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家与盐矿的那点事
2019-05-07樊欣
樊 欣
(作者单位:湘澧盐化)
2019年5月,梨花在通过笔试和面试之后接到了湘澧盐化公司的录取通知,成为了盐矿的一名正式员工,其实梨花本来就是盐矿的孩子。
在梨花小的时候,湘澧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还不叫这个名字,当时叫“湘澧盐矿”。距离公司本部四十五公里的湘鄂边界的湘澧盐矿矿区,梨花的一家人就生活在那里。父亲是矿区技术人员,母亲是矿区子弟学校的老师。还有很多相似的家庭,辛勤而又幸福地生活在那个偏辟静谧的山沟沟里。
彼时的矿区,就如同一个完善的小型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托儿所、学校、商店、电影院、豆腐坊、冰厂,孩子们在安全而又自由地在生活区学习成长,大人们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在野外与钻塔和卤水池作伴。远离城市、远离繁华,在锅山、在分水岭、在桂竹园、在跑马岗、在盐井水库都留下了矿区人劳作的身影和深刻的脚印。梨花和父母当然也生活在这里,一家人种着小小的菜园,时常在水库边钓鱼、漫步,周末还可以乘着摩托回到不远的外婆家里。矿山的孩子们不知道,这样其乐融融、怡然自得,周边村民羡慕不已的日子终有结束的那一天。
1998年,矿区子弟学校停止办校,梨花母亲被调到盐矿子弟学校,梨花随母亲来到了皇姑山下、澧水河畔。初到津市,梨花和妈妈住在招待所的旧房子里,卫生间在楼道,晚上都不敢出门,平日只能在职工食堂就餐,吃不到父亲做的可口饭菜。梨花想念父亲和矿区的小伙伴,十分期盼周末的到来。那段时间,矿山的事情特别多,父亲也总是不能按时回家。有一天梨花看到矿区的通勤车回到了厂部,叔叔阿姨们一个个从大巴车鱼贯而出,却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失望得几乎想哭。到了深夜,父亲却骑着摩托回来了,梨花兴奋得睡不着。父亲对梨花说,盐矿在改革,以后企业都不会办学校医院了,盐矿同时也在进行各种技改,我们当时吃那样的苦是值得的。梨花懵懵懂懂的也听不明白,只知道他们矿区的事的确很多。
2000年,盐矿子校停止办校,梨花母亲分流到了津市五完小学。梨花母亲即将分流到五完小学时,向领导提出要留在盐矿,哪怕是改变工种做别的事情,领导说为了推动改革,梨花的父母应当表率做出牺牲,最后梨花的母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盐矿。
那时的梨花不懂大人们的痛苦,却只觉得可以有那么多同学一起读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3年,梨花的父亲在完成矿山多项技改后,被一家设计院的相中调离了湘澧盐化。
生活的节奏好似越来越快,一切渐渐变得不一样,就好像细小的溪流汇入了大江大河,被推动着翻滚向前,暗潮汹涌。后来梨花长大了些,明白了“改革”这个词的意义,面对“白色大战”“金融危机”,国企必须改革,外省好多盐矿破产重组了,员工们下岗了,背井离乡四处打工……因为湘澧盐矿的矿床条件差,地理位置偏辟,能源缺乏,交通不便。如果不坚持改革,不忍痛减员增效,不拼命地进行技改,可能早就完了。盐矿顺应改革潮流让企业分离社会职能,给企业松了包袱,大刀阔斧地改革后,盐矿变成了公司。虽然每一个职工和家庭都承受了很多痛苦,但是阵痛过后,企业得到了发展。现在,湘澧盐化的产能是以前的三倍多,质量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工作环境也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不可否认,梨花本来就是湘澧盐化的孩子,因为改革的需要,父母相继离开了他们奋斗过的矿山,我们珍惜与这个大家庭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梨花又重新回到了湘澧盐化的怀胞。梨花明白了个人服从集体利益、企业服从国家利益,企业的强盛和国家的强盛关系重大,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和企业的改革息息相关。如今,我们的祖国迎来了七十周年华诞,成千上万盐业人都在企业岗位上坚守,为国家默默奉献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