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模式、问题与经验*

2019-05-05彭秋平

图书馆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馆众筹力量

彭秋平,唐 琼

0 前言

社会力量是指除政府机关及其下属文化事业单位外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个人等[1]。我国图书馆事业坚持“国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方针,法律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3]提出2020年的目标为“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一步简政放权,吸纳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也积极倡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图书馆建设。《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4](以下简称《条例》)提出“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图书馆之城’建设”。相应地,《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5](以下简称《规划》)和《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6](以下简称《服务规范》)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合作办馆,纳入全市通借通还服务网络,成为所在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分支,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建设便利群众的“图书馆之城”。在实践中,广州“图书馆之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采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方式,积极与学校、园区、企业等社会机构合办分馆[7]。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图书馆分馆年接待读者近60 万人次,外借文献超31 万册次,服务效益显著,成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8]114。

那么,在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社会力量与政府如何协作分工?产生了哪些可以复制的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及推广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针对上述疑惑,本研究通过数据调研与访谈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其建设模式;分析代表性案例,归纳各种模式之特点,探索各模式在实施中需要防范的问题,总结广州市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建馆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内容为广州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图”)直属分馆、广州各区图书馆,以及区图书馆分馆在建馆、立馆过程中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包括建馆立馆初期社会力量提供图书馆场地、捐资捐物、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办馆等;不涉及总分馆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中的社会力量参与情况,如志愿者参与及日常捐赠书。其中,“分馆”专指隶属于某一总馆,有独立馆舍、专业人员管理、完整架构的图书馆,不包含各自助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

研究思路为:分析相关文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实践等,探讨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每种模式中各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对各典型案例相关负责人以及广州图书馆中心图书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开展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合作过程、运营管理、合作成效、未来计划等方面。

2 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之城”建设之模式划分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模式,黄娟等[9]按照参与主体划分慈善家、企业单位、社会个人、民间组织、慈善基金与国际组织参与图书馆的援助;王子舟[10]按照运行方式划分为四种:(1)社会力量独立建馆立馆模式,建设主体有个人、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优点是贴近基层、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但存在后续经费来源不足、维持与发展较困难的问题;(2)社会力量捐资建馆、捐书助馆模式,捐赠主体有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国内外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NGO)和企业,这一模式具备操作程序简单、成效周期短、反馈信息确定等优点;(3)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模式,包括三种实现途径:社会力量提供资金,图书馆提供场地和服务的合作方式;社会力量捐赠文献设备等资源,图书馆提供场地与服务的合作方式;社会力量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员,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与管理指导的合作方式;(4)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志愿者模式,即图书馆招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另外,邓银花[1]提出合同外包模式,包括整体外包和部分外包,即图书馆将图书馆全部或部分业务委托给社会机构。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提出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专业化改造、投资、赞助、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在实现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主要措施中,鼓励社会力量以“自愿成为县级文化馆或图书馆的分馆”“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提供产品或服务”“公益创投、公益众筹”“委托管理或连锁运营”等方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根据《意见》,结合学界研究以及广州实践,解析出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四种基本合作模式:(1)协议合作式,社会力量与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社会力量直接投入物资和资金,参与图书馆的建设。(2)政府购买式,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以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引入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3)专业改造式,社会力量独立建设的图书室、资料室,经过专业化改造,成为总分馆的分支。(4)社会众筹式,某一方社会力量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最大限度实现图书馆公益化。四种基本模式的主要特征,以及每种基本模式运作过程中社会力量方与图书馆方或政府方的权利责任见表1、表2。

表1 四种建设模式主要特征

表2 四种建设模式中各项资源的主要提供方

截至2018年10月,广州地区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图书馆或服务点达34 所,均已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网络,实行统一规则、统一服务[12]。按照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特点,四种模式下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分馆数量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模式以“协议合作式”为主。

表3 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各模式分馆分布

3 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四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四种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及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实践,各选取一个图书馆(见表4)开展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访谈大纲为基本分析框架,并根据实际访谈情况加以调整,围绕“合作方式”与“运营管理”为中心,对访谈内容加以梳理。

