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坡对库水位变动变形响应分析——以三峡库区巫山曹家沱滑坡为例

2019-05-08朱冬雪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滑体前缘降雨

朱冬雪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水利工程会影响周遭的生态环境,使其变得脆弱、敏感,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意大利瓦伊昂水库1963年南坡在强降雨后,产生2.7亿m3的滑坡体涌入库中;1996年湖南拓溪水电站产生160余万m3滑坡,直接摧毁水坝;2003年三峡秭归县发生蓄水以来的第一个涉水滑坡,造成20多人死亡。库水位的变化将对库岸滑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韩东海[1]利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库水位波动对石佛寺水库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滑坡变形主要集中于库水降落时期;何善国[2]基于Bishop法对快林水库土坝内坡稳定性计算得出,当坝体渗透系数k<1×10-5cm/s时,库水位骤降会引起稳定系数的持续降低,但无最不利水位。此外不少学者根据诸如位移、水位等来监测库水位作用下的滑坡变形情况[3- 9],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来解释变形原因并预测,如王鲁男[10]等通过改进的加卸载模型预测滑坡位移量与水位升降关系,刘磊等[11]采用Boussinesq方法求解潜水非稳定运动状态方程,并结合不同降雨强度等来计算区域滑坡的稳定性。综上,库水位变动对水库滑坡的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以三峡库区巫山曹家沱滑坡为例,结合现场变形监测数据与Geostudio软件相关模块,分析库水位变动与滑坡变形的响应规律,并进一步预测滑坡变形趋势。

1 滑坡概况

1.1 形态及规模

曹家沱滑坡位于长江左岸(如图1所示),平面形态呈簸箕形。其变形破坏模式属于牵引式复合型滑坡。滑坡两侧边界为左右冲沟,滑坡后缘边界形态不明显,前缘陡坎发育,剪出口位于长江蓄水位以下,滑体上发育4条槽型或U型大冲沟直达滑体后缘,其中罗家沟长500m以上,宽达30~50m,深25~30m,深切至基岩。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滑坡主要沿着基覆界面产生滑动变形,滑坡前缘坡脚高程为125m,滑坡高差约为150m。滑坡体向长江方向产生滑动,滑动方向为187°,滑坡长约900m,宽约500m,滑体厚度约为25m,根据滑坡规模划分属于中厚层特大型土质滑坡。

图1 滑坡全貌

1.2 工程地质条件

滑体为第四系堆积体,由粉质黏性土夹块碎石土组成,块碎石主要为泥灰岩和泥岩,土石比为1∶1。

罗家沟西侧冲沟以西部分主要为散体结构,密实,有一度的胶结程度;以东部分则表层为耕植土,主要为碎裂结构。滑带位于22~26m。滑带物质为灰绿色含角砾粉质粘土,可塑,含量60%~70%。角砾由含泥质灰岩组成,中等风化,次棱角状,粒径多为2~5mm,含量30%~40%。基岩滑床为三叠系薄层状灰岩,总体向南南东方向缓倾,倾角15°~20°,层面为该滑坡的主要控制面。

1.3 岩体渗透性研究

滑体渗透性强弱往往影响着其对水的敏感程度。此滑坡一方面受降雨入渗影响,另一方面受库水位升降影响。为查明滑坡土体的渗透性质及系数,采用试坑法进行了现场渗透试验,典型试坑水文地质剖面如图2所示。试坑法即在拟定的土层中开挖30~50cm深的平底坑,坑底铺2~3cm厚的反滤粗砂,然后向坑内注水,并使试坑内的水层自始至终保持在10cm的高度,观测注入水量直至稳定。这个方法适用于测定毛细水压力影响不大的粉质黏土和粉砂类土等,黏土类所测定的渗透系数则偏高。滑体的毛细水压力一般较小,适用于该方法。

图2 试坑剖面图

在曹家沱滑坡前缘水位变动带处3个不同地方进行了试坑试验,得到了渗流曲线图,如图3所示。滑体在不同水位变动带呈现出不同的渗透特性,从后往前渗透系数依次从1.51m/d,降低为1.31m/d、1.05m/d。可见前缘受库水影响,细颗粒迁移至前端,加之后端坡体的重力挤压,造成库水位变动带附近滑体渗透系数逐渐降低。

