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工作坊”促进临床大班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药理学教学为例

2019-05-06都晓辉韩翠翠包亚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坊教学效果教师

都晓辉,邹 宇,韩翠翠,包亚男,林 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多以大班模式进行,人数常在200人左右,有时甚至更多,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1],而新时代下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基于执业能力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究迫在眉睫。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目前一种广为推崇和接受的新型教学方式,但一般针对的是50人左右的小班级,将学生分为10左右的小团体。“学生工作坊”则是一种类似于PBL的针对大班的教学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以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持人为核心的由多名成员组成的小团体,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2-5]。因此,现针对我院药理学“学生工作坊”教学方法做如下简述。

一、“学生工作坊”课前准备

“学生工作坊”的课前准备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备课,此种模式课前所涉及的准备内容可简化为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准备课堂讲解内容,而需要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转变。也就是说作为辅助者应该能够辅助学生完成学习,那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及时更新的意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而作为引导者则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学习并能够主动的展示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善于组织协调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与他人共享和交流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统筹规划等能力,比如“学生工作坊”的接受,问题的收集整合和教室的安排等。

(二)学生的准备。

首先,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组成以一名推选出的队长为核心的学习小团队。然后,教师会把收集到的问题整合为若干个主题,每个小团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此时团队成员可以进行微调。最后,团队成员根据课上内容分析解决主题中的各个难题并将其制成课件、情节剧等形式回归课堂进行分享展示。

二、“学生工作坊”课堂教学

根据我院药理学“学生工作坊”实施具体情况,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见附图)。

附图 药理“学生工作坊”流程图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确定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5~8班(204人)为授课对象,选取由杨宝峰主编的《药理学》第十九章《镇痛药》和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为授课内容并且做好课时安排。

(二)成立“学生工作坊”。

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组合成6~12人的团队,教师可酌情协调各坊人员,并发放“工作坊”记录袋,即成长档案袋,包括坊内组织建设、坊员任务分工、任务完成过程、讨论及发言记录、出勤情况、课程感受、自我评价报告等项。

(三)理论授课并收集、整合问题。

任课教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并于课后收集学生提供的相关任何问题,整合问题确定主题后下发至各“学生工作坊”,相关主题有“你的痛,我了解”和“毒品之殇”等。

(四)“学生工作坊”课外“讨论”。

根据相关主题和问题,每个“工作坊”进行课外资料查阅、调研、讨论并转化为可展示的视听“作品”,比如课件、情景剧等。讨论地点为图书馆或小教室,“讨论”期间可照相和录像留档,并上报讨论时间和地方,方便教师参与。

(五)分享坊内“成果”。

课外工作后,每个“工作坊”再回到课堂上,将所准备的“作品”成果进行展示,并带动全班其它工作坊成员参与、体验与操作,实现课堂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作品”以课件为主,可鼓励学生丰富作品形式。

(六)反思。

坊主对当天的展示与互动活动进行反馈,之后,各任课教师进行点评。课后各位坊员完成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个人在“工作坊”中的角色、任务、投入、感悟、成长、遗憾和建议等等,坊主完成“工作坊”小结,总结从“工作坊”成立到实现目标各阶段的工作、困惑及解决方案,各任课教师根据各“工作坊”课上表现及书面报告予以评分和点评。

(七)教学认可度问卷。

课后进行“工作坊”教学认可度调查问卷,并在期末对期末试卷中的相关理论部分成绩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成绩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评价“工作坊”的教学成果。

其中“作品”分享——学生工作坊“作品”验收是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检验,也体现了他们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是教师发现问题、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的契机。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偏差,进行个体咨询。所以,这个亮相在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也是整个“工作坊”教学的关键。

三、“学生工作坊”的效果分析

任何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实施的成功与否,都需要较科学的评估手段来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工作坊”能否促进临床大班授课模式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可同样需要评价。我院药理学“学生工作坊”评估方式为三种。

(一)评估“学生工作坊”实施过程。

将“工作坊”活动定为20分,其中成长档案袋占5分,上交的影像资料占5分,课上成果分享占10分;最终酌情折合成平时成绩。成长档案袋要求项目完整,内容详实等,否则酌情扣分;影像资料为完整、清晰、突出等满分,否则酌情扣分;此外,课上要求坊主表述清晰、准确、凝练等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而坊员在坊主的基础上酌情扣分,但根据表现酌情增减分数。

(二)评估“学生工作坊”教学效果。

采用成绩对比法进行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期末试卷中与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相关习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两组成绩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评价“学生工作坊”教学效果。

期末百分制试卷中涉及相关章节知识点的习题成绩为6分,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为(4.79±0.49)分,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4.35±0.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评估学生对“学生工作坊”认可度。

“学生工作坊”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从是否愿意接受“学生工作坊”教学、“学生工作坊”教学能否提高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是否提高学习积极性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最后统计问卷结果,及时修正“学生工作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开展“学生工作坊”教学提供参考。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共204份,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5.6%。其中,62.8%的学生愿意接受“学生工作坊”教学;48.4%的学生认为“学生工作坊”教学适合自己;65.0%的学生赞成“学生工作坊”教学对课前预习的促进及对学习积极性的提高;68.2%的学生认同“学生工作坊”教学能够培养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7.5%的学生认为“学生工作坊”能够培养发现、解决问题能力;60.5%和63.1%的学生肯定了“学生工作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工作坊”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展示;80.3%的学生对“学生工作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现表示满意,整体平均认同水平超过一半。

四、“学生工作坊”的反思

本研究在大班情况下创立“学生工作坊”,以“学生工作坊”为契机,将大班学生化整为零、将学生分成小的团队,并以这些团队为听课与活动主体,自主设置学习与活动的问题、解决问题、展现解决问题的成果,以体现学生的需要,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并通过“学生工作坊”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突破了教学的时空观,突显了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探索,为高校大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笔者从师生、学生和教师三方面分别介绍。

(一)师生方面。

通过“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展开,使得师生之间接触变多,建立彼此信任,互相了解。比如2013级6班第一组某成员与教师在课外的交流比较多,受到较多鼓励,因此该组的成员在“工作坊”学习中特别成功,每位组员取得的成果都明显高于其他小组成员。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职业价值,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成就感。

(二)学生方面。

“学生工作坊”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知识不再是填鸭式塞进学生脑袋里去的,而是通过讨论、撰写、联系已有经验以及应用所学,逐渐内化成为学生头脑里,形成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三)教师方面。

“学生工作坊”让教师懂得了每位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尊重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不是产于“教”,而是产于“学生的活动力”。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工作坊”的课堂能尽可能综合多元性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工作坊教学效果教师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最美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教师如何说课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