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书馆+”的多元化创新服务

2019-05-08曹晓文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3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多元化图书馆

曹晓文

摘 要 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侧的深化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提出,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选取了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服务、常熟市图书馆泛服务模式、苏州图书馆基于信用的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系统、长沙市图书馆“青苗计划”、武汉图书馆“武图之声”五个案例,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基于“图书馆+”而进行的多元化创新服务,归纳总结了创新亮点和意义,以期为业界同行提供借鉴。同时,这些案例也表明:多元化合作实现服务与资源的深度整合,深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沟通是未来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图书馆 服务创新创意 图书馆+ 多元化 资源整合 交互沟通

分类号 G254.92

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侧改革是不断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国家“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变革:服务理念由主动化转向精准化、信息化;服务载体由文献资源与硬件设施集成转向物人互动;服务对象划分由年龄分层转向细分群体和个体需求;服务驱动力由设施为媒、被动吸引读者转向注重资源整合、交互沟通,提升用户与图书馆的耦合度。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创新实践上的目光也开始跳出“图书馆”自身开始进行“图书馆+”的尝试。国内多家公共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在服务创新上进行了诸多“跨界”探索。本文将选取五个服务创新创意典型案例,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借鉴。

1 空间再造与服务内容融合的典范——“创·新空间”服务

申报机构: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在服务创新转型过程中,上海图书馆于2013年在全国首推“创·新空间”服务。2014 年,“创·新空间”推出馆中馆“产业图书馆”,致力于中小微企业服务,依托产业研究专家团队和专业馆员,为各类行业协会、企业、个人提供科技创新知识服务。

“创·新空间”服务以创新创意为主题,以激活创意、知识交流为主旨,以各类创新型活动项目为载体,以馆藏文献、数字技术、创新工具为支撑,通过展示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为创客及专业人士搭建专题服务的知识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体验多媒体创意与新技术的智能空间,从而培育大众创新力,激发城市创造力。

“创·新空间”面积约 780 平方米,采用开放式设计,将图书馆传统阅览、咨询与创新、创意的体验、交流等新型服务融为一体。在布局上體现了动静结合的空间流动性,整体划分为阅读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五大功能区域,这些区域不仅有知识信息服务、设计工具服务,也为创业创新工作者及爱好者提供各类展览、讲座、沙龙等互动场所,使用户拥有从灵感到实践再到实现的创新体验。

(1) 在空间布局上,“创·新空间”的五大功能区注重开放性、灵活性、实用性,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定式。同时,打破阅览室以学科种类为分类依据的传统,不但提供多语种多载体跨学科的文献阅览,还集中了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报告,提供各种专题数据库、多种设计软件,充分体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2) 在硬件配备上,“创·新空间”广泛应用了多媒体设备,可以帮助创客及设计师更好地寻找创作灵感、交流设计心得、展现设计作品。其中,3D 打印机、设计类软件等新型工具有力助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走向多元化。

(3) 在再造理念上,“创·新空间”积极拥抱物联网时代,率先搭建服务网站及公众微信号等新媒体服务载体,缩短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服务效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积淀科技、文化和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公众获取知识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机构服务大众、培养大众学习创新的主要场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落脚点,开展相关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公共图书馆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技术及图书馆员的人才优势,契合创业创新者需求,孵化出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创业创新者。此外,也将有效推进公共图书馆在文献采购、研究、揭示和咨询等业务上的快速发展,有力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形成公共图书馆良性发展循环机制。

2 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泛服务模式

申报机构: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为突破总分馆“金字塔”结构在服务覆盖范围上的局限,常熟市图书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转变以行政区划建设分馆的服务思路,通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联通融合,将图书馆的服务重心横移、下沉至社会各方面,跨域联动,打造了多个“图书馆+”服务模式。

(1)“图书馆+组织”模式。常熟市图书馆与基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广泛合作,建设图书分馆、流通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2)“图书馆+教育”模式。常熟市图书馆与常熟市中小学校、地方高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联盟合作,共享文化、教育资源,共创服务成果,共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图书馆+商业”模式。常熟市图书馆与咖啡馆、茶楼、百货商场、商业综合体开展合作,通过进驻发展成熟的商业机构,协助商户建设新的经营形态,同时也扩大了图书馆服务范围,让“悦读”融入居民生活。

(4)“图书馆+景区”模式。常熟市图书馆将景区纳入书香城市创建范围,在各景区建设分馆和图书流通点,将书屋置于自然风光之中,让游客在体验山水之景的同时,沉浸于墨香字暖之中。

