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在实践中培育高中学生的奋斗精神
2019-05-08牟成梅张晔
牟成梅?张晔
奋斗精神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的武器和法宝。然而,当前,高中生中间那种“间歇性地踌躇满志,持续性地意志消沉”的大有人在。这种人群“时常立志干番大事业,但没有坚持”,这就是典型的奋斗精神不足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理解上的偏差。高中学生片面地把艰苦奋斗精神理解为勤俭节约和吃苦耐劳,他们普遍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只有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才需要。第二,家庭教育的忽视。这一代的家长普遍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几乎包办了孩子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第三,社会因素的存在。随着物质的富足,铺张浪费、比排场、比阔气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很多人丢掉了奋斗精神,形成了与之相反的不良风气。如此这般,奋斗精神从何而来?近年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从学科实践活动、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
一、注重学科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学校在积极开展“教研组学科建设”的进程中,注重学科教育内涵的挖掘,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走出教室、走入社会亲身体验,寻找学科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契合点,力求将学生置身于社会情境中,体验、感悟社会发展与自身的关系。例如,思想政治学科开展的走进社区活动,参与社区的调研与服务工作、模拟招聘活动使学生懂得自我分析与定位,走进企业活动让学生对企业的管理运行更加了解;物理学科开展的走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活动,让学生探究物理的奥秘;通用技术学科举办的动手动脑比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心理学科开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快乐、健康的体验。这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科活动,让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比较与辨析、总结与反思、自信与分享,做到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进而培育具有新时代内涵的奋斗精神。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学校团委为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平台,从学校志愿服务到社会志愿服务,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处处可劳动、时时有体验。
第一,从学校志愿服务来说,我们组织学生维护好校园秩序,比如,通过校园食堂“小红帽”让学生参与食堂的管理与服务,通过劳动维护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及通过校园值周让同学们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同时,学校把各公共区域、公共教室、教师办公室划分为32个校内志愿服务基地,各班负责一至两处基地,由各班爱心社与基地负责老师签订服务协议,一周固定时间服务一到两次,各志愿服务基地负责老师对班级志愿活动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学校志愿者联合会每年坚持开展“地球日宣传”“志愿者日宣传”“文明交通”“学雷锋活动月”“关注弱势群体”“关爱农民工子女”“倡导低碳环保”“慈善募捐”“爱心义卖”“爱心助老助残”以及优秀志愿者表彰等一系列校内特色活动。
第二,从社会志愿服务来说,我们组织学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东大桥路口爱心粥活动,学生通过劳动温暖了匆匆路人;橙房子志愿服务,学生通过劳动为路人排忧解难;爱心义卖活动,学生通过劳动为希望小学的建设添砖加瓦;敬老院志愿服务,学生通过劳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明确了社会责任与担当;学生自發组织捡拾白色垃圾活动,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鲨鱼保护志愿服务,学生通过劳动呼吁保护动物;团结湖公益晨读活动,学生们带领老人诵读传统美文名著;农民工子女慰问活动,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社会关怀;新困境儿童关怀活动,学生通过推广宣传向社会发放资料,呼吁关注留守儿童;图书馆志愿服务,学生通过整理图书为阅读者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怎样培养人”的道路问题提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并且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培养奋斗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牟成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张晔,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德育校长助理】
责任编辑︱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