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成本增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倒逼作用研究
——基于宁波北仑区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
2019-05-05冯丹卿
□冯丹卿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用工成本增长所带来的严峻压力。用工成本上涨,一方面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另一方面,用工成本带来的生产总成本上涨可能会产生倒逼作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本文基于北仑区大样本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用工成本增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用工成本增长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逼作用,即用工成本增长会产生创新激励。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十八大报告指出,力争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九大报告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作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时代目标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公众提高收入水平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攀升,而且已经成为企业成本上涨最迅速的部分。工资具有向上的刚性,一旦上涨了很难再降下来,因此普通企业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更是越来越感受到用工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劳动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面对用工成本上涨的严峻压力,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唯有加快创新、推进转型升级才有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角度说,人工成本的上升客观上也对企业加快创新升级起到一种倒逼的作用。人工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创新升级是市场竞争在企业运营机制上的直接反映,用工成本上升将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激励。
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开始探讨用工成本上升与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们指出,用工成本增长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林炜(2013)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上升。还有学者认为,劳动者工资水平增长是否会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如果劳动生产率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则企业竞争力仍可以保持,如程承坪等(2012)实证研究发现,工资增长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正向的影响,适当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不仅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利于增强国内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将基于北仑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着眼于探讨用工成本是否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倒逼作用,以期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用工成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用工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也就是成本增加效应,用工成本作为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工成本上升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间接影响则主要表现为技术进步效应与福利改善效应。面对不断增长的用工成本,企业会致力于创新活动及技术进步,形成倒逼作用,倒逼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工资上升对于劳动者来说,可以直接改善员工的可支配收入与福利水平,使劳动者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下一代的教育上,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后续发展。
从理论上讲,用工成本上升会诱使企业进行技术变迁,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或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用工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方向取决于用工成本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大小,如果用工成本增长速度等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则用工成本增长部分可以被全部消化吸收,不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的竞争力不会产生影响;如果用工成本增长速度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则用工成本增加部分不会全部由劳动生产率增加部分所弥补,将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负向影响;反之,如果用工成本增长速度小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则不仅用工成本增加部分能被劳动生产率消化吸收,还会降低企业相对用工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规上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及技术创新发展情况
图1 2009年至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月人均劳动者报酬情况(单位:元)
图2 2009年至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发展情况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仑区不断探索推广“机器换人”等政策,加快推进临港大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和机械化,2017年北仑区本级共实施“机器换人”改造项目85个,累计减员人数5243名。在此背景下,规上工业企业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相应的用工成本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2009年至2017年北仑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人均劳动者报酬从2736元提高到7611元,年平均增速达13.6%(图1)。
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仑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实现了跨越,2015年突破了20亿元大关(表1)。2017年,北仑区本级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总数达16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208个,有效发明专利数达1225件。科研活动日益活跃,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硕果累累,2009年至2017年新产品产值从149.5亿元增长到909.82亿元,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2.3%提高到31.6%(图2)。
表1 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单位:万元)
规上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分析用工成本上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能单纯地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而得出结论,必须进行计量分析。以往的研究往往从地域或行业等宏观和中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等于假定了所有企业都是同质的,而从企业微观角度进行的研究尚少。为了更好地将企业异质性纳入实证分析框架,本文将利用北仑区大样本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进行经验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技术创新作为被解释变量是本文的关键变量。囿于统计指标和数据获得的限制,学者多选用新产品的销售额或研发投入或几个方面的综合衡量作为自主创新的评价指标。本文选取新产品产值占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活动。选择该指标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数据的可得性;二是相较于研发投入等指标,新产品产值能较好地表征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果,象征着企业创新活动的成功率。
解释变量的选取。用工成本选用应付职工薪酬与职工数的比值取对数来衡量。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应付职工薪酬涵盖范围广,能很好地反映企业负担的用工成本。
控制变量的选取。除了用工成本这一解释变量外,诸如企业经营效益等变量也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使用工成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结果更加可靠,本文还纳入了控制变量。一是经营效益。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有更多的资本和意愿从事创新活动,可以预见经营效益应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正相关。本文用营业利润与总产值比重取对数作为经营效益的代理变量。二是外资份额。一般而言,外资企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外资份额高的企业,管理层会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本土企业,为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提供更多支持与条件。本文用港澳台资本与外商资本合计占实收资本的比重衡量企业的外资份额。三是规模。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具备更强的能力,拥有较多的高素质员工能为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证,同时,大规模的企业由于在市场上已经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享有较高的利润率,使大规模企业有更强的实力与欲望从事创新研发活动。企业规模是虚拟变量,本文利用冯丹卿(2013)的方法,当企业职工人数在500人及以上时,SCALE=1,反之,SCALE=0。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被解释变量INNOVATION是用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的,而数据库不少企业新产品产值为0,新产品产值比重大于0的企业分布范围也很广,取正值时大致是连续的,因此可以将INNOVATION看成是一个受限因变量。基于数据特性,本文采用Tobit方法对企业创新模型进行实证估计。进行计量分析时所使用的软件是Stata11.2。
(二)实证结果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关键解释变量用工成本实证分析结果显著为正,表明了用工成本增长确实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激励作用,促使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另谋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多地从事创新研发活动,从而有利于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看出,企业劳动力成本对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劳动力成本越高,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就越强。在当前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从事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出路。
控制变量的结果。一是经营业绩变量显著为正,符合我们的预期,表明企业经营效益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新产品研发活动中,同时,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市场需求往往较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的意愿和动力就更强。二是外资份额实证分析结果为负,但显著性不高,只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外资份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强,外资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三是规模显著为正的,这说明企业的规模大小在企业创新研发行为中的作用是显著的,验证了我们的预期假设。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水平,才有能力进行创新研发。规模大的企业有更多的资本实力和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同时一般也能获得较多的政府财政支持。
对策建议
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用工成本增长确实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激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用工成本增长给企业的负面影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低端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会逐步被具有更低劳动成本的国家所蚕食。我们不能压制用工成本的增长,而应该在此环境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以弥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努力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中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劳动力成本上涨并非全然不利,相反制造业企业可能会由此逐渐摆脱依赖低成本优势转向依托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期在用工成本增长的环境下更好地谋求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真正转变为“倒逼”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畅通企业用工成本的创新激励传导路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劳动生产率。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知识生产活动,除了需要资本投入外,高素质人才更是创新活动的必要保证,具有相关知识和技术储备的高素质人才能大大提升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率,也能更好地将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前提,而提高劳动者素质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应加大教育投入,贯彻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居民在就业、医疗、居住、养老和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证,发挥好人力成本增长对企业创新的倒逼作用。
三是加强专利保护强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现阶段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然还不够健全、专利保护程度整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体系的不健全,存在了知识产权的“搭便车”行为,极大地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大障碍。今后应当继续加强专利制度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提高专利保护的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市场化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投入,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缺乏,自身的创新能力较弱,难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培育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规避风险,能大大提高创新的成功率;重视技术创新联盟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协作,实现技术瓶颈突破,实现集体创新的巨大优势。
五是完善政府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直接拨款、贴息支持、建立创新基金等方式,解决企业创新的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