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业不忘初心的基层畜牧人—河北省赵县农林牧业局家畜改良站站长于伟杰事迹介绍
2019-05-05王志刚,田莉,陈强等
于伟杰,男,42岁,助理兽医师,河北赵县人。1996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2012年取得河北农业大学兽医专科(自学)毕业证书,2017年取得家畜繁殖工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他从事畜牧技术研究推广22年,现任赵县农林牧业局家畜改良站站长。他先后获得2000年度“河北省黄牛改良先进工作者”、2005年度“河北省基层畜牧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2017年度“河北省技术能手”“石家庄市牛人工授精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获河北省第二届牛人工授精技术大比武活动第二名。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家畜繁殖员)中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撰写的论文荣获石家庄市畜牧水产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的地方标准荣获石家庄市畜牧水产科技进步三等奖。
秉承师训,毕业后于伟杰选择了奶牛服务业,致力于奶牛、黄牛的配种改良和反刍兽的疾病诊治工作。他扎根基层,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基本准则,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搞好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踏实做人,勤恳做事,奶牛改良工作在老百姓口碑相传中逐步展开,受到奶牛养殖户的好评。他也为县域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随着工作的开展,于伟杰越来越感觉到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增强工作效能的重要性。他一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他扎实学习业务理论知识,紧跟现代技术发展。通过几年自学,他于2012年取得了河北农业大学兽医专科毕业证书。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他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他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将帮助养殖户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他边干边总结,虚心向同行学习,吸取同行的长处为己所用,对同行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也会及时婉言相劝,并引以为戒。同时,向书本学习,他订阅了相关的期刊,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还向北京奶牛中心、上海光明牧业等有业务往来单位争取到了他们的内部期刊,及时掌握行业的新动态,将更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引领奶牛养殖户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奶业现代化做了大量工作。此外,只要涉及奶牛方面的培训,他都主动参加,他始终认为,任何一位培训老师肯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哪怕一次培训下来仅接受一句对自己有用的话,也是收获,将使自己受益终身。几年来的学习,使他积累了广博深厚的知识,更提高了技能。
二、履职尽责,身体力行
在奶牛、黄牛的品种改良工作中,赵县自2003年以来开始实行冻精、液氮的统一管理,特别是奶牛冻精的管理尤为重要,严禁私自采购,杜绝私交滥配,主要是为防止近亲繁育,尽最大可能发挥优秀种公牛的遗传潜力,提高奶牛后代的生产性能。几年来,于伟杰一直将近交系数控制在4%以下,尽最大努力规避了近亲交配对奶牛生产造成的风险。
1996年,于伟杰在国营大曹庄农场开展生产实践时,第一次接触到了奶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已在全国应用多年,但在赵县还是空白。他第一次体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第一次对知识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经由他,这项技术得以在赵县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奶牛、黄牛良种繁育的步伐。
掌握牛人工授精技术,首先需要准确掌握牛的发情鉴定技术,确定适宜的配种时间。为此,于伟杰深入奶牛养殖场,认真观察奶牛发情的外部表现,对确定发情的奶牛再通过直肠触诊卵巢,根据卵巢上卵泡的发育变化,确定适宜的输精时间,尽量提高受胎率。通过几年的工作,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在赵县如火如荼地应用展开,奶牛良种覆盖率逐年提高,现已达到100%,后代奶牛产奶量由最初的平均日单产十来千克上升到现在的二十七、八千克,让奶牛养殖户实实在在得到了良种带来的效益,为进一步实现奶牛养殖业“一低一高”(奶牛总体养殖量下降和牛奶总产量逐步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奶牛养殖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基础保障。