表4 典型案例及其特征

3.1 协议合作式

在协议合作模式中,社会力量或图书馆方主动提出合作意愿,经双方沟通交流,确定社会力量能够提供符合标准的基础条件后,进一步明确合作的内容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以合作协议或合同的书面形式确定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图书馆建设。协议内容包含双方合作具体事宜、权利和义务、合作期限、违约情况及责任等,声明双方合作关系与职责范围。

A 馆是广州第一家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示范性分馆,是由广图与万科集团于2016年合作建设的广图直属分馆。合作初期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明确规定万科拥有分馆建设、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包括场地选址、场地提供、图书馆分区设计、工作人员管理、基础设备配备等,其中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分区面积、工作人员配备数量等符合广图建设规范性分馆的基础标准,管理与运营费用由万科负责;广图主要为分馆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专业设备、专业指导和培训等,承担图书的物流配送及定期更新,负责定期对分馆加以考核或评估。

A 馆负责人认为这次合作很有意义:“我们这个试点主要基于《条例》,广图和万科已经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的共识,我们提供场地,广图提供配套指导,我们是相辅相成的……这完全是公益性合作,对于万科,开办图书馆没有任何盈利,反而是负支出的,但这对万科品牌成长是加法,是正能量。……我们需要跟政府进行一个资源性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社会力量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我们这个图书馆从牵头到落地,只花了一个月不到,主要归结于两方的效率……包括场地、选址、设计、装修等,完全放权给万科,政府不会多加干预……图书馆主要为我们提供图书和人员培训”。这种合作模式在万科负责人看来是完全成功的,并会继续推行,他谈到未来发展时说:“现在新开的楼盘都愿意和广图合作,这和广图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万科也愿意配合他们的理念,这对我们双方都属于一种加法。”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社会力量需要具备一定实力以承担较大的投入,包括场地、人员、日常管理运营等支出。虽然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机构,不产生任何盈利,但参与建设图书馆带来的隐形回报是不可估量的:它有利于社会机构行使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和知名度,进而产生利润。这对图书馆方、社会力量方以及读者都是共赢的。由于该模式下双方能够各取所需、互利共赢,且操作性强,目前广州地区的社会力量与图书馆合作多采用该模式,实施效果较佳。

3.2 政府购买式

目前广州地区仅B 馆采用这一方式,由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以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引入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B 馆初建时编制较少,南沙区政府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理念,提出社会化运作公共文化服务的改革[13]。

为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广东采联采购招标有限公司受南沙区文广新局委托,对B 馆服务外包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外包项目内容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及维护、报刊装订、流通服务等全部基础业务;2011年、2014年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连续两次中标,对B 馆实行整体服务外包管理。B 馆负责人认为服务整体外包满足了该馆的服务需求:“我们文化中心只有6个编制,除了图书馆,还有文化馆、体育场等需要管理,工作量太大,精力不够,只能通过服务外包来完成图书馆的工作……对于经费不多、人员不足、体量不大、群众需求不是非常高的本馆来说,服务整体外包基本上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在政府购买模式中,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公开招标,将整体或部分业务完全外包给专业化服务机构,专业性服务机构投标中标后,双方签订合作合同,落实双方的合作内容,社会力量方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专业性服务。与协议合作式不同,政府购买模式中的合作对象为专业性服务机构,它是通过中标的方式获得利润,进行有偿合作。

在这一模式下,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将图书馆全部或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性服务机构,一方面,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基本达到专业化业务水平,解决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困境;另一方面,外包商能够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对双方来说是互利共赢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双方由于立场、理念等存在差距而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监督和协商解决问题,才能维护平等的合作关系。B 馆负责人谈到:“我们(图书馆方)认为他们的服务不到位,要求他们配备18个人,他们只给了15、16个人,服务跟不上……他们觉得利润不高,要求提高经费,今年的经费比去年涨了1 倍。”B 馆由于三年一次招标,原外包公司撤离时带走一批管理人员,新中标公司管理人员需重新进行培训,若交接工作不到位,图书馆管理容易出现问题。针对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协商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维护长期健康的合作伙伴关系。

