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的故事
2019-05-06邹泽西
文/邹泽西
从刚入职时对中国建筑企业的怀疑,到如今完全认同并接受的过程,也是中国交建塞尔维亚公司美女翻译“嘎嘎”的成长过程。
嘎嘎的原名其实叫嘎娜(Gana),时间久了,大家便亲切地称呼她为“嘎嘎”。
毕业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系的嘎嘎,一直都对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充满了好奇和热爱。毕业后,她一直怀揣着要在中国深造、发展的梦想。2010年,她第一次到中国,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高速发展感到震惊。回国之后,她一直想着再去中国。可2011年中国交建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部发布的一条招聘中塞翻译的信息,“打乱”了她整个人生计划。
泽蒙—博尔察大桥将修建于嘎嘎的故乡——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多瑙河上,那时多瑙河上仅有一座建于“二战”时期的大桥。塞尔维亚近20年来很少有如此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嘎嘎很想趁这次难得的机会为自己家乡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尽管如此,她的心情还是有些忐忑,一是因为土木行业专业性太强,很多工程上的词汇她从未接触过,怕自己无法胜任翻译工作;二是因为当年铺天盖地对中国建筑企业进军欧洲受挫的新闻报道,同塞尔维亚大众一样,嘎嘎也对中国建筑企业持怀疑心态。就在这复杂心情的交织下,嘎嘎在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上岗了。
刚入职时,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还处于筹备期,项目部营地还未建设好,办公环境不稳定,各种施工方面的翻译文件铺天盖地,而文件里大量的专业词汇令她毫无头绪,如同天书一般。
但巨大的压力并没有让嘎嘎却步,反而激发了她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从零开始学习土木专业词汇。她委托中国同事从国内帮她买了一本英汉土木专业词典,自己又从塞尔维亚当地书店买了一本英塞土木专业词典,以英语为中介,学习相关土木知识。
翻译嘎嘎在中国交建塞尔维亚公司项目部工作
遇到一些生僻难懂的词汇时,她就请中国同事查找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地为她讲解相关专业词汇的意思,而她则做好详细笔记。在那段时间里,中国同事经常会看到嘎嘎抱着两本词典奔走于各个部门,全方面学习相关知识。
在艰苦的项目筹备期中,嘎嘎坦言自己已经体会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复杂与繁重,以及对待工作的严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翻译泽蒙—博尔察大桥技术文件的过程中,更增加了她对泽蒙—博尔察大桥如何建设的好奇心,为了方便见证泽蒙—博尔察大桥整个建设过程,嘎嘎决定跟随项目部前往营地办公。
随着泽蒙—博尔察大桥的开工,项目部需从国内大量引入施工人员,随之而来的人员居留、后勤医疗保障均落到了嘎嘎身上。在塞尔维亚当地,中方施工人员属于境外人员,若想在当地医院就医必须办理复杂的手续。为此,嘎嘎走访各家医院,最终与一家设施齐全、服务水平好的私立医院达成协议,中方施工人员可以便捷地在该医院就医。
泽蒙—博尔察大桥建设期间,嘎嘎参与了项目部组织的与贝尔格莱德大学建筑学院、当地技术专家、合作单位以及多瑙河委员会进行的各种交流互动,中塞新年聚餐、足球、篮球友谊赛和公益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也在大力宣传中国交建的施工技术、管理和文化,让当地人更加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在嘎嘎以及塞尔维亚人民的见证下,无数的汗水与付出终于在2014年年底喜得硕果。
2014年12月18日,泽蒙—博尔察大桥举行通车仪式,李克强总理和时任塞尔维亚总理的亚历山大·武契奇(现为塞尔维亚总统)出席了剪彩仪式,并对大桥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克强在发言中亲切地称呼泽蒙—博尔察大桥是连接中塞人民心灵的友谊桥。武契奇表示,这座大桥是塞中友谊的象征,也是塞中合作的结晶。武契奇感慨地称赞道:这个项目是塞尔维亚近20年来第一个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且优质完工的大型建设项目。
泽蒙—博尔察大桥设计全长1499米,宽29.1米,高22.8米,分为南引桥、主桥、滩桥及北引桥四个部分。泽蒙—博尔察大桥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16+1”合作以来完成的第一个基础设施项目。
2014年12月,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首个大桥工程,已成为一道横跨多瑙河的风景
如今,嘎嘎说,她很感谢2011年的那个招聘信息,更庆幸当初自己能被选中。泽蒙—博尔察大桥完工后,嘎嘎又跟随中国交建转战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
她颇为自豪,为她自己的选择,更为她曾经参演的美丽故事。
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给别人听:“一位塞尔维亚出租车司机,开车带一名外国游客参观贝尔格莱德,其间不断解说各个桥梁的历史,某某桥建于什么时候,用了多少年,等等,到了泽蒙—博尔察大桥时,司机嘴巴大到可以塞下拳头,不可思议地惊叹:‘这座大桥中国人什么时候修建的?’”这时,嘎嘎脸上得意之色尽显。用嘎嘎自己的话就是,她正在用自己的青春为中塞友谊架桥铺路,为塞尔维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