(5)“图书馆+社区”模式。常熟市图书馆在基层广泛建立了小型化、便利化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确保群众能及时享受图书馆文化服务。未来,常熟市图书馆将以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服务发展节点,成为社区、乡镇居民的学习中心、知识中心和文化中心。

“图书馆+跨域联动”让常熟市图书馆体系摆脱了分馆建设发展不稳定、不均衡的问题,跳出了以图书馆为主体进行小圈子服务的思维定势,让图书馆切实服务于基层群众,完成了从总分馆、“四位一体”到“图书馆+”的三级跨越,实现了图书馆于社会细胞中的泛在化、融合化。

3 文献资源流通服务新举措——基于信用的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系统

申报机构:苏州图书馆

文献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互联网时代,在阅读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以及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现状下,传统的文献服务方式亟待变革。2014 年,苏州图书馆推出“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和“你选书我买单”服务,以读者为导向,创新性地打造了“图书馆+书店+平台+物流”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最便捷的文献资源揭示、整合、推荐及借阅服务,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将图书馆服务前移,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文献服务精准化供给,苏州图书馆将文献服务范围扩大至未在图书馆注册的市民群体,与苏州市信用办公室、芝麻信用联手,合作推出图书信用借还服务。凡桂花分100分以上或芝麻信用分600分以上的市民,均可享受免押金、免办卡的苏州图书馆线上借书服务。信用读者通过智能终端访问图书馆的网上借阅平台,提出借阅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找到图书后,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到读者指定的社区分馆或者自助服务点,同时短信通知读者,读者使用移动终端自助取书。还书时读者可就近还到社区分馆或者自助服务点。

基于信用的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系统是一种节约型、经济型、方便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一方面,实现了图书馆体系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在规定时间、地点完成图书借阅等限制,可24小时提供借阅服务,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来借书”到“去送书”的重要转变。另一方面,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该模式以契合“需求导向”为出发点,以“满足读者需求、方便读者借阅”为最终目标,从实践上探索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从在场、实体向在场、实体和在线、数字“两轮驱动”转型,不仅完善了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机制,也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外延。此外,该系统将图书借阅与个人信用结合在一起,契合了当下“信用社会”建设,在方便读者借阅的基础上减少了读者的违约概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共图书馆未来借阅服务的发展方向。

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系统用O2O的方式激活了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作为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该系统不但解决了传统借阅模式耗时、低效的痛点,也创造性地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并极大吸引了潜在读者来使用图书馆。

4 未成年人阅读长效服务新形式——“青苗计划”阅读实践活动

申报机构:长沙市图书馆

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全民阅读工作重点之一。长沙市图书馆以“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为基本原则,面向0至18 岁未成年人开展了长期阅读跟踪服务项目——“青苗计划”。该项目以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为理论支撑,以年龄和阅读能力为导向,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智发育特征和兴趣爱好,通过阅读推荐、阅读时间、阅读分享、阅读展示、阅读评估五个环节形成服务闭环体系,以期探索适宜青少年儿童的分级阅读指导标准和评估体系。

(1) 阅读时间承诺。每组加入“青苗计划”的家庭要在现场郑重宣誓承诺每周开展亲子阅读3小时以上,并由图书馆牵头组建微信阅读群,每个家庭每日在群内进行阅读打卡,并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阅读书目推荐。按照未成年人的心智成长规律,以年龄分级为主,辅之以阅读能力的分级,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

(3) 阅读分享提升。通过搭建有效的阅读分享交流和沟通平台,鼓励孩子们表达自我,提升自我。在“青苗计划”微信群内,家长每天都分享孩子们的阅读照片、阅读笔记、阅读体验,互相交流每天的阅读心得。

(4) 阅读展示激励。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以展览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将阅读成果对外输出,实现“内在”阅读积累的“外化”。

(5) 阅读评估定级。以一年为周期,对日常收集的大量阅读数据进行分析,出具阅读报告,对孩子的成长情况进行评估和定级。

“青苗计划”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跟踪记录。“青苗计划”给所有加入的孩子建立阅读档案,跟踪记录每位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目、时长和感悟,了解孩子的阅读偏好和阅读习惯,从中发现孩子每一阶段的阅读成长变化,并对每一位孩子的阅读情况跟踪服务至18歲,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个体。二是搭建分享平台。图书馆通过打造青苗分享会、“阅读与我”演讲比赛、“堡主驾到”微信电台、“电子书工坊”等多样化的分享平台,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亲身创作、互相分享,力图让孩子从学习者变为创作者,从简单的受众转化成真正的参与者,扩大图书馆阅读-分享-创作的空间,从而达到以分享促进步、以交流促成长的良性循环。三是分级指导。按照青少年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以年龄分级为主,辅之以阅读能力的分级,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分为6个阅读等级进行分级指导,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等级孩子的喜好和需要推荐阅读书目、设计活动形式,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同时通过日常的跟踪记录,及时发现变化、干预调整。