3.3 专业改造式

专业改造式即社会力量独立办馆,经专业化改造纳入总分馆体系。C 馆始建于2014年4月,由澳门同济慈善会筹资,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满天星公益”)与海珠区图书馆、华洲街道文化站、龙潭村村委合作,是在广州流动人口社区建立的第一家社区图书馆[14]。“图书馆之城”建设计划启动后,海珠区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借阅设备、队伍建设等方面对C 馆进行专业化改造,纳入海珠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引导C 馆的管理更趋专业化规范化,开启了图书馆、街道、公益机构三方合作运营公益图书馆的新模式[8]131。

在对C 馆进行专业改造过程中,C 馆签订四方协议,包括满天星公益、海珠区图书馆、华洲街道文化站以及澳门同济慈善基金会,四方主体的责任分别为:满天星公益安排专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长期管理C 馆,同时招募大量志愿者参与服务,包括日常运营、阅读推广活动等;海珠区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专业设备、馆员培训等专业指导;华洲区街道文化站提供场地和社区维护;澳门同济慈善基金会是C 馆全年运营的资助方,签订三年协议,每年提供约20 万元的运营费。在资助过程中,基金会相关项目人员会针对C 馆进行全面评估。四个责任主体分工明确,互相监督,促进该社区分馆的长期有效运营和发展。对于这四个责任主体的关系,C 馆负责人不认为存在矛盾:“C 馆是满天星公益的一个社区图书馆项目,主要是满天星公益在主导,后三方只能够在我们运营过程中提建议或者提供支持,他们不能干预满天星公益在管理C 馆的一些计划,满天星公益希望C 馆能够拥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不受到政府过多的干预。”

C 馆原为民办公益性图书馆,本身有一个借阅系统,在纳入海珠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后,仍保留满天星公益借阅体系,新增海珠区图书馆借阅系统。对于存在两个借阅系统,C 馆负责人认为并不冲突:“我们馆内分有两个不同来源的图书,分别是满天星公益和海珠区图书馆的书,海珠区图书馆的书在他们馆的借阅系统上借还,满天星公益的书在原来满天星公益的借阅系统上借还。……目前来说,满天星的借阅量更高一些,满天星的书偏向童书类,更受孩子的欢迎。”对比两方借阅量,海珠区图书馆的借阅量相对较低,需要面向读者群体进行细分服务,提供适合该群体的读物,满足读者需求。

专业改造模式中,图书馆原为社会力量自主建设运营的图书室或资料室,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方与社会力量协商,将原民办图书馆经过专业化改造,改造的内容包括整合图书馆资源、制定专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开展读者调研以满足读者需要、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等[15],以达到《服务规范》的标准,并将图书馆纳入通借通还系统,纳入总分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力量始终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与协议合作式不同,该模式下的图书馆原来是社会力量的一部分,经过图书馆方的专业化改造,转化成总分馆体系中的一部分。在该模式下,一方面原社会机构附属下的图书馆经过专业化改造后,仍保留民办图书馆特质[16],产权为民间私有或属于公益产权,在运行上有非营利性,在管理上有自治性,在人员上有志愿性,在利益上体现公益性;另一方面又具备公共图书馆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特点,为图书馆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4 社会众筹式

社会众筹式即社会众筹募集资金建设分馆。社会众筹式是在协议合作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社会力量与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政府提供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图书馆,负责图书馆日常开支。在协议合作式基础上,社会力量方通过发动公益众筹、公益创投,利用众筹等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吸引社会民众参与图书馆建设。

D 馆作为广州市首家7 天×24 小时全天候对外开放服务的图书馆分馆,实行“政府补给+自主运营+ 社会众筹”的运营模式,以“文化共享、科技创业”为核心,设立共享沙发客、共享健身房、共享朗读吧、共享创客中心,带动11家企业和273 位社会人士参与众筹,众筹资金超过40 万元。通过众筹方式招募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管理,为创业者和居民提供24 小时的图书阅读、娱乐健身、咖啡简餐等服务[8]122。

