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印象派画家及其影响
2019-05-08任贝贝
任贝贝
摘 要:在西方艺术史中,印象派开始了现代艺术的思潮,而后印象派发端于印象派却又有别于印象派。主要研究后印象派与其代表画家,以塞尚、梵高和高更为代表,论述了他们的艺术语言及绘画风格,最后简要说明他们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
“后印象派”一词是在一次英国博物馆的展览中由罗杰·弗莱提出来的。后印象派脱胎于印象派。印象派提倡户外写生,追求光与色,后印象派在此基础上发展。后印象派并不是一个团体,他们没有一起举行过展览,只是后来人们发现他们与印象派有所关联又不相同。
“后”只是时间上的名词,意为发生在印象派之后。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该仅仅只是像印象派那样模仿客观事物,更应该在画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各有不同,梵高并不关心事物的正确表达方式,他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对所画的东西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高更认为印象派的画家缺少严谨性,他们无法看到眼前现实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缺乏想象力,因此他追求的则是一种原始象征主义。塞尚追求的是既要反映“自然之和谐”的创作,同时又要真实地反映我们观看事物和空间的方式。
一、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一)保罗·塞尚
塞尚出生于法国,家庭比较富裕,他学习过法律,后来改学绘画。塞尚喜欢画不动的事物,即那些他会长时间仔细观察的景物,这会让他有机会去认真思考自己看到的是什么。这位艺术家决心搞清楚画家如何才能丝毫不差地反映创作对象,不是像印象派风景画中飞逝的瞬间,不是照片那样“一景应众人”的精确,而是对主题进行严密观察后把它真实反映出来的精确。塞尚设法让现代的色彩方法与传统高贵风格的渐变色调保持平衡。他认为老大师绘画的严肃性和结构性应该与印象派在室外直面描绘主题的主张结合起来,尽力将现实的生活真正再现于画布之上。
《苹果与橘子》是塞尚最成功的的静物画。在这些不动的静物前,他可以思考它们相互之间的色彩和体面关系,尽情琢磨对象的色调、体积、色块、质感和量感等。对于画面中的实物,塞尚并没有依据他看到的样子去描绘,而是注重自己的观察、感受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他打破空间深度,常常从各个角度甚至有的时候进行变形来表现事物,他呈现的是不同角度的综合体。在这张静物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桌面的俯视倾斜与盛苹果的平底盘统一在一个平面上,而放橘子的高脚杯与水果罐却是平视的效果。为了充分塑造盘中水果的立体感,使其更加突出和鲜明,画家有意加强四周台布的折纹,歪曲物体的透视,减弱它们的光影,强调物体边缘的色度,使整个画面具有平面造型的形式美感,获得一种生机勃勃的独特艺术生命力。
《圣维克多山》这幅画也是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描绘。在这幅画中,塞尚将结构变得更高大、更复杂、更具有表现性。他把高山描绘得遒劲有力和巍然庄严,山势显得十分险峻。前景的概括性使观者与山崖峭壁挨得很近,在山崖的简单的形体中包藏着潜在的运动和潜在的斗争。笔触在这里起到了调节的作用,每个笔触都根据自身的作用,很得当地存在于画面中,又服从于画面的整体效果。整幅画既有结构,又有抒情化。在这幅画中,艺术家已经达到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构和色彩、自然和绘画的综合。
在塞尚看来,“自然是艺术的基础”,没有自然就没有所谓绘画。从自然中获得的事物在经过大脑的感官处理之后,用人类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透过事物的表象去表现事物的本质,冷静的分析之后,用绘画来实现理智对自然分析出来的本质结构。塞尚被推崇为“现代主义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影响了后来的“立体主义”。
(二)文森特·梵高
梵高出生于荷兰,是一名牧师的儿子。他信仰宗教,当过传教士,后来决定当一名画家。他的弟弟提奥给他介绍了印象画派,后来也经常资助他。梵高的画受到日本彩色版画的影响,他希望创造一种纯真的艺术,不仅仅要为有眼光的艺术鉴赏家所欣赏,还要给予所有观画者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梵高也受到了修拉点彩派的影响。他喜欢用纯色点划的绘画技术,梵高应用笔触的感觉,使得他的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自己的主观感受。梵高画的题材有平常的风景,也有一些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平凡的东西,如房屋,鞋子等等。梵高的作品一向以色彩明快,色调强烈著称,他并不关心事物的正确表达方式,只是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所画事物,他不太注意事物的正确形状,如果变形有助于表达他所想要的效果,他就通过夸张甚至改变事物的外形。
《画家在阿尔的驻室》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所画的是画家在阿尔的狭窄居室,画面给人一种温暖,平静的感觉,这里的色彩使人感觉到放松和休息,画面中墙壁是淡紫色的,地面是砖红色的,床和椅子都是明快的淡黄色,被单和枕头是柠檬黄,床单是鲜艳的红色,窗子是绿色的,梳洗台是橙色的,水盆是蓝色的,门是淡紫色。整个画面构思很单调,没有用明暗和投影,明显是受到日本彩色版画的影响。