“青苗计划”是少儿阅读推广界的一项创新精准服务项目,贯彻了分级阅读分众阅读的理念,强化了图书馆在“家庭阅读”“亲子阅读”中的“锚定力”,确保了图书馆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少年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阅读指导,增强了图书馆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耦合性,助推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

5 阅读服务品牌立体化构建新探索——武图之声

申报机构:武汉图书馆

为持续扩大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武汉图书馆于2015年5月与武汉音乐广播合作,共同打造了读书专栏节目“武图之声”。该品牌是武汉图书馆与武汉音乐广播共同探索、开辟的一种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的新模式,首创图书馆界与广播界深度合作的文化服务新形式。

“武图之声”下辖广播节目悦读武汉、i品书香、“名家论坛”广播版及相关阅读推广活动,由武汉图书馆负责提供内容、武汉音乐广播负责线上节目编排及播出,并在此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传统线上节目传播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以获取最大传播效果。

(1) 特色栏目“悦读武汉”。该栏目以讲好武汉故事,传播武汉声音、彰显武汉文化底蕴、弘扬武汉精神为宗旨,深入挖掘武汉图书馆文献资源,传播江城独有的人文风情、千古佳话、轶闻趣事,为受众解读城市历史。尤其是“武汉印象散文卷”有声版,深受听众喜爱,是一张特别的武汉城市形象“文化名片”,用声音的魅力展现了武汉的社会风貌,塑造了武汉良好形象,提升了武汉城市品牌。

(2) 荐书栏目“i 品书香”。该栏目突出图书馆最本质的环节——读书,依托武汉图书馆馆藏文献,按主题为市民推荐图书,以5 分钟/期的线性小单元方式每天四次在重点时段播出,让听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获知阅读信息,引发公众的阅读兴趣,致力于成为服务读者的“书山导航”。栏目内容涵盖面广,语言简炼。主持人语速轻松明快,配乐明朗,通过阅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听众愉悦的阅读体验。

(3)“名家论坛”广播版则是将每周六下午在武汉图书馆举办的讲座通过广播打造成广大市民的“空中讲堂”。依托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社科讲坛”等品牌讲座资源,浓缩精品讲座内容,于双休日的上午播出,让更多市民通过方便、快捷的电波,聆听名家之声,感受知识魅力。

除合办以上广播节目外,武汉图书馆还与武汉音乐广播联合,尝试将“武图之声”品牌延伸发展至线下,举办了经典诵读推广会、《武汉印象·有声版》CD版发布会及分享会等活动。同时,将传统广播品牌对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积极打造融媒体平台,将悦读武汉、i 品书香、“名家论坛”广播版等节目音频及时上传至武汉图书馆、武汉印象有声版等微信公众号,加强与受众互动、交流,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益化。

“武图之声”以合作、跨界、接地气等特点,为读者、听众提供了快捷、精准的阅读服务,让立体阅读真正得以实现。该品牌搭载融媒体平台,不仅将阅读深入渗透到市民的工作生活中,也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从而提升了武汉图书馆阅读服务影响力,扩大了图书馆文化服务覆盖面。

6 结语

今后,根据服务均等化、泛在化、智慧化的要求,图书馆服务创新将在多元化上下功夫,以此贯彻“图书馆+”理念。横向上图书馆将以多场景业态融入社会各个层面来扩大自身服务覆盖面,以此求得服务的高效率;纵向上图书馆将以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社会群体智识需求,以此求得服务的高质量,进而实现人-馆之间高内聚、强耦合。本文选取的五个案例,在实践上展示了今后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多元化合作来实现服务与资源的深度整合,深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沟通。空间再造和服务功能性的融合,实现用户需求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多中心图书馆泛服务模式建设,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社会基层资源的共生共享共建;以网络为平台串联多领域合作,实现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方式高度对接;阅读服务合理匹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实现图书馆与未成年人家庭的互利互惠;打造融媒体服务品牌,实现平面服务与立体服务的融汇贯通。这一切也说明,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图书馆依旧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機体。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多元化图书馆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图书馆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去图书馆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