图3 渗流曲线图

2 滑坡蓄水前后变形迹象分析

2.1 宏观现象分析

蓄水前,滑坡受降雨影响致使中后部的学校产生弧形张拉裂缝,走向为30°~50°;而在2003年9月初期蓄水后,滑坡中后部出现拉张裂缝,走向150°,贯穿学校及前部的民房,如图4所示。156m蓄水时期,滑体无明显变形;但在175m实验性蓄水后,其前缘局部出现小型塌岸,如图5所示。

图4 滑坡中部房屋纵向裂缝

图5 前缘小型塌岸

2.2 变形监测分析

《三峡库区巫山县二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专业监测》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曹家沱滑坡的专业监测手段包括8个GPS变形监测点(WS46—WS49、WS51、WS52、WS54、WS55)、6个倾斜孔(QZK1—QZK6)、2个推力孔(TZK1、TZK2)、2个水文孔,同时在滑坡体外稳定岩层上布置GPS基准点2个(WS50、WS53),如图6所示。

从2005—2014年近10年的监测数据曲线(如图7所示)分析得出:单就变形量级分析,滑坡中部右侧边界附近变形最大,前缘较后缘变形大,监测点WS47最大变形量约80mm。以监测频率每月1次来看,这一变形量处于GPS监测误差范围附近。从变形趋势来分析,监测点WS46、WS47在2011年10月累计位移有陡增趋势,而后位移分别在80mm、50mm大小波动,表明蓄水后通过多年小变形的应力调整,滑坡整体稳定性有所提高,近年来累计位移逐渐趋于稳定。

图7 滑坡各点GPS监测结果

图6 滑坡监测平面布置图

综上,可见滑坡中部右侧边界附近变形最大,前缘较后缘变形大。表明滑坡主要还是以局部变形为主,这与局部地形地貌差异有关;库水位只能影响滑坡前缘局部地区。此外,滑坡体累计位移常年未出现较大波动,表明该滑坡受降雨的影响也较小。滑坡在库水位升降、河水涌浪冲刷等作用下,前缘变形最大,形成小型塌岸,并逐渐往滑坡后部发育,呈现出渐进后退式(牵引式)的变形模式。预测在加大库水位下降速率下,前缘局部会产生一定变形和小范围塌岸。

3 水位变动引起滑坡变形机理分析

3.1 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选取了大溪乡曹家沱滑坡典型纵剖面1-1′,根据前期资料和水文资料,确定滑动带的位置和地下水位情况,建立滑坡计算模型,如图8所示。参数取值见表1。

图8 计算模型

参数部位容重/(kN/m3)弹性模量/kPa黏聚力/kPa内摩擦角/(°)泊松比饱和体积含水率饱和渗透性系数/(m/d)滑体208000020180.30.231.29滑床252e+072000300.180.180.01

3.2 计算工况

工况一:库水位从175m回落到145m再升至175m,0.6m/d。

工况二:库水位从175m回落到145m再升至175m,0.6m/d+50年一遇3日暴雨。

3.3 计算结果

库水位对滑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如图9、图10所示)。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其中库水位从159m下降至145m段的稳定性系数下降速度比水位从175m下降至159m大;当库水位保持在145m时,滑坡稳定性逐渐提高;当水位保持在175m时,滑坡的稳定性系数逐渐下降。

持续三日降雨对滑坡也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降低。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出现降雨的情况下滑坡稳定性会降低,以工况一和工况二为例,天然工况下库水位从175m下降到145m时稳定性系数最低,为1.104,而降雨工况下从175m降到145m时稳定性系数下降至1.098。滑坡稳定性响应较降雨时间有一定的滞后。

图9 滑坡稳定性系数

图10 各工况下滑坡最不利稳定性系数

4 结论

(1)该滑坡属中厚层特大型土质涉水滑坡。渗水试验表明,库水位变动带滑体渗透系数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

(2)滑坡在之前的滑动及随后的小变形应力调整后已形成现今有利于滑坡稳定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目前除了前缘局部陡坎处出现坍塌外,未见整体变形迹象,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3)通过上述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大于1.05,滑坡的稳定性情况相对较好。在水位上涨过程中,岸坡可能会出现局部垮塌,但整体稳定性较好。

综上,本文对今后指导库区日降水幅度及库岸稳定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滑体前缘降雨
Veejet80150喷头特性及其在降雨机中的应用
基于水库施工期间坝前滑坡稳定性分析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龙王降雨
立式旋压机纵向进给机构液压配重设计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泥石流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