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习作互批互改策略研究
2019-05-07张萍
张萍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互评互改”是指教师在习作教学与批改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习作的批改过程,是学生在习作批改过程中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關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互评互改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在学校高规格严要求下,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一字一句,毫不放过,只求旁批、尾批、眉批齐全,直到把自己改到头昏脑涨、心烦意乱。然而,面对老师密密麻麻的“批”和“改”,学生能领情吗?大多数学生认为那只是“老师的意见”而已。费力至此,学生却不能认真去体会老师的批改意见,对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毫无裨益,不由让人可悲可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如何才能改变目前教师习作批改的现状,引导学生参与习作的批改中,进而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呢?我和我的同事做了如下尝试。
1.制定批改标准
习作的互评互改涉及到相关的标准,教师如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对习作进行互评互改,从而达成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约定标准。我们通过反复实践、研究,最后制定了《小学高段习作互评互改评价标准》。标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习作标准”。第二部分为“单元习作标准”。第三部分为“备注”。“备注”栏的设置比较灵活,可根据本班互评互改的情况约定一些内容。“基本习作标准”比较固定,“单元习作标准”主要是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制定。
当然,学生在刚开始互改互评时,学生对照标准不会操作,老师要耐心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循序渐进,多鼓励,让每位学生都乐于参与习作的批改过程中。
2.搭建批改平台
2.1创建批改小组
2.1.1合理分组。互评互改的关键是分组,习作互评互改的小组,不一定是原有的班级小组,我们按照习作能力好、中、差,重新组建了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每小组选出组长一名,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互评互改来保证习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2.1.2培养能手。互评互改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在小组中发挥着组织、引导、调控作用。选出的组长一定是责任心很强且习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习作的评改标准,指导他们在小组的习作评改时发挥骨干作用,真正成为组员和老师的小帮手。
2.2规定批改流程
2.2.1独立评改。课前,每个组员准备一个习作评改记录本。课堂上,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依照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独立评改其他三个组员的习作。评改时,对习作中突出的优、缺点,在记录本上记下并简单写下意见、建议等,为下一步的小组综合评议做好准备。
2.2.2互学评议。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弱者先行”的原则,以记录为依据对每个成员的习作进行综合评议,通过交流、补充、完善,最后达成共识。由组长执笔(或书写比较好的)在被评议的习作本上写好旁批和尾批。小组综合评议时,要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尊重他人,互帮互助避免小组长或某个优生一言堂、一锤定音。
2.2.3展示交流。抽两个小组上台展示。每个小组自选一篇优、缺点典型的习作准备上台展示。展示时,习作者自读展示台出示的修改习作,其余成员逐一评议,并说出评改的理由,其他小组补充,点评,作者认真听取意见或建议并记下要点。
3、抓住修改时机
针对习作中小组互评互改,如果只是评改时热热闹闹,评改后,就把同伴评改的内容抛之脑后,就完全没有达到互评互改的目的。所以,在小组评改之后,组长马上组织小组成员,首先,对照集体评议的结果进行认真阅读,然后,说一说自己接下来修改的想法和思路,最后,完成第二次习作。二次习作,可以在原文上做小小的改动,也可能在原文上大修改,还可能重新选材写作。
4、发挥引领作用
4.1课中积极参与。在学生互评互改中,老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在放手让学生做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中,巡视指导,有效掌握全局情况,抓住学生批改中存在普遍问题,及时调控,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4.2课后评价引导。对于学生互评互改的习作,老师也要做正确的评价引导。首先,老师阅读批改的作文本,整理出小组评改的情况,对一些关键性或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老师要记下来作为下次评讲的依据。然后,老师抽查没有展示的习作,对它们进行简单评述,既是作为“权威引领”,也是对小组评改行为的检查、督促。最后,对于学生的第二次写作,老师还是要做简要评阅,给学生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意见,激发他们再次习作的欲望。
在互评互改中,习作者由“被审阅”者,变成互评互改的参与者,既是合作者,也是倾听者;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大家在合作中互帮互助,互助促进,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才能,各尽其能,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金容,《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4期。
[2]李凤玲,《小学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策略探讨》.
[3]崔蕾,《批”和“改”是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