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 简易而不简单
2019-05-06
拉伸多长时间为好
我们把拉伸大体分为两种,其一是健身者用自身之力对身体某个部位的肌肉进行拉伸,称为主动拉伸。其二是由他人,一般是教练、同伴、大夫进行的拉伸,称为被动拉伸。
从专业角度来说,拉伸的原则可简化为4个字:安全有效。
所谓安全,是指在拉伸过程中,要保证被拉伸部位的肌肉和软组织不会受伤。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拉伸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激活或放松肌肉的最佳预期效果。
常见不少人在拉伸过程中满脸不快,甚至感到十分疼痛。疼痛是一种人体自然的保护功能,在遇到外界一定程度的破坏力时,人体会以疼痛的方式发出警告,接下来,肌肉会对疼痛产生自然反应──痉挛,以对抗外界的破坏力。这种感觉会成为一种记忆,使被拉伸者以后对拉伸产生紧张或恐惧。因此,我认为,拉伸除了要注意上述两点原则外,还应加上一点:舒服,即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被拉伸者的疼痛感或不适感。
要做到上述三点,重要的在于掌握拉伸持续时间要得体。
许多研究表明,拉伸应当持续一定的时间,让被拉伸部位的肌肉和软组织充分伸展和放松,但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建议,一次拉伸最好是30秒。从理论上说,这种规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规定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人对拉伸的反应。具体来说,是人们对疼痛或不适的反应千差万别。我发现,有的人在被拉伸超过10秒后,肌肉就会因疼痛变得紧张,而且程度会与时俱增。原因很简单,人体的肌肉和软组织有大量的血管,拉伸时不光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也会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下降,出现缺血,从而引起不适。
鉴于此,我在实践中通常采取这样的办法,把一次拉伸30秒,分成6个5秒加1秒。即,持续拉伸5秒后,再用一半的力度,轻轻放松1秒,但不要完全放开,让肌肉得到短暂的松解,血液进入肌肉,然后进行下一个5加1的单元,以此类推。当然,越往后,拉伸的力度越大。这样的节奏会使被拉伸者的痛感下降,舒适感增加,同样可以达到最佳拉伸效果。
如何掌握拉伸力度
在實际操作中,拉伸时用力过大过猛,往往是被拉伸者出现不适或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否合乎拉伸的原则和要求,关键是掌控拉伸的力量。一般来说,主动拉伸时,由于自我本能和反应及时,拉伸力的掌控不会出现太大问题。问题多出现在被动拉伸上。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要掌控好拉伸的力度,主要取决于拉伸者与被拉伸者之间的配合默契。可以采用这样两种办法防止过度。
一是注意观察被拉伸者的面目表情。大部分人在出现疼痛时面目表情都会发生变化,这种表情常是拉伸程度的一个窗口或指标,拉伸时可以作为参考。
二是注意言语表达。在被拉伸者处于卧位、背向等看不到面目表情的情况时,可采取这种方式:让被拉伸者较为准确地表达不适的程度。我们常采取一种名为“交通指示灯”的表达法:把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定为绿灯区;有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定为黄灯区;疼痛强烈,定为红灯区。出现某种感觉时,被拉伸者只要发出或“绿”或“黄”或“红”一个字,我们立刻明白其感觉状态,随时调整拉伸力度。
当然,人体感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即使痛感明显甚至出现了损伤,也不吭一声,所以要因人而异,多观察多询问,不能一味地等候被拉伸者的上述反应信号。
拉伸讲究顺序吗
必须的。
人体是一环扣一环的有机链条,每个环节都会对运动产生影响。一个环节发生僵硬,力就会集中于此。但要把这个环节拉伸开,只顾一点,不计其余,常常是做无用功。许多时候要先把其他环节的肌肉放松开,才能让拉伸之力传入或集中到目标部位。因此,拉伸顺序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对于腰肌劳损,我们常用仰卧位旋转拉伸的方法,即把腰椎两旁下背部僵硬的肌肉充分舒展开来,加快血液循环。但不少患者感到,拉伸者费了不少力气,被拉伸到的部位不是腰部,而是臀部甚至大腿后部。这是因为这种拉伸方法的发力点在膝盖,力的传导是由大腿到髋部的臀大肌,最后才到腰肌。如果臀大肌本来就很紧张,拉伸的力感就会转移到这个部位。所以,不要急于求成,一步到位,要先把同侧大腿的后群肌肉、臀大肌充分放松开来,打通力的传导通路,然后再采用仰卧旋转拉伸法,腰部的肌肉很快就会出现感觉了。
什么是功能性拉伸
功能性拉伸不是一种技术,而是我们近期推广的一种科学体系,一种康复理念,它是指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拉伸方法来解决身体功能上的问题。
按照这种体系要求,拉伸前要对人体做一番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如静态(站立坐卧)时、动态时(走跑跳)的身体姿态,找出身体结构上的问题和功能性障碍,分析其原因,据此开出运动处方,再用各种拉伸方法,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善这些问题,使身体各个部位恢复良好姿态,发挥正常功能,减少劳损和伤病。
我们常说,身体的结构决定运动功能,而功能又反过来影响结构。现在不少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出现各种体态问题,静态时探头团肩、驼背、塌腰、罗圈腿,动态时脚弓塌陷、脚外翻、膝盖内扣、髋部左右摆动等。这些都是由于身体结构上的异常,引起前后左右上下肌群力量的不均衡不对称,造成某个部位负荷过大。长久如此,伤病就在所难免。
以最常见的探头团肩驼背为例。这种体态常会造成颈肩部疼痛、呼吸不畅、心肺功能下降、脑供血不足、睡眠不好等问题。对这种体态引起的问题,我们会通过检查评估,弄清是关节问题,还是肌肉或筋膜的问题,再做出个性化的拉伸方案,并按照主次、先后顺序加以实施。与以往那种一味进行的扩胸练习相比,这种功能性拉伸更为精准有效。
常用的两种拉伸练习
●摄影 牛诚 动作 欧小丽 江昊妍
髂腰肌主动拉伸(图1-2)
拉伸部位 髂腰肌
起始动作 (以左侧为例)
弓步,右腿前,左腿后
左膝跪在垫子上,腰背挺直
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动作流程
呼气时,左手上举,右手叉腰
躯干直立,重心向前移
右膝随躯干前移,左膝保持跪地不动
右侧髂腰肌有明显牵拉感
练习要点
上身直立下压
躯干尽量向前、挺胸、收腹,防止骨盆
过于前倾
每次拉伸15-30秒,重复2-3次
正确的练习感觉
单侧髂腰肌有明显拉伸感
常见错误动作
没有收腹,导致骨盆过于前倾,增加腰
部受伤风险
动作过快,使肌肉没有充分拉伸
腓骨长短肌拉伸(图3-4)
拉伸部位 腓骨长短肌
起始动作 (以左侧为例)
坐姿
左腿屈髋屈膝,放于右侧大腿上
右手握住左脚前脚掌外侧
動作流程
自然呼吸
呼气时,右手握住左脚前脚掌外侧,左
腿逐渐伸直
左右交替练习
练习要点
躯干挺直
手应握在前脚掌外侧
每次拉伸15-30秒,重复2-3次
正确的练习感觉
小腿外侧有明显拉伸感
常见错误动作
拉伸时用力过猛
躯干旋转或未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