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19-05-08吴明芳

人人健康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浆血小板血液

吴明芳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贵州 福泉 550599)

在医疗救治中,对受到严重创伤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挽救因失血过多而可能造成的患者死亡。输血在受到严重创伤的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医疗工作者一定要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危险。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受到严重创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7~68岁,受到创伤到就诊时间均在3.5h之内。输血量300~1080ml,平均输血量(612±67)ml。观察组患者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2岁~72岁,输血量为3000ml至8000ml之间,平均输血量为(5430±110)ml。所有患者均符合严重创伤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其他疾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按照其创伤情况,首先进行给氧治疗,观察患者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血液容量。进行输血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创伤失血情况决定患者的输血量,少量输血的患者分入对照组,大量输血的患者分入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相应时间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各项指标观察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项目上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在其他项目上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略高。而术后3d后的相关检查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观察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

3.讨论

?

严重创伤一般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中,短时间内为患者大量输血以维持患者血液容量保持患者的血燕稳定是一项有效的救治措施。但是在输血过程中也要对一些问题更加的重视,输血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患者血液容量,还要保证患者体温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防止大量输血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本次研究中比对了少量输血的患者和大量输血的患者凝血功能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发现大量输血比少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加的明显,大量输血更能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术后可以较快的恢复,接受大量输血的患者和接受少量输血的患者在康复情况上没有较大区别。

因此,在给予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输血血浆温度对血液的凝血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血浆温度过低,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手术创面严重渗血,术后易发生感染,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输血前,应对血浆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并且在手术中要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体温。

(2)患者大量失血后,其体内的组织液会转移到血管内,血管内的血液会被稀释,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血液内血小板水平会下降,血小板的减少可能导致血管内出现血栓,引起消耗性凝血病。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实时的监测,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血小板以及血浆的补充,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患者在接受大量输血后可能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需要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血浆血小板血液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