在D 馆建设初期,作为建设主体的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依托其企业资源,发起众筹,向周边企业募集资金或资源,参与D 馆建设。作为回报,参与众筹的企业可以将其产品或企业资料放置在分馆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创造隐性回报。比如,众筹初期加入的绿植培育公司,D 馆负责人解释双方合作关系时说:“他给我们提供了所有的绿植,包括创新产品‘养花神器’,他摆在图书馆里,我们给他贴上标签,上面有他们公司网上商城的二维码,有人感兴趣就可以扫码来购买他们的产品了。”而发起众筹建设图书馆的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D 馆负责人认为收益大于支出:“我们在日常运营中要承担一些费用,但是图书馆给我们带来了人气,我们也有了名气,咖啡收入也提高了,各方媒体都来报道这个图书馆,这对公司来讲是有帮助的,远远弥补了我们的投入成本。”

D 馆负责人认为“政府补给+自主运营+社会众筹”运营模式可以复制,但风险大:“每一个社会力量,都有自身诉求,只有结合诉求,才能够真正吸引其参与进来。在合作过程中,一要思路开阔,创新众筹方式;二要有资源导入,保持稳定的合作对象;三要有公益性的合作心态,不能想着盈利……在复制过程中,运营和管理团队要保持图书馆的开放性,但这个过程也是有风险的。”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协助文广新局推广这种模式:“现在想进一步在社区中推广这种模式,我们的运营模式很清楚了,我们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带一些创业项目进去,把图书馆办起来。”在面向企业众筹过程中,以各种形式满足企业诉求,保持公益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让众筹式图书馆“活”起来。

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众筹参与建设在广州地区是首创,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规范的程序模式。D 馆在众筹过程中没有采用众筹平台,没有签订具体协议,也未形成具体的众筹项目,仅为企业自发众筹,仅在建设初期进行众筹,没有成立基金会对众筹资金进行管理。在探索过程中,需要将以上内容进行规范化,让“公益众筹”“公益创投”发挥其最大效用。

4 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合作机构配合度不高,未能践行服务理念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组织,不能给社会力量方带来直接利润收益,在这一非营利性合作过程中,若营利性机构的诉求难以满足,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导致服务未达到统一规范,严重时甚至导致合作终止。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过程中,合作对象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D 馆负责人深有体会:“有些企业参与图书馆建设时,前期可能热情很高,但是他建图书馆,可能只是想把环境升级一下就可以了,并不是真的欢迎其他市民到他那里去看书……有一些机构建好图书馆后,一星期只开馆一天……比如和珠宝商合作,珠宝商是完全逐利的,如果图书馆没有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就不愿意做了。”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如果没有深入调查和了解合作对象的背景和合作目的,难以维持健康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亦难以实现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服务。

4.2 人员流失率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低

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自社会力量方,运行过程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工作人员不稳定,导致部分工作衔接不畅;待遇等较低,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工作人员学历较低,专业素养不高,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B 馆采用政府购买方式将服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机构配备的专业人员质量难以过关。B 馆负责人认为人员配备难以实现高质量服务:“(配备的工作人员整体质量)不怎么样……这不是一个长远之计,服务外包三年一招甚至一年一招……今年是这家公司,明年可能就换那家公司了,不可能完全把以前的工作人员全部留下,人员流失很快……工资待遇各方面也不满意,做几个月可能就走人,又要重新招人……图书馆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不多,我们馆真的很缺这方面的人才。”

4.3 一些分馆服务单一,总馆支持略显薄弱

一些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的分馆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成效突出,如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儿童公园分馆建筑面积约700 平方米,依托儿童公园资源,定期开展亲子绘本故事会、展览等活动[8]116。但有些分馆缺少读者服务经验,服务内容单一,多为读书会,吸引力低。A 馆负责人表示提供读者服务存在困难:“我们一般很少接活动,一般只会搞一些简单的读书会或者书签制作等活动,……宣传活动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广图的微信公众号来宣传。”区域总馆为社会力量合作分馆提供的服务活动支持力度不足,辐射范围有限。

