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9-05-08闫建瑞

职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闫建瑞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对如何完善就业导向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就业导向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当下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中职学校要积极调整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语文综合素质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应对激烈的就业形势。

一、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有利于满足企业用人要求

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职业要求是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在逐渐加大,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对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的需求都在日益提高。企业在用人标准上,除了看重员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会考量员工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又有较好的职业语言能力的人才才会被企业聘用,才能更加顺利地走向职场。对于承担着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教育责任的中职教育而言,就需要根据市场就业需求突出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发展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将培养“上岗有优势、晋升有潜力”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要远低于专业技能学科,他们认为中职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掌握一项技能,而对于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的认识并不到位,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再加上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低,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是比较弱的。而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语文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能力与就业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与兴趣。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其他理论性与实用性的专业知识。中职学校如果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语文教育,可以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会将培养和教育综合性的职业素养加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将语文的基础性、人文性、操作性、实践性功能都结合在一起,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极大的培养与提高。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1.基于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我国在2009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说明中职语文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日后从业所必备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基本素养的培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强调了语文教学本身的工具性、人文性与学科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要将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落实到实处,结合社会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首先,要设定“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语文教学目标。其次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如结合一定的公关技巧和商务礼仪,加强学生口语表达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和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培养学生自我介绍、求职陈述、总结发言、公文写作以及其他在实际就业环境中所需的文字写作能力等,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语文交流、表达、应用素养的培养。

2.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要渗透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开展人性化教学,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职语文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应有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共同组成教学内容,并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与各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反映在日常教学中就是教师要整合语文教材,结合不同专业的就业需求,调整教材中的难度,突出实用性,降低读写难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适当地削弱笔试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学校某一专业类型的语文教学而言,口语交际、写作、阅读都有其课程安排,其中阅读课程包括文学作品阅读赏析、实用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四个方面,那么在开展实用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职业教育内容选择针对性强的专业文章,像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机械专业、烹调专业等不同专业所需的实用类文章内容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要进行具体专业文章的实用性选择。在写作与口语教育课中同样如此,在安排基本的議论文、记叙文写作之外,要强调基于一定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应用文写作,在安排基本的朗读、演讲、辩论等口语交际训练之外,要强调对白体教学和独自体教学,锻炼学生接待、拜访、洽谈、应聘、主持、解说等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在教学模式方面,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与胜任今后的工作,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育要积极采取有利于训练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让职业教育与就业之间形成对接,通过专业课程与职业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将语文知识渗透进教学的每一环节,帮助学生加强语文技能的训练。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思考的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语文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需求,尽可能地以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课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中普遍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也都喜欢这种既新颖又能够反复观看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微视频的优势,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策略上,教师也要多重视分组合作学习。如今许多行业对员工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共同为任务的解决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成知识互补、经验共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另外,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知识与方法的引导者。比如在训练学生口语能力时,教师可以创设应聘求职的教学情境,由教师扮演面试官,让学生扮演面试者,通过向学生提一些相关专业求职面试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思维上还不灵活的方面和表达上还不流畅的地方,当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顺势扮演面试者,亲自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不可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与教学结果的评价,更要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更是要坚持多样性和发展性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有多元化的考评方式,弱化期中、期末知识的笔试成绩,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在进行评价时要将实践能力、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上表现相结合。比如实践能力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意见、提出有效的建议,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多种方法搜集语文学习资料,是否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等等,作业部分就是作业完成的质量、是否能够按时独立完成等等,而课上表现主要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是否遵守课堂纪律等等。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不可以只是一纸试卷,而是应该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提升考评效果的多元性与综合度。而在激烈的就业压力下,学生还是需要用专业证书来武装自己,在中职学校学习阶段,学生除了要有语文应用证书,还要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比如打字录入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等执业证书,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三、小结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正在不断加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教育有责任为社会与企业培养更多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其存在意义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与自己实际的就业需求相呼应。中职语文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走入职场。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