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小学生12分钟4次让座
2019-05-08老帆
老帆
近日,浙江慈溪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瞬间成了“网红”。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4次让座,他的暖心行动在朋友圈刷屏了。这段“暖视频”经人民日报转发,截至记者发稿,阅读量已经高达687万。
公共场所礼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在我们身边其实并不鲜见,慈溪小学生公交车上12分钟4次让座,网友视频记录并曝光的这一场景,之所以引发网络的热烈围观、点赞,固然缘于他对尊老、谦让美德的笃守,也缘于一段时期以来,拒让座、强制让座个案时常发生,让不让座、该不该让座屡屡引发社会争议,自然很容易触动大家心底的那根道德神经。
最初看到一位叔叔站在自己身边,想到他工作一天可能很累便起身让座;后来又看到一位叔叔上车时带了很多行李,又把座位让给对方自己坐到了后面;其后担心一位爷爷站着不安全再次让座……由此可见,小学生黄唯短时间内的4次让座对象并非都是“弱势群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该或者可以不让座的对象,但他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坚持把方便和舒适留给了别人。
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黄唯12分钟4次让座被网络舆论聚焦,但他打动人之处显然不在、也不该是次数多寡,同样不完全因为他是个小学生,每一个人的礼让之举都值得赞赏。真正值得审视的在于,从他给别人让座的执着,我们看到他对乐于助人的美德、信仰的坚守,既可见其没有私心杂念的可贵童心,也不难想象他在学校和家庭受到的良好美德教育与熏陶。
想必大家从小都接受过礼让别人的美德教育,也曾经为能够有这样的善举而感到自豪。但为什么现实中让不让座会成为令人困扰、纠结的“难题”?显然不能完全归因于社会的“势利”,也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个别人的“自私”,真正有必要检讨的是,成长、成人、成熟之后,本该更具理性、自觉的我们,有没有坚守那份美德初心?尊重、张扬个人权利当然没错,但这能成为影响美德信仰的理由吗?
自律胜于他律,美德风尚、文明风气要靠大家共建。批评别人,不如检讨自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点赞别人,更要见贤思齐;吐槽、抱怨,不如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摘自2018年12月3日福建文明网)
【赏析】黄唯让座的对象,有白发的老人,也有倦意满满的青年。他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站起,是因为他一直都在为别人着想。他害怕老人站着会不安全,他担心叔叔带的东西太多不方便,他觉得叔叔工作了一天会很劳累,于是他就一次又一次地起身。相信每一个被让座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暖意,而我们从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身上也看到了乐于助人,看到了爱心、善良和美德。
在“霸座”闹剧频繁上演的当下,小学生这种“让座”的正能量应当被褒奖、被弘扬。黄唯让座的“暖視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广大网友纷纷点赞、评论,这其实就是对黄唯行为的认可,也是对真善美行为的肯定。社会需要正能量,在黄唯看来让座是一件小事,可是这样的小事折射出的是大美。网友之所以转发、点赞、评论,黄唯之所以被追捧为“网红”,是因为大家期待这样的“网红”多多益善,是因为大家企盼黄唯之举能够在全社会激起正能量的圈圈涟漪。
12分钟4次让座的黄唯,无疑为所有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曾几何时,有人感叹社会道德滑坡,有人吐槽社会大环境,但社会大环境、大氛围,终究要由社会个体共同营造、呵护。小学生能够做到的成人更没有理由做不到,我们在敬佩、赞赏黄唯让座举动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多一些扪心自问。倘若大家都能从我做起,秉持应有的权利谦抑,不让世俗消弭美德初心,让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成为长期的美德自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德风景的主角。
(赏析 孙晓利
编辑 牧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