挖掘出来[1]。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在实际环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如:查阅文献资料、调取档案文件、人员访谈和实物证据都是可以采用的途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数据资料最后要汇合在一起进行交叉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现在可以通过软件帮我们高效处理,如进行质性研究的NVIVO软件。因此,案例研究首要工作是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关键是应事先厘清问题的方向,以便引导资料的收集及采纳,减少研究工作量,避免走弯路。税法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宏观的一种学习,烦琐细小的税法知识点及容易让人混淆的多个税种。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学习,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后期的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的学习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案例研究的分类对案例的选取
对案例研究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研究人员在收集案例时要考虑案件的数量是否合适,如果有条件一般考虑采用多个案例比较“保险”。采用多案例研究可以更客观地找出案件的共性内容,案例问题的证明更具有说服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多案例分析的结果可能是矛盾的,或在极端情况下找不到类似的情况,特别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由于在时间和资源等其他条件上的局限性,多案例研究不如单一案例研究更方便深入探讨。单一案例研究主要是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研究,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特征。单一案例研究在税法学习中应用得比较多:研究某一典型性案例出现的环境和条
件,如研究高校教职员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就是设置了特殊环境是高校;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如研究营改增前后某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变化。
2.探索性案例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和解释性案例研究。探索性案例研究是在不能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之前,研究者依靠经验和直觉线索到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准备案例,然后分析案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和理论假设。在税法的学习中,如果是待开征的税:如最近热议的环境税,可以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描述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完整历程、核心事件以及动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描述性案例研究可使用于征收时间长,税制要素成熟的税种研究上。如增值税风靡全球,对国外增值税的税制要素这些变量深度研究,有利于我国增值税体系的完善;解释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分析和解释特定案例背后的因果关系,这种模式可能会与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或者是与两者的结合都有关。研究多应用于有因果关系的问题,如房产税是否要征收,什么时间征收,要对与房产税征收的相关变量如房价,区域地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案例研究都可用于税法学习中,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工具,可以加深对税法知识的掌握和税收体制的理解。
(三)案例的确定
在案例研究中,如何从众多案例中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案例很重要。案例的挑选最好采用多元化的证据来源,如三角验证,即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同时运用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从资料来源把关。研究中首要一点就是合理地确定研究主题,结合税法的案例研究就是我们要明确征税对象和纳税人。其次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指标,税法案例研究中就是要清楚征税对象的具体衡量指标,保证这些指标变化与研究目的有關联。如“消费税税负上升”跟消费行为有关,为什么要用生产企业本期应交消费税与销售额的比例来衡量消费税的税负,需证明你所挑选的指标确实能够反映、衡量你所选的特定类型的变化,确定好研究对象的指标才能进一步进行案例的选择[2]。
三、案例研究应用于教学的实施分析
(一)案例教学通用实施步骤研究
1.案例分析的初始阶段就是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数据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好坏,因此,要特别关注案例资料的信度与效度。案例分析的研究前辈们对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主要通过六种方式全面收集数据: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3]。通过全面应用这六种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尽可能地集全信息,还应特别小心避免研究人员和被调查人员操控事件所造成的偏见。因此,要把握好资料收集的三条原则:使用多种证据来源;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组成一系列证据链,从研究的问题到最后的研究结论之间,形成有依据的有逻辑的推论。
2.案例分析是紧跟资料收集后面的步骤,其基本构成是对案例信息的检验、分类、制表以及定量分析资料等其他组合方式,案例分析的质量同案例报告的设计具有直接的关系[4]。研究人员要柔性控制研究中遇到的客观情况和突变状况,灵活掌握研究的进程。如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问题的研究,要针对企业做多次反复的研究,不能就企业一次税负判定税负是增加或者降低了。案例分析的三种基本策略:(1)利用理论假设,理论假设帮助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些资料。(2)考虑竞争性解释,要思考提供的研究资料是否导致与之前的假设或理论相反的解释,或者是对以往的研究提出竞争性的解释。(3)进行案例描述,为案例研究开发一个描述性框架,形成案例叙述的内在逻辑[5]。
案例研究最后的步骤是撰写研究报告,其报告的格式主要分为引言部分、理论和假设部分、方法论部分、结果部分即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的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对之前的假设以及与之前相反的结果的讨论、对今后研究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在税法案例研究的实务工作中,一般是有多位人员共同从事研究工作时,研究过程中大家应统一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命题、案例如何设计,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应集思广益。研究过程的顺畅,最后才能顺利地撰写出研究报告。
(二)基于Nvivo软件的税法案例文献的质性研究
根据研究主题,选取国内教育学、税法核心期刊、大学学报作为文献搜集对象。选取时间: 2001—2017年间。选取的主题范围:直接研究税法案例的文献;未直接研究税法案例,但部分内容涉及案例研究的文献。最终确定30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利用 Nvivo11软件对资料进行辅助编码与分析。编码方式是先对文献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若干子节点后进而整合。本研究基本过程如下:统一文献格式,编辑顺序,导入到NVivo11软件中;运用NVivo11对文献进行编码,并进行质性分析,确定各级节点;基于NVivo11软件,分析一级节点在税法案例研究的地位;基于NVivo11软件的探索功能,分析一级节点之间的关系[6]。
