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处理

2019-05-04林贝黄喜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

林贝 黄喜珊

〔摘要〕对不少教师来说,如何处理课堂中预设性与生成性资源的关系是教学生涯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小学心理课为例,旨在探索课堂中如何科学地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资源的关系问题。首先,明晰了课堂上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概念,对两者的关系作了归纳;接着,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小学心理课堂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上了具体的例子说明。

〔关键词〕预设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小学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24-05

心理课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发挥团体动力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一种活动课[1]。其精妙之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开放、安全的氛围中充分互动与分享,有效提取互动中生成的信息,不断推进活动走向深入。因此,过分追求预设性资源而忽视生成性资源,或者过分追求生成性资源而忽视预设资源,都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新入职的心理教师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遇到学生的回答与教师设想的答案不相符时,容易习惯性地否定或忽略学生的答案;教师提问时遇到学生答非所求时,不懂得及时调整提问方向;对于课堂中突然出现的“意外事件”,不知道如何处理;对于学生的回答,给出的评价或鼓励非常相似;上课时遇到学生积极性不高时,没有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生成一些感受或想法;过分依赖教学媒体,如遇到电脑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热闹但秩序混乱;学生仅沉浸于游戏活动中,没有从中获得应有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改变……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处理好课堂中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有的问题在于过于重视课前预设,不重视课中的生成;有的问题在于过于重视生成,造成预设性资源在课堂中的严重缺席。

一、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的内涵及关系

所谓“预设”,即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预设要明确五个问题:这节课教什么?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师提供什么材料?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里,如何提问?期望学生怎么回答?[2] 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实际出现的“新情况”。生成性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预设产生的现象,另一类是不曾预设到的现象[2]。

如前所述,预设性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假如处理不妥或失衡,对一节课的效果将产生较大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听课评课的观摩学习与反思,对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1)预设性资源是生成性资源的基础和保障。心理课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心理教师应在对活动目标、学生身心特点、学习资源等各种要素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开展教学,预设课堂中可能的生成资源,使心理课更具方向感。

(2)生成性资源是预设性资源的补充和升华。生成性资源能够进一步完善预设方案,丰富课堂内容。通过课堂的生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深入分享和交流,不断丰富情感体验,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这是师生在课堂中实实在在的收获,是提升心理课有效性的关键[3]。

(3)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了教学预设只剩下生成,课堂就会变得松散没有主线,教师授课则会信马由缰,完全按照自己临时的想法来教学,这样的生成会变成无意义的生成;如果完全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因此,心理课堂的教学既需要教学预设,也需要现场生成。

下文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课堂实操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二、课前预设性资源的准备——精彩生成性资源的保障

要准备好預设性资源,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学生,设计弹性方案,为生成性资源的展示创造空间。

(一)明确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情境

小学心理课面向的是小学生,教师平时需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多与各科任教师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有什么烦恼和困惑,这样才能发现热点,找到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在明确目标后,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营造情境,一个好的情境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深入下去。例如,我们在“神奇的心理暗示”一课中的设计。

神奇的心理暗示(六年级)

【辅导目标】

(1)知道心理受暗示是每个人的特征,且程度不一样。

(2)体验心理暗示的神奇力量,能够区分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3)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学片段】左手or右手

教师:老师想邀请一名同学上台,他需要闭上眼睛并且配合老师做一些事情,哪位同学愿意上来?

教师念指导语:请你闭上双眼,双手水平伸直。想象现在老师在你的一只手里放了一个硬币,但不要告诉老师是哪只手,请你一直想着放硬币的那只手。现在,老师往那只手又放了很多很多硬币,硬币很重很重,那只手也变得很重很重。

教师猜测并说出学生心里认为硬币放在哪只手上,学生判断教师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师:为什么我能够猜出他心里的想法呢?

学生讨论并且发言。

教师:其实,并不是老师能够看穿同学们的心,而是因为“心理暗示”的神奇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神奇的心理暗示”。

【设计原理】该片段是团体热身的游戏体验,教师通过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对心理暗示有一个感性认识,继而对心理暗示产生兴趣。

(二)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发展需求

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需求的掌握是设计心理课的重要前提。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但从小一到小六,不同年级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刚上心理课时,笔者曾经尝试将同一份教学设计用于两个不同年级的班,课堂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编制出一套适用于各个年级的课程体系,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能生成更丰富的资源。(见下页表1)

