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忧林:从金农自画像题跋再探其性情

2019-05-08唐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性情

唐立

摘要:金农(1687-1763年)是清代中期一位诗书画印兼工的艺术家。早年即以诗名,晚年更以画获赞誉,金石书法则是自幼至老,笃好不衰,尤以“漆书”铭于世人。平生好游历,扬州卖书鬻画自给,晚年寓居广陵僧舍且终老于此。他的自画像题跋中写道:“尚不失山林气象。”同时,晚年书画题跋中频频出现“无忧林”三字。本文不对他的艺术成就做详实的介绍,而是试从“无忧林”,剖析金农晚年的性情及其矛盾的心境,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独特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金农自画像;无忧林;性情;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02-01

一、生平概况

金農(1687-1764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年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市)。原名司农,字寿门,号冬心先生。金农年少时,敏而好学,其喜收金石,书法绘画功力尤甚。他在自作诗歌,杂文造诣也颇深。乾隆元年(1736年),受荐举博学鸿词科,入都应试而未中,遂意志消沉,开始鬻书卖画以自给。

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之时,或贩卖古董,或抄佛经,刻砚台以勉强度日。清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秋,殁于扬州佛舍。

二、金农的“无忧林”

金农晚年的书画作品中频频出现“无忧林”,且集中在乾隆二十四年,当时的金农已是古稀之年。据文献记载,乾隆二十四年《梅花图册》“四月浴佛日清斋毕,在无忧林中画此遣兴,胜与猫儿狗子盘桓也,心出家和僧记”“八九峰如画,二三人倚阑。稽留山民写于无忧林。”“于无优林中己卯八月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佛一躯”。乾隆二十五“无忧林中庚辰秋日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于佛家。”

“无忧林”中的金农真的是无忧吗?晚年他妻亡无子,极其凄凉。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他撰文评郑板桥画竹,在《墨梅图》题诗,“衰晚年零丁一人,只有梅鹤,病痛饥饿为伴”。思念故土的情怀也越发的严重,“红藕花中泊支船,唐白太傅为杭州刺史西湖边讌之诗也。余本杭人客居刋上,每逢六月,辙想故乡绿波菡萏之盛。”

“吾家有耻春亭,因自称为耻春翁。亭左右前后种老梅三十本。每当天寒作雪冻花一枝。不俟东风吹动而吐花也。今侨居刋上结想江头漫写横斜小幅。未知亭中窥人明月,比旧如何须于清梦去时问之冬心先生画记。”

由此可见,他的生活状况是困顿的,他的内心是矛盾的。那“无忧林”又有什么深意呢?

三、金农自画像

(一)由金农自画像题跋说起

金农为自己所画的自画像,此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张金农自画像题跋曰:“隐居不见余近五载矣,能不思之乎?他日归江上与隐君,杖履相接,高吟揽胜,验吾衰容,尚不失山林气象也。”

何为“山林气象”?金农希冀丁敬所见他时的“不失山林气象”又是什么样的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山林”有着特殊的含义。它通常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政治理想的破灭,或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而转向归隐山林的愿望。乾隆元年(1736年),此时金农正值五十知天顺之年,博学鸿词科晋升仕途失败。仕途无望,他便来扬州鬻书卖画以糊口。往后他的余生一直处于强烈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以“林壑之怀”自许清高,“无忧林,粳是他的居住地;同时在自己的诗集,随笔乃至书画落款中屡屡以“荐举博学鸿词”作标榜。这种复杂矛盾的性格贯穿于他的生活,并且深刻影响艺术风格。

(二)扬州的社会背景

若想深入了解金农的性情与他的艺术风格,不得不提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正值“康乾盛世竺之时,扬州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格局,这为扬州书画市场及书画家的艺术成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时的扬州官吏崇尚文化艺术,时常举行雅集活动。经营盐业的盐商群体巨贾走乡贾而好儒”。这种风气之下,他们不仅喜爱收藏艺术品,并积极地对书画家进行艺术赞助。这一举动,带动了扬州书法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影响着扬州书画家的艺术风格。而金农则是扬州书画家群体中较为突出的一员。

四、结语

纵观金农的一生,无比坎坷,却能在众多艺术领域成就斐然。这与他的性情不无关系。金农是不幸的,妻亡子无,穷困潦倒。金农又是幸运的,他在“无忧林”里以书画寄情,积极乐观,富于创造力,开辟了艺术上的奇迹。

猜你喜欢

性情
时间的性情
画人在浙
——开场白>>>
性情决定命运
傅抱石《古长城下》:凡画山水,得其性情
性情决定命运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