表1 节点层次与材料信息
通过对文献的质性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献研究中对税法案例使用和案例分析的节点数很多,但是教学中采用案例研究的正确范式节点数不是与案例教学成正比例,说明案例教学中采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有待加强。在实践的应用中从参考点数可以看到一般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但是针对教师强调掌握正确的教学法的参考点数还是不够的。结合质性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完成整个案例研究的过程,帮助教师建立一个测试税法课程中案例研究的策略框架,如表2所示。
四、案例研究结合案例教学在税法课程中的运用 (一)案例研究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运用的案例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逻辑思路是借助案例来论证,较正式地澄清概念结构和理论。因此案例研究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概括起来就是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案例研究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协作性”与“研究性”,这与常规案例教学中学生相互竞争或者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学习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7]。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己要不断思考的 “半研究”性质的活动, 甚至有人认为是“准研究”。表3概括了案例研究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的区别。
(二)税法课程中从案例研究到案例教学的应用
1.税法课堂案例的确定。为了达到课堂上案例分析的良好效果,案例选取应注意三个方面:(1)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税法教师首先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已更新的知识点选取案例,同时要兼顾选取的案例与所学知识的实际切合。(2)坚持分析性和互动性相结合。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3)坚持真实与创新相结合。税法教学案例一般是由教师通过案例研究自编的。案例真实创新,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相当重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课前准备工作;进行小组分析;课堂集中辩论;归纳总结。案例分析课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特别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至此,案例教学中以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为核心的案例研究之典型模式形成。结构如图1所示。
(三)案例研究转换案例教学实践优化的措施
1.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税法案例研究的教学中,教师要快速适应理论的更新,尤其是税法有很多的税种,每年都会有一些税种的税收制度在变化,从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很多经典的案例参考,教师要精准掌握案例,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研究。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性,教师最好提前收集好相关案例资料,供学生参考。然后教师要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准备研究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的案例研究才能深入。如在研究税收负担相关案例时,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的税负重,提出“死亡税率”的概念,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税负知识的正确理解,提前收集好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有增有减的案例,并提出相关增值税的研究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8]。
2.不断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成功的案例研究到案例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学生提高其研究水平。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研究这一“严肃游戏”的兴趣,培养游戏中团队合作的意识。即使在案例研究中碰壁,但团队合作可以根据各个环节试错所获得的经验共同调整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税法案例研究的初学者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在税法案例中的重要信息,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案例情景中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在案例研究这一“严肃游戏”中的参与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最后可以独立地进行案例研究。
3.教学条件的控制。实施税法案例教学要有好的效果,必备的一个客观条件是要实行小班教学制,教师便于控制课堂和对学生深入的引导。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提前做好充足的实践学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讨论税法案例。在课堂上,尽量保持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重新布置教室座椅的摆放,有条件的采用圆桌会议的模式,学生和教师间都是平等相处,有利于学生形成交流互动的格局。
各高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上都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好的教学方式很重要。案例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龙头虎尾,往往是学生对案例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不一定能彻底理解案例,教师的案例教学就是无用功。在税法的学习中,税法的案例研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税法教学只有把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结合,学生才能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创新实践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3]李建明.案例分析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2]张颖丽,刘孝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石泓,于成.税法案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王金紅.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王光明,杨蕊.基于NVivo10质性分析的少数民族数学学习心理因素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1).
[7]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8]张凤娜.税法案例教学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