(三)设计弹性方案,创造生成空间

富有弹性的预设能够为生成创造空间。弹性的预设包括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预设的目标、教学过程都可以根据课堂中的生成情况有目的地调整。另外,课堂当中也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电脑坏了,无法使用课件上课,部分学生被科任教师叫去补课,导致学生数量少了;学生受上一堂课的影响仍然沉浸在该情绪当中等。此时,灵活调整活动方案,才能让课堂变得有活力和生命力。例如,我们在“挥别母校,走进中学”一课中的设计。

挥别母校,走进中学(六年级)

【教学片段】

1.我记忆中的校园;2.我记忆中的老师;3.我记忆中的同学。

【设计原理】该片段处于团体转换阶段,教师的预设是让学生回忆在小学校园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老师和同学。该环节只设计了方向,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演、角色模拟、语言等方式自由表达出来,没有过多的预设,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三、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动态舞台

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的四十分钟是展示教师才华的重要时刻,教师个人良好的教学素质也将在这几十分钟里得到充分体现。为了使课堂中的四十分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动态舞台”,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角色定位,营造“生成气氛”

教师在心理课上应该营造一种安全、和谐、开放的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都有话可说。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不评论、不劝告,做学生心灵的倾听者、自我探讨的促进者。此外,心理教师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通过接纳、同感、鼓励、关注等技术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1]。

1.接纳。当学生出现不同想法时,心理教师应先放下自己的价值标准,以开放、尊重的姿态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心理课与其他课的不同之处,是心理教师要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尽量保持价值中立。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心理教学研讨会,观摩了心理名师王天文的示范课“尊重每一个生命”,她对“生成”的巧妙处理让我深受启发。

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学片段】选择你喜欢的水彩笔颜色,写下你觉得与生命有关的词语。

【学生生成的内容】活动过程中,多数学生选择彩色,其中,有个学生用黑色笔写,被周围同学质疑后,立刻换了一支彩笔。

【教师处理方式】在分享环节,王天文老师特意请该学生分享。这名学生说到,他原本选的是黑色,因为他喜欢黑色,但同学们都说黑色不好,在集体压力下他就改成了红色。王老师温和地看着该学生,问:“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呢?”“尊重每一个生命。”“是的,尊重每一个生命。当其他同学和你选择了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词语时,不正是体现我们尊重他们的时候吗?”

【教学结果】学生们恍然大悟,自发地给王老师和该学生鼓掌。

2.同感。就是把倾听到的内容通过感同身受的理解,以一种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反馈给学生。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自然地流露出与学生同步的思想与情感体验,表现出因学生的高兴而开心,因学生的困惑或不快而担忧,甚至体态语都尽量做到师生同步。

3.鼓励。心理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不同见解,敞开心胸说出心里话。为了营造安全开放的团体氛围,教师可以这样说:“ 谢谢你愿意把真心话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为他保密。”通过类似的话语,既鼓励发言学生,也提醒其他学生遵循保密原则。

4.关注。心理课上,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通过密切和积极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状态,并给予帮助和引导,开拓生成。

(二)抓住生成点,讓思维走向开放

不同班级有不同风格,每一个班级生成的东西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预料不到,但这些都是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心理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觉察力,把握好生成点,学生的一个举动或非言语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讨论的切入点。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归纳出以下几个生成点。

1.质疑点。即学生在课堂当中生成质疑。例如,我们在面对五年级学生执教“学会宽容”一课时,遇到学生提出的质疑点。

学会宽容(五年级)

【教学片段】教师提问:“宽容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预设】(1)有宽容,才有快乐;(心理健康方面)

(2)有宽容,才能和谐共处;(人际关系方面)

(3)有宽容,才有创造和成功。(学习工作方面)

【学生生成的内容】多数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回答了宽容的意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为什么要宽容呢?这样只会被人欺负。”

【教师的处理方式】教师说:“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的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太宽容了会吃亏、会被欺负。”接着,教师抛出新的问题:“同学们认同这个同学的说法吗?”

【教学结果】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小结:“我们需要宽容,但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绝不是放任、纵容、消极的无所作为!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判断是否需要宽容。”

2.闪光点。即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创造性想法或感受。学生想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甚至连教师都想不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引导学生找出自身潜能中的“闪光点”,巧妙地捕捉这些生成资源,灵活调整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小学心理教师,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年级讲同一个主题,并用一个教学设计给同一个年级的六个班级授课。发现每个班级学生的课堂风格都是不同的,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我的身体会说话(四年级)

【教学片段】情景表演

教师带领同学们带着许多礼物去看望聋哑学校的孩子们,陪他们上课、做游戏,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即将分别时,孩子们非常感激这些大、小朋友们,舍不得他们离去。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前去探望的学生,你会用哪些身体语言表达你此时内心的不舍之情?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
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策略
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解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变“生成性资源”为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