2016年,于伟杰开始接触并学习奶牛繁殖新技术—“胚胎移植”。自然情况下,每头成年母牛每年仅能繁育一头犊牛,而超数排卵、性别鉴定和胚胎移植相结合,则能使每头优质母牛每年拥有十几头甚至几十头后代犊牛,最大限度地挖掘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增强其繁殖效率。这一方面可以快速扩展建立高产核心群,加快群体遗传改良进程,另一方面可以省去进口活畜的烦琐程序,规避疫情风险。虽然胚胎移植技术有诸多的优点,但胚胎移植的操作程序相对复杂,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国内以养殖为主的中小型规模牧场和奶农基本不了解胚胎移植。为熟练掌握此项技术,需要首先学习观察、熟悉牛的状况,以便让它配合工作;然后通过直肠触检,检查牛的繁殖情况,这是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工作的前提。通过不断地提高检查数量,成千上万次摸索、练习,于伟杰逐渐驾驭了这项工作,将经验转化为行动,为发展现代奶牛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6年,赵县开展了高产奶牛胚胎移植项目,他通过积极组织受体牛场、准备移植牛源、协调胚胎移植单位加紧开展工作,保障了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
面对牛肉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在黄牛的品种改良上,他首推以西门塔尔牛做父本杂交改良当地黄牛,进一步加大后代基础母牛的体型,杂交三、四代后,应用夏洛莱等进行级进杂交,避免难产,提高了犊牛成活率和酮体产肉率。
为避免生猪良种引进步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从2017年开始,于伟杰在赵县主导开展了生猪精液的统一管理工作,依托一家市级种猪站,开展定点引种,每天引入当天采集的种猪精液。在养猪集聚区下设两个分站,便于养殖户就近选用。生猪改良提高了商品猪的瘦肉率。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生猪精液销量与日俱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开拓创新,提质增效
“畜牧要发展,良种需先行,良法是保障”,“良种”和“良法”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为适应新时期“绿色养殖、健康养殖”的新形势、新要求,于伟杰积极开展TMR饲喂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奶牛疾病预防上,他积极开展中医中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目前中药预防奶牛乳房炎已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在奶牛繁育上,他与北京奶牛中心、河北品元畜禽育种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深入奶牛养殖场开展奶牛的线性鉴定,加强奶牛的选种选配,提高了奶牛品种改良效果;他还积极推进生产性能测定在奶牛养殖场的应用,全县泌乳奶牛依托河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这一平台,每月进行测定,根据测定报告制订改进措施,用于指导牛场生产,保障了牛场效益最大化,做到了奶牛场的提质增效。
四、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于伟杰负责全县奶牛、黄牛、生猪的品种改良。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没有离开过生产一线,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粪,无论走到哪儿,身上都有一股牛粪味儿。恶劣的工作环境锻炼了他吃苦耐劳、刚强坚毅的工作作风。
2008年以前,赵县奶牛养殖还处于一家一户饲养阶段,养殖户一个电话,于伟杰总是随叫随到,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真正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2008年后,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出现,发现了一些群发疫病暴发的苗头。为此,他深入奶牛养殖场,帮助制订了相应的免疫程序,配合县疫控中心开展了“两病”检测和净化工作,遏制了一些恶性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
作为县改良站负责人,于伟杰还担负着全县配种员的管理工作。几年来,他始终坚持“传、帮、带”的工作方针,每年分三至四次把全县配种员组织起来,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宣传新知识,讲解新技能以及配种员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确保配种员的人身安全,解答他们在业务上遇到的问题,积极吸纳年轻配种员的加入,为品种改良事业的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于伟杰从事畜牧良种推广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回首过去,他说:“一要学点真本事,只要精通一门技术,就不会被社会淘汰;二是多做事,少抱怨,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要在抱怨中一事无成;三是围绕主业做实事,利用平台抓机遇。总之,要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展望未来,品种改良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改良基础上进行种间轮回杂交,固定,逐步培育自己的当家品种,彻底走出‘引种——退化——再引种’怪圈,仍将是家畜繁殖员长期的、共同的奋斗目标,甚至需要两代人或更多代人去完成这一梦想,同时保种工作也将是下一个工作目标,不要让几千年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秀种质资源在我们手中挥霍殆尽。”这,就是他一个基层畜牧人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