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素材:榜样的力量

2019-05-08李仰臣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王源追星教科书

李仰臣

榜样的力量:新时期涌现出许多好榜样,诠释着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内涵,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谱写人生的新篇章,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王源登上课本

王源作为少年偶像团体TFBOYS的成员,是很多青少年的偶像。2018年12月4日,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在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新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里出现了一道与王源有关的论述题,题目为“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内容是以王源受邀参加联合国理事会2017年青年论坛并发表演讲一事为引子,探讨青年对世界性话题的关注与见解。对此网友们惊叹道:“这真的是教科书式的偶像!”不过,据该出版社教辅教材编辑部回应,这并非正式出版稿。

@搜狐网  王源作为一名小歌手,也是很多粉丝心目中的偶像,他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一边传递正能量,也真正地做了很多公益,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中国新闻聚焦  教科书的“偶像化”并不代表教科书“肤浅化”,很多知识点以及教科书传达的精髓不会因为某个人名字的出现,而发生任何改变。

@嘉陵江经济文化网  王源作为明星,这么年轻能够出席联合国理事会2017青年论坛,且能够用英文演讲,这是相当了不起的。由王源引出学生对世界性话题的见解,又何尝不可以呢?民众又何必紧张呢?

@楚汉网  王源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确实是非常优秀、非常努力的,也成了很多粉丝学习的楷模。但是努力且优秀的人绝不仅仅只有王源一人,要是仅仅凭借这个理由就将王源写进教科书中,实在有失考虑。

1.文脉清晰。文章开篇以王源登上教科书为引子,提出“偶像榜样要如何塑造”的问题,然后分析论述偶像要以自身的魅力影响粉丝,同时告诫粉丝要理性追星,最后總结全文,指出塑造“教科书式”偶像的做法和意义。全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楚。

2.辩证分析。作者从王源登上课本的材料入手,先从反面揭示“饭圈”存在的不良习惯和不文明言行等阴暗面,进而从正面列举王源和周杰伦等优质偶像的事例,阐述他们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意义,辩证地指出塑造“教科书式”偶像的做法,富有思辨性,也新颖独到。

3.必背金句。“教科书式”的偶像不仅要有在所属领域的才能技艺,更为重要的是在价值导向、道德导向乃至审美导向上的正面引领。

(编辑 文 墨)

◇陈禹潜

王源登上了初中课本,他有一个令人注目的细节,就是身份被介绍为“中学学生”与“中国青年代表”。

在教育层面,王源是一名中学生,未成年就能参加联合国的青年论坛,自然是优秀的;登上教科书也表明王源的作为被认同,足以成为青少年的榜样。在社会层面,“青年代表”的身份,是王源作为偶像在青少年中发挥正面作用的重要标签。①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在当前追星的粉丝当中,20~2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7%,19岁以下的粉丝占了19%;从职业角度看,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以56%的比例遥遥领先。毫不夸张地说,明星们影响的正是中国的未来。

偶像有影响力没错,但怎么使用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畸形的追星理念只能让自己和偶像都受到伤害。

现在“饭圈”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让粉丝文化在很多时候仍然被主流文化排斥:部分“脑残粉”“毒唯粉”用恶意脏话集中攻击个体,集中制造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一些不理智的粉丝为涉嫌违法犯罪的“劣迹明星”辩白,传播错误的价值观;还有的“私生饭”疯狂追星,如“狗仔”般尾随自己的偶像……这样的阴暗面是“追星”污名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的青年偶像不应苟同。

怎么让自己的粉丝,尤其是一部分还没有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年轻粉丝理性追星,乃至努力奋发,学习偶像身上的优点为我所用,才是偶像们应该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做的。②

在王源登上教科书之后,网友纷纷留言称:“真实版的教科书式偶像!”“希望小朋友们都能被好的能量影响。”“教科书式”的偶像不仅要有在所属领域的才能技艺,更为重要的是在价值导向、道德导向乃至审美导向上的正面引领。

2018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根据大量问卷调查得出,“90后”青年普遍持有正向、积极的社会价值观,重视集体主义、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当代偶像也应该是充满了正能量、热心公益、拥有正面价值观的优质偶像。

20年前的一首《蜗牛》让周杰伦成为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励志偶像。“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的价值观,鼓励了一代青少年勇敢奋进。现在,新一代的偶像们也需要扛起新的榜样标准,引导新一代的青少年了。

“教科书式”的偶像应该是在大众塑造和自我塑造中产生的完美“人设”,助力青少年把舵扬帆,为梦想起航。③

(选自澎湃新闻网,有删改)

猜你喜欢

王源追星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意林2019年12月
编辑部追星日常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由王源三重身份观其《左传评》之评点内容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