5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广州经验

5.1 建立互利共建机制,提供开放性合作平台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分馆,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开放性平台,通过标准化建设、项目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8]115,整合社会资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合作过程中,社会力量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形象,实现互利共赢。广州图书馆秉持“实现普遍、平等、免费、开放、便利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原则,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公告,邀请社会力量合作建设图书馆。在合作公告中,除了说明合作共建的标准和服务内容外,还展示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效益较好的分馆图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在区级图书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黄埔区图书馆亦摸索出值得借鉴的经验。该区结合产业园区、大型企业聚集特点,推出“政府主导资源补给+企业园区自主运营+社会参与”的企业分馆建设模式,结合园区、企业特点实现政企合作,先试点或铺开园区企业建设的方式,构建黄埔区图书馆总分馆创新服务体系。

5.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条例》第23 条指出:“公共图书馆新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聘……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业务要求,建立和健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规划》要求发挥中心馆、区域总馆及图书馆行业组织作用,以广州市图书馆学会为平台,中心馆每年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不少于42 学时,区馆负责镇(街)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提供不少于2 次、12 学时的课程培训。此外,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签署协议,面向图书馆在职人员,联合培养图书情报专业硕士[17]。

广州在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过程中,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分馆的从业人员亦需加强培训,鼓励其深造,提供标准化专业化服务。B 馆负责人表示:“我们经常到市里开会,都把馆员带上,像市馆、省馆学习,每逢周一闭馆,我们都会开办一个小的培训,这都是必须的。”除定期培训,还鼓励馆员继续进修:“我们也希望他们(提升自己),比如像大专(毕业)的,我就经常鼓励他们去读本科,这对他们有好处。”

5.3 坚持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条例》指出,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分馆时,需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物流”的标准原则建设图书馆,在馆舍面积、阅览面积、藏书量、开放时间等的建设中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实现通借通还,以期满足读者用户的阅读与休闲需求。广州图书馆2016年推出“伙伴计划”[18],面向社会相关主体征集合作伙伴,共建广州图书馆示范性分馆,以期推动并引领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相较于一般性分馆,示范性分馆的建设标准更高(见表5)。该举措有利于通过建设示范性分馆,发挥领头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化分馆建设,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方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从而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表5 一般性分馆与示范性分馆建设标准对比

5.4 贴合社会力量及社区,打造“第三空间”

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随着时代发展越发突出,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场所,更是一个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学习、交流的地方,图书馆应成为社交和知识创造空间,其作为交流场所的价值需要不断挖掘[19]。在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过程中,一些社会力量合作分馆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及社区民众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活动开展形式,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活动和品牌。以协议合作式建设的黄埔区图书馆华新园分馆,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区,在开展阅读服务时,该分馆贴合其园区人员需求,除流通服务以及举办阅读交流、路演、文化沙龙、培训讲座等读者活动外,还作为华南新材料创新园的服务对接平台、活动对接窗口和众创空间聚集点,开展政策发布、产品展示、商务交流、技术对接、项目申报、政策、金融、法律、财税咨询等增值服务,成为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载体,惠及园区、周边企业以及社区两万多名员工和居民[20]。以专业改造式模式建设的海珠区兴仁书院分馆,结合流动人口为主的社区特点以及公益组织的特点,招募并培训专业的志愿者团队,长期负责组织面向青少年或亲子互动的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与社会机构如银行、教育机构、学校等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者活动,形成了亲子故事会、知识艺术课程以及阅读体验日三大品牌活动[14]。

5.5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

广州市文广新局2017年8月推行《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对广州市行政区划内市、区、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分馆)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管理、服务以及其他重点评估事项,评估结果作为被评估对象年度考核的参考,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分馆同样按照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评估。另外,在《广州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广州市区级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图书馆的服务”中均设置二级指标“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建设”,从“社会捐赠”“社会合作”“志愿服务”三方面来评价图书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情况,强化市馆、区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意识。

6 结语

广州“图书馆之城”在建设实践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原则,以政府主导为前提,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共建图书馆,以财政小额的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大额的投入,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以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8]114。在取得突出效益的同时,需要注意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产生的问题,如资金链断裂、人员流失、服务活动欠缺,同时要加强对服务提供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和对服务成果的检查验收,签订长时间合作协议,避免频繁更换合作的社会力量对象,保障图书馆长久健康稳定运营,实现社会力量与图书馆的持续有效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分馆众筹力量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众筹
麦唛力量 (一)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孤独的力量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怀疑一切的力量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