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2019-05-07采编阿呆
采编/阿呆
启动番茄钟专注于工作,打开台灯沉浸于书本,拉上窗帘、点上蜡烛观看电影……我们用一个个小小的仪式,区分不同的身份角色,串联起工作、学习与生活。有人通过仪式感放大情绪、记录生活,把琐碎的日子变得独一无二,也有人借助仪式感自我激励、做出改变,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你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仪式?对你来说,仪式感又意味着什么?
仪式感不必复杂,却能让生活学习更加有序
徐玉 / 初三学生(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
张敏 / 初一学生(福建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
Q1:学习前有什么方法快速进入状态?
徐玉:先给自己倒一杯热水放在书桌上,再拿出要做的作业,一切就绪,开始学习任务。平时或放假都这样做,有一定效果,至少这时我不会想着玩手机。
张敏:我会从擅长的、感兴趣的学科入手。我更擅长数学,所以会先做一道数学思维题,帮助自己活跃思维、进入学习状态。放假时则会先看课外书,找回学习的感觉,再外出散散步,一边散步一边听学校跑操的音乐,营造一种校园的氛围,以此提醒自己要准备学习了。
Q2:生活中,你都有哪些充满仪式感的物品或行为?
徐玉:睡觉前,我会把房间收拾干净,准备一杯水和一本故事书,故事书每晚看1/4,晚上10 : 30之前肯定会睡。起床后,喝水、洗漱,把被子铺好;上学的日子则会先收拾书包,再叠被子。
张敏:和闺蜜约好出去玩的时候,一定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衣服、扎头发,甚至穿什么鞋出门也要思考很久,一不小心就是半个小时。虽然很花时间,但这个过程也为愉快地玩拉开了序幕。
Q3:你一般会怎样建立一种新的仪式?
徐玉:心血来潮加一点坚持。以前放学时,我的课桌都比较乱,有一天放学早,等同路的同学时,我实在没有事做,就心血来潮地整理了一下书,完了发现还挺好看。于是我就每天都收拾,让它变得好看,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张敏:从生活或学习的某一个点入手,还有他人的引导吧。以前我不认为读课外书等于学习,也没有通过读课外书切换到学习状态的仪式,是因为老师鼓励读课外书,才慢慢认识到阅读也是学习。
Q4:对你来说,仪式感意味着什么?
徐玉:仪式感是给自己营造一种舒服美好的空间,生活需要仪式感,哪怕一点点也足够。偶尔打破一下,也能感受不一样的风景,我有一次背英语课文到很晚,太累了就没收拾课桌,但第二天,我趁早自习把乱糟糟的桌子收拾得整整齐齐,让自己的一天继续从好看的课桌、舒适的状态开始。
张敏:对我来说,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把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没有仪式感的人大多是比较随便的吧,所以我想它也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赋予时光以意义
刘瑾彤 / 大学生
Q1:你一般怎样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刘瑾彤:我习惯使用计时APP,开始学习前用APP进行倒计时,跳动的数字给我一种时间流逝的实感,让我抓紧时间,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是从假期切换到上学,我会在假期的最后一晚做好准备,比如给平板充电,检查学习工具、出门要带的东西是否备齐等。因为我用彩墨,所以还会兑好墨水,这也会给我一种“明天是学习日”的暗示。
Q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充满仪式感的物品或行为?
刘瑾彤:收藏朋友送的某主题2018年年历和喜欢的歌手的实体专辑,送别人礼物时(无论亲疏)都会附上手写卡片或信件等,对我来说都是仪式感的体现。
作为一个奉行实用主义的人,收藏没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本身就是仪式,标记当时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收藏品代表了某段特别的时期,让原本是平面的生活有了一个个凸起的记忆点。让时间与时间相区别,就是它们体现的仪式感。
赠送礼物时附上手写卡片或信件,能表达我的心情和当面无法说出的话,让心意表达得更完整,纸上的文字能留存,不像说的话稍纵即逝。对我而言有一种“定格”的仪式感,对收礼的人而言,如果他们愿意保存,那么以后,即使脱离了当初的情境,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我的心意。
Q3:你一般怎样建立一种新的仪式?
