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2019-05-07钟佃洲
钟佃洲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坚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封育保护措施等多措并举,相互协调,来维持水土资源的生态平衡,只有锁住绿水青山,守住蓝天白云,才能提高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和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只有确保水的安全,才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对于水土资源而言,需要先解决流失、保护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承载力和土地的生产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措施。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关系
1、加大了农村饮用水水质的恶化程度。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田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作物在耕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下雨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融入地表中,从而对农村饮水安全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就是来自村庄的污染源,如粪便、洗涤废水及其他有机物等。矿山废料废渣造成污染,采矿等生产活动很大程度上破坏落了水土的生态平衡,导致地表土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受到空气中有机物质和水分影响,加快了表土侵蚀的程度,在矿石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废弃物随意堆放,下雨后矿石中的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随着雨水渗透到水资源中,从而对农村饮水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2、水土流失造成水资源总量的减少。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会导致大量的淤泥进入水库当中,从而减小蓄水库的总容量,而且使得土层变得更加贫瘠,加速地表植物退化和涵养水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资源总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总之,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速度,从而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二、水土流失与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关系
1、水土流失加剧了农村饮水水质恶化。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田和村庄两方面的污染,是最为主要的一类非点源污染。主要原因,一是农村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其残留物被雨水淋溶进入地表水环境。二是来自村庄的污染物如粪便、洗涤废水及其他有机物等。畜牧养殖基地多数集中在农村,许多养殖场缺乏对粪便、污水的处理能力,将畜禽粪便随意倾倒,这些污染物最终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形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矿山废渣堆放造成的污染:人为采矿等生产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土壤、植被,使表土裸露,增大了侵蚀程度。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含有大量的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等成分。乡镇企业排污造成的污染: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其中有很多的高污染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普遍。污水大约30% 流入河道,其余则入渗表土,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随降水转移或继续下渗污染地下水。水土流失造成水资源总量减少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淤积,使蓄水库容和入库水量大幅度减少。同时使得土层变得瘠薄,植被退化,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总量减少,水土流失是造成水资源总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水资源水质保护的对策
1、科学规划,统一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个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才能顺利完成,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开展: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水质保护综合整治方案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从而把水资源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第二,国家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加以鼓励,同时及时解决在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生产、生活问题,并且从技术、资金、服务保证等方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水资源水质保护工作能顺利开展。
2、建设标准农田,改善水生态环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既是加快黄土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关键,也是整治该区域河流水库,防治洪涝灾害,重建良好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继续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将原有劣质人工梯田一并升级改造,通过治理升级改造,将原二台或三台的劣质人工梯田,整修成一台高标准农田。既扩大田块面积,与现代农业机械耕作条件相适应,为适度规模经营搭建了平台,便于推广应用现代旱作农业技术和梯田建设后续产业的开发,发展现代旱作农业;又有效拦蓄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减少下山泥沙,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
3、建设高标准林草带,涵養水资源。在水土保持宜林宜草带,树种乔木以刺槐、旱柳、杨树、油松、侧柏,灌木以沙棘、柠条、黄刺梅等地带性优势树种、乡土树种和低耗水率的树种为主,草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等抗逆、适生草种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林草植被的成活率,增加区域内物种种类和数量,而且通过植被林冠层截持降水、生态蓄水的功能,发挥其对降水的再分配效应、对土壤击溅力的缓冲效应,来截蓄降水,增加土壤入渗率,延缓和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削弱降水对土壤的击溅侵蚀,减少进入河流的泥沙量,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在河流沿岸,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林,进行河道绿化美化,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通过植物的生态效应、景观效应,起到既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过滤径流,净化河流水质、保护水资源的功能,又展现“河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画面。
4、建设水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水行政执法是水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转变治水思路,深入推进水利依法行政,将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土保持执法监督、河道采砂管理、水利规费征收、水事纠纷调处、涉水工程审查等职能相对集中,明确到具有执法主体水行政执法机构,进行集中、协调、统一开展水利综合执法活动。解决长期以来,水利发展过程中“重建轻管”的问题。要建立一支权责统一,调度有序,执法有力、权威高效的水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提高水行政执法效率,对水行政综合执法人员采取集中岗位培训和日常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个执法人员都熟悉法律、法规知识,熟练掌握水利法规和水利水保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执法能力。并积极做好衔接汇报,将水行政综合执法活动纳入县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中,提升执法工作的执行力。
水质安全问题将会是下一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则要为农村饮用水资源水质保驾护航。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结合保护饮用水水源和预防水质污染,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质量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 李传彬.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政策建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9).
[2] 水利部开展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调研报告[R].山东水利,2016,(2).
[3]任海波.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