《夜间咖啡馆》作于1888年。这幅画应用冷暖色的对比,梵高说:“我画幅夜间咖啡屋里用红与绿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情调。 这些色彩,不是呆板的按照现实主义立场的字句来说,是眼睛的欺骗者,而是一幅暗示力的色彩,它们表现出人们火热的情绪活动。我通过柔和的粉红色,血红色,深红的酒色和一种甜蜜的绿色相对照来达到目的,这一切表现出一种火热的地狱气氛,惨白的痛苦,黑暗,对昏昏欲睡的人们压制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画面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色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他想通过独特的色彩语言组织形式,向我们展示一场透视的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不协调的关系,试图表现出“咖啡馆是一个场所,人从里面会疯狂,能做出犯罪的事來”。
梵高的画风是一种全新的风格,在他短短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著名作品,如《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向日葵》、《自画像》等等。梵高有意于表现画面的真情实感,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在巴黎接触了印象主义之后,他画面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热爱的东西就是辉煌和明亮的色彩,画面中采用连续的笔触和各种夸张的变形。梵高死后,一些画家开始模仿他的画风,为了达到表现强烈感情的效果,可以不对事物进行如实的描述,这种创造被称为“表现主义”。
(三)保罗·高更
高更出生于法国一个家庭,年轻时经商,后来成为银行职员,为了绘画,他放弃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决定开始追随他所崇尚的原始精神。高更是固执不化的,他得出结论,认为印象派艺术家缺乏严谨,无法看到眼前现实之外的任何东西。他认为他们对生活的理性看法否定了艺术最重要的元素:想象力。他对他们的厌倦并未止于其艺术观点,他开始厌倦他们最重要的主题,即现实生活。后来,高更到了塔希提岛,创作了大量作品,画的都是当地的年轻女子,这些画具有情色和异国风情,花哨、简单、现代而原始。他想继续以这样原始的、史前的方式生活下去,不为现代世界的浅薄所束缚,并把它表达出来。他用最现代的绘画技巧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这位艺术家矛盾天性的一个例证。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作于1901年。画面中有十来个大小不等的土著妇女,或站,或坐,或动,或静,于热带森林中。右角有个婴儿躺在大地上,正中有一个健壮的少女在伸手采摘水果,左角有一位年迈的妇女在托腮苦思。它似乎在向我们提出从生到死的命运之谜,也似乎暗示生命的奥秘与生死的哲理难以理解。高更在色彩处理上突出了意境的深邃和神秘,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画面中。
《雅各与天使搏斗》作于1888年,这幅作品只是描述了现实生活的部分场景。这幅画的背景是一群布列塔尼的乡下妇女在教堂听完布道之后经历的一场幻想——雅各和一名天使搏斗的圣经故事。妇女背对着观众,站在场景前面,目睹着雅各和上帝的传令使者打了起来。画作的真实性在于描绘了布列塔尼农妇在庆典时穿的衣服。然而,画面的色彩却不是真实的。高更把青草地画成一种青紫的橘红色,布满整个画面。他的颜色选择只是为了象征和装饰。为了戏剧性的画面,他放弃了真实。
高更的作品中应用原始的符号和形式,他试图在异乡找寻梦想中那种未受现代文明所影响的原始和单纯,希望找到自己开辟出的单纯和率真的风格。他将艺术形象的轮廓简化,使用平涂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象征性和绘画语言的原始感,表现出情感和原始的诗意。高更坚持想象力应该在画布上自由驰骋,颜色应该是感情的出发,他对后来的纳比派和象征派都产生了影响。
二、后印象派的影响
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塞尚、梵高、高更从不同角度为20世纪的色彩艺术指明了方向,他们的色彩创作既可上溯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主义,又可开启现代色彩写生。塞尚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最后导向了法国的立体主义,梵高对色彩明快的追求导向了主要在德国引起的表现主义,高更的办法则导向了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在艺术实践中,后印象派画家注重表现对自然、生活的主观感受,有意识地改变视觉方式,强调艺术个性,每个人都对艺术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他们奠定了现代艺术的基石,而现代艺术进一步发展了后印象派的绘画理论,使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后印象派的出现,既是传统艺术的终结,又是现代艺术的源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结语
在绘画艺术中,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就是现代艺术开启的一个重要转型阶段,使得艺术打破传统走向现代,他们深刻影响了西方美术的进程,启迪了立体派、抽象派、野兽派、象征派和表现主义等艺术形式,西方美术由此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威尔·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鑒赏教材编写组.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崔之进.后印象派艺术的色彩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5]耿立新.理性的色彩:后印象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