刘瑾彤:一般会基于一些特别的需求,比如为了纪念或出于学习的自律需求。我个人认为后者不算完全的仪式感,而是一种建立在需求上的“习惯”,带有特定目的,含有“内容”而非单纯的“仪式”。习惯与仪式之间是相通的,仪式的建立可能来自习惯的养成,某些习惯也会带有仪式感。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很喜欢日本的动画,还爱买周边衣服,当TA穿不同角色的衣服时,或多或少会将自己代入对应的角色中,或者希望自己能够具备这个角色的能力与品质。这其实就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并且还能用来培养习惯,比如希望自己勇敢时,穿上印有自由之翼的外套,鼓励自己不畏艰难,努力达成目标。重复的次数多了,想到或看到自由之翼,就能更加勇敢自信。这种含有“内容”的“仪式”,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实用。
Q4:在你看来,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呢?
刘瑾彤:个人认为所谓“生活需要仪式感”无非是一种想要与流逝的时间和较为枯燥的生活作抗争的态度。在信息记录丰盈的时代,人们对于仪式感的追求更回归到“结绳记事”的简单目的——标记。我想,适度追求仪式感一方面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一方面也是想要做出“活过”的证明吧。
仪式感可以很私人,有效的暗示让人勇敢前行
叶冰清 / 内容运营
Q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仪式感的重要性?
叶冰清:因为一次偶然的经历。高中有一次考试遇到了特别难的题,偶然地,我推了一下眼镜,再摸了摸两边的眉毛,结果那一次考得特别好,而后来考试,我没有做出这样的行为,结果考差了。于是我就对这偶然出现的行为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觉得这样做很有安全感,以后再遇到难题时,都会推一下眼镜,再摸一下眉毛,就像柯南破案之前那一套动作,和“真相只有一个”的台词一样,充满了仪式感。
Q2: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充满仪式感的物品或行为?
叶冰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香薰蜡烛。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女生都会买香薰蜡烛,因为点上香薰蜡烛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行为,能给人一种很美好、很轻松的感觉。而工作时常常感到很辛苦,此时点上香薰蜡烛,能短暂地让自己从工作中分离出来,调整好状态后再重新投入。休息时点的话,则会给我一种“从现在开始就是私人生活了”的暗示。
Q3:你一般怎样建立一种新的仪式?
叶冰清:一般来说我会将旧有的仪式进行延伸。大学备考雅思时,我每天都去图书馆学习,上午做听力和阅读,下午练写作,特别累,于是我强行要求自己午饭后,到室外转一转,当时就觉得外面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或许是因为备考的压力,平时见惯的风景也变得不同了,沉浸其中时完全清空大脑,很放松。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仪式,并且应用到更多场景中。比如毕业工作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会尝试找一个能看山看水的地方,待在那儿会很放松,也给自己能做好新工作的心理暗示。
Q4:在你看来,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叶冰清:学生时期,仪式感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寄托。无意间的某种行为带来了好结果,再遇到类似困扰时,重复这样的动作,就能激活我的信心,相信自己这次也能做好。工作后,我觉得仪式感更接近于一种结界,摸一摸羽毛或点上香薰蜡烛,这类行为能将自己同工作隔断开来,短短几分钟,就能让紧绷的神经放松,或者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在我看来,仪式感是很私人的东西,别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你的一些方式,但这没关系,重要的是自己认可它,它也能对你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论
仪式没有标准的模板,可以复杂、可以简单,可以大众、可以私人,我们通过仪式来培养习惯,或者记录生活。仪式感将琐碎变成细水长流,让我们在疲惫时积极调整,变得充满热忱。我们在仪式感里成长,让自己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