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2019-05-03赵越
赵越
摘要:任务教学法是知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成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信息深度加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与体验能力。将此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任务的难度以及价值目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任务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教师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精心设计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将任务与情境融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任务教学法的实质目的是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目标,科学设置针对性强的任务,同时还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将任务与教学情境融合起来进行,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相乘的算法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景,指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由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过程,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听,找出其中的算法漏洞,教师板书学生出现的错例,给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引导学生采用估算的方式来排除错误的计算结果,有的学生借助了之前整十乘法的知识,挑选出了错误的结果,有的学生讲出了正确的计算结果。接下来给学生布置探索计算两位数相乘全部过程的任务,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刚才的错题错在哪儿,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将全部正确的解答方法总结出来,观察其中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得他们进一步掌握算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设置开放型的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
任务教学法并不仅仅是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还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将这些内容有效地融入到任务教学法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画三角形的任务,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才叫三角形,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加深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互相纠正,教师适时地抓住这部分的生成资源,纠正错误的说法,真正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为学生探索三角形性质的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高的特点:从顶点出发到对边的垂直距离计划三角形的高。指名兩位学生上台,一个拉三角形,一个拉四边形,其中拉变形的获胜,比赛完成后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物体根本无法变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这样就让学生在操作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入探究的层面上。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并且对知识的掌握速度非常快,有效地发挥出了任务教学法的作用。
三、依据学生学情合理设置任务难度,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应设定难度相当的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例如《梯形的面积》中,组织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自主尝试并完成梯形面积的推导,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模型,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教师提出问题: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部分学生会想到与上下底和高有关,这样他们就有了推导出面积公式的初步想法,之后便让学生进入到验证环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明确了探究任务的目标和方向,组织学生在观察、比较、判断、反思中生成知识,促使他们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任务教学法,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通过巧妙设定任务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过程,深化了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露.渗透任务教学法,点亮数学课堂[J].亚太教育,2019(05).
[2]李秀玲.浅析任务教学法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
[3]牟立华.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