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艺术 为梦想

2019-05-05周一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林风眠古典主义徐悲鸿

周一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government started to encourage young students to study abroad, expecting them to change the society in China after graduation. Funding students to study overseas was even continu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at they studied almost covered all kinds of majors at foreign universities. A lot of young people chose to learn Western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thoughts, thus France became the first choice. Those young Chines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their dreams can be achieved as long as they own talent and capabilities.

清朝末年,曾经风光鼎盛的中国逐渐衰败,开始落后于西方诸强。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支持年轻人出国留洋,希望他们学成归国,可以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这股风潮一直持续至清廷灭亡、民国兴起,仍旧方兴未艾。当时出国的学生中,几乎囊括各种专业,对中国社会与西方世界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美术生出国学习西方的艺术技巧与思想,也成了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法国,是当时中国留学生的出国首选地。这座充满艺术氛围的浪漫国度,曾诞生了无数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当时的巴黎,汇聚着世界上最著名、最杰出的一批艺术家。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无论是学院派高材生还是咖啡馆里的自由艺术家,只要有才华、有能力,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时中国的留法艺术家,大多会选择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深造,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潘玉良、刘开渠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座屹立于塞纳河左岸的美术名校,几乎见证了整个欧洲美术的发展。在这里,各种流派都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汲取到最丰富的艺术给养。徐悲鸿在这里练就了扎实的古典主义绘画功底,林风眠则遍撷现代主义的精华。

当然,巴黎并非只有一所美术学校,也并非只有进入專业艺术院校才能成为艺术家,刘海粟就是顶着“游学”的名头到法国以及其他欧洲诸国考察学习的。在现代主义的撞击下,哪怕只是匆匆而过也可以获得灵感的火花。

这些旅法艺术家,有些学成回国,在此后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些留在法国,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璀璨的明星。他们,是中国一代艺术家的代表,见证了中西艺术交流与融合的初始篇章。

猜你喜欢

林风眠古典主义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林风眠《静物·瓶花》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