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雪花片拼插活动有效进行路径探索

2019-05-07方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雪花物体蝴蝶

方芳

雪花片拼插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其他结构游戏一样,孩子们运用雪花片进行拼插建构的过程,也是他们反映、再现周围生活、游戏的过程。有效的拼插建构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养成坚持、专注的良好学习品质。

通过对小班幼儿拼插活动的观察,教师发现幼儿的拼插在最开始大多是无目的的,但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定的想象性描述。例如,多多拼插了一个作品,说“这是一个超级怪兽,很厉害的”。进入中班以后,幼儿更多的是用雪花片有目的地去拼插建构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生活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表征。通过长时间对本班幼儿拼插建构活动的观察以及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基本路径:首先,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经验确定拼插建构的内容。其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来解构需要拼插的对象物体,并依据讨论规划进行初步拼插建构。再次,进一步调整作品,优化细节。最后,引导幼儿对拼插建构的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并将幼儿的作品融入活动室环境,自然进入游戏情境中。

一、依兴趣确定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活动几乎成功了一半。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兴趣往往也会是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兴趣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本班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教师发现男孩子对枪、坦克、摩托车、汽车、飞机、变形金刚等痴迷不已,而女生则对鲜花、娃娃、魔法棒等恋恋不忘。基于此,教师用雪花片拼插出了有一定高度的变形金刚、城堡花园和坦克等展示在活动室里。果然,孩子们产生了兴趣:“老师,那个坦克是怎么搭的呀?我也好想搭一辆坦克。”有了兴趣,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更强的目的性、任务性、坚持性、专注力,展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除了兴趣对孩子拼插内容有一定的导向性,孩子已有的拼插建构经验和水平、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会对拼插内容产生影响。

雪花片拼插作为班级建构区的一个活动内容,可以作为班级其他活动的准备、补充、延伸等。比如春暖花开时节,班里正在开展“春天的故事”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一项和风筝有关的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风筝艺人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不同材质、造型的风箏,如蝴蝶、蜻蜒、金鱼等,这些“动物”的身体都由几何图形组合而成,而且各个部位都区分得非常清楚。孩子在玩雪花片拼插活动时就自然地表现了不同造型的风筝。在户外观察时,孩子们发现了可爱的蜗牛、长长的蚯蚓、圆圆的西瓜虫等,自然而然,这些也都变成了孩子拼插建构的内容。

二、按规划建构作品

1.解读结构

所谓解读结构,是指幼儿对建构对象进行观察、感知,发现其基本特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科学领域在数学认知方面对中班幼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幼儿用雪花片建构物体时,也需要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形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幼儿将建构的物体去繁为简,找到最基本的特征。比如,人可以看成是由圆形或椭圆形的头、方形的身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等组成。

在引导幼儿解读物体结构时,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独立观察。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观察想要建构的物体的特点,说出主要特征。建议从结构简单的物体入手,比如宝剑、房子等。这种观察适合能力较强、能坚持独立观察和思考的幼儿。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适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幼儿可以通过与同伴的相互讨论以及模仿学习,找到物体的典型特征。小组讨论时最好有一位建构能力较强、有领导力的幼儿带领同小组的同伴进行有效讨论。

(3)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指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观察、讨论需要搭建物体的形体结构,总结其基本特征。比如,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要用雪花片拼插蝴蝶时,老师拿起大大的蝴蝶风筝给他们观察,孩子们通过讨论发现蝴蝶主要由身体、翅膀和触角组成,左右两边对称。上下两对翅膀可以看成两对半圆,蝴蝶的身体则是一个细长的长方形,两个触角则是短一点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不仅拼插出了翅膀是圆弧形的蝴蝶,还变化出了翅膀是其他形状的蝴蝶。

2.规划建构

这里的规划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规划,一种是书面规划,即图文规划。口头规划是由口头讨论生成的,教师鼓励幼儿将所讨论的内容用图画记录下来,就变成了书面规划。

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幼儿的建构过程也逐渐变得有条理多了。在幼儿学会了解构的方法,养成了解构的习惯后,他们会主动将物体解构并图形化。这里指的是一些常见、简单、形态比较规则的物体。例如,拼插鱼缸里的小鱼时,孩子们概括出了鱼由鱼头、身体、尾巴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而鱼头、身体、尾巴的形状则可以自由变形拼插。有的孩子把鱼头插成三角形,有的把鱼头插成半圆形。有的插的是身体菱形的鱼,有的插的是身体长长的、椭圆形的鱼。

三、看细节调整作品

任何建构活动都是先搭框架,然后丰富细节,由粗渐细,由少变多。

在孩子拼插完某个物体的基本框架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关注细节,如物体的主要结构是否对称、配色是否恰当等,让孩子的作品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比如,牛牛在独立拼插搭建完一座对称的房顶为三角形的蓝色房子之后,让老师来参观。老师问:“这座房子有没有烟囱啊?”他立刻用黄色雪花片拼插了一个细长条插在屋顶上。接下来,身边的小朋友说:“你这里还没有大门呢!”牛牛想了一会儿,又拿起黄色雪花片拼了一个长方形的框。可是这个门框怎么跟房子连接在一起呢?他想了想,用蓝色雪花片拼了一个底座放在大门下面,再将蓝色底座与蓝色房子卡在一起。

从牛牛拼插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作品是比较自信的,同时在教师、同伴的提醒下能逐渐关注到细节,并用较为合适的形状和颜色表现出来。

在完成一件作品后,教师应鼓励孩子学会自我检查与自我调整。自我检查的方面有很多,比如雪花片拼插得是否牢固紧凑,颜色是否搭配得当,各部分比例是否合适,等等。自我调整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因为雪花片拼插出来的立体结构的作品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孩子小心操作、细致调整。

四、重分享和展示

重视幼儿雪花片拼插作品的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幼儿在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中获得启发与灵感,激发幼儿拼插出更多、更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来,同时逐渐增强自售心和自主性。

1.自主评价与正面评价

在评价作品时,以幼儿之间的自主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幼儿可以说说同伴的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为需要改进的作品提出建议。教师应注意以积极评价为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拼插新作品的愿望。同时,教师的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总结性。

2.多方展示

在具有“儿童意识”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展示和分享幼儿的拼插作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以增强幼儿的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

(1)规划专有展区。在班级活动室里开辟一块专门的区域,用于雪花片拼插作品的展览,并定期更换作品。我班的雪花片拼插展览台上最初主要是一些教师示范的作品,现在已经全部更换成了幼儿拼插的高高的城堡、精致的房屋、美丽的蝴蝶等。

(2)制作电子作品集。将即将更换的作品拍下来,制作成电子作品集。电子作品集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拼插过程中的一些好办法。比如,怎么解决作品容易倒的问题,怎么解决颜色比较杂乱的问题等。这不仅有利于那个分享的孩子,也为其他孩子共同思考提供了机会。第二,电子作品集也相当于孩子的一个成长档案,能为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提供真实的资料。

(3)综合运用拼插作品。将幼儿的作品运用在活动环境中,例如,拼插的小花园、亭子可以直接摆放在积木区中孩子们搭建的公园里,拼插的花盆可以用来插孩子们制作的花,等等。让孩子们能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的作品,让作品成为活动环境的一部分,从而让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和自豪。

总之,从拼插建构内容的选择、拼插建构过程中对对象的解构与建构、拼插建构完成后对作品的自我检查与逐步完善着手,能让孩子们既自由地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创作、表现,又能享受整个拼插建构过程以及作品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雪花物体蝴蝶
我心中的《小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为了蝴蝶
淘气的小雪花
捉蝴蝶
捉蝴蝶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