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的策略
2019-05-08谭月娥
摘要:在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过程中,巧用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多诵读课内文言文来增强其语感,利用课内文言文语段的句读特征来总结常见的断句技巧。根据断句选择题题型特点,精于比对选项,多管齐下,以期顺利通过文言文断句的复习关。
关键词:文言文断句;回归教材;比对;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切忌舍本逐末,应充分利用教材,真正发挥课内文言文的作用,以课文语段为例总结常见的断句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多诵读课文以增强句读语感。另外,近些年高考断句题一般都为选择题,基于这一题型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细致比对选项,灵活运用断句技巧,从而提高学生解答断句题的准确率。
一、回归教材,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句读的语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所选编的文言文从体裁来看分别为记叙散文、山水游记类散文、人物传记、抒情散文等。这些入选教材的文言文一般都是句读规范,适合诵读。虽然学生在高一高二背诵过某些篇目,但在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把它当做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来严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句读的语感。另外,教师可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把有断句价值的语段去掉标点符号抄写在练习本上,自主划线断句,然后再对照课文进行诵读。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对文言文句读的语感自然就增强了。
二、回归教材,以课文语段为例,总结常见的断句技巧
既然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多为文质兼美、句读规范的文章,那么在高三复习时不妨回归课本,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来总结常见的断句技巧。
(一)关注虚词,定句读
1.对话引文中的“曰”“云”“言”
文言文中的对话与引文多用“曰”“云”“言”为标志,其后一般都要停顿。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此语段中的“曰”后面都要停顿。
2.句首词
“夫”“蓋”“方”“初”“唯”“今”“及”“寻”等词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有停顿。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3.句末语气词
“也”“矣”“焉”“耳”“与(欤)”“邪(耶)”“乎”“哉”等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末,它们的后面一般要停顿。如: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2)其可怪也欤。(《师说》)
但是也要注意虚词的多义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时,其后不能停顿。《师说》一文中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分别翻译为“在”和“比”,其后就不能停顿。又如,“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其后一般也不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其中的“也”都为舒缓语气,因此其后不应停顿。
4.关联词
“虽”“虽然”“向使”“苟”“故”“是故”“则”“然则”“然而”“而”“至于”“于是”等,在以上关联词的前面一般要停顿。如:
(1)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赤壁赋》)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二)留心句式,明句读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固定句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断句。比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况……乎”“不亦……乎”“……孰与……(乎)”“其……乎(邪)”“何……之有”“唯……是……”“得无……乎”“独……哉(乎)”“无以”等固定句式。熟记这些句式有助于学生准确断句。如: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三)利用语句对称性特点来断句
有些文言文在行文中运用对偶、对比和排比等手法来达到语句的整齐对称效果。如: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四)借助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等,确定主语或宾语
在文言文中,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等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这其中要特别留意人名,因为人名一般在首次出现时是全称,而之后出现就多为简称。我们要以人物为核心,思考: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此处“廉颇”为人名,“齐”为国名,“阳晋”为地名,“上卿”为官职名,了解了这些,确定断句就容易得多了。
借助课文例句来总结断句技巧,便于学生在熟悉的地方发现课文的价值。
三、精于比对选项,掌握解答技巧
近年来的高考断句题基本都为选择题,即提供四个选项让考生在其中选择准确的一项。鉴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认真比对选项,找出选项的异同点,然后聚焦其不同之处,综合运用断句技巧来排除错误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选自《明史·王軏传》第15部)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芒部土官知府陇慰死/庶子政与嫡子寿争立/朝议立寿/政倚乌撒数构兵/使人诱杀/寿夺其印/軏请讨之
B 芒部土官知府陇慰死/庶子政与嫡子寿争立/朝议立寿/政倚乌撒/数构兵/使人诱杀寿/夺其印/軏请讨之
C 芒部土官知府陇慰死/庶子政与嫡子寿争立朝/议立寿/政倚乌撒/数构兵/使人诱杀/寿夺其印/軏请讨之
D 芒部土官知府陇慰死/庶子政与嫡子寿争立朝/议立寿/政倚乌撒数构兵/使人诱杀寿/夺其印/軏请讨之
分析:比对选项,我们发现所有选项中第一处和最后一处断句都相同。我们应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不同之处,从自己最有把握之处入手,明确主语或谓语。确定第二处停顿应该在“立”后面,排除C、D选项。两人争夺继承权,而朝廷商議拥立“寿”,“政”不服,于是有接下来的举措,由此可确定B为正确答案。
例2:(选自《宋史·王仁镐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B 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C 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D 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分析:比对选项,我们发现所有选项中第一处和第二处断句都相同。接下来要分析不同之处。“周视”意为“环视”,“松槚”是古人在墓地种植的树,王仁镐因为看了墓地的树,触景伤情,所以“周视松槚”这四个字不能断开。“曰”理解为“说”的时候其后要断开,但理解为“叫做”时其后不断。“信矣”是对前面句子内容的总结性感叹,和前面的句子必须断开。于是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例3:(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 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分析:比对选项可发现所有选项中的第一处断句都相同,“曩 ”是指“从前”,其前一般要停顿。接着分析不同之处。“且”后面连接的是长句子,其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和D选项。B和C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倒数第二处。“承宪妻每扬言”中的“扬言”后面应带具体内容,故答案为C选项。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谭月娥(1981—),女,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