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玉山的激情岁月

2019-05-03夏学海

湖海·文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玉山

夏学海

引言

陆玉山:1924年出生于苏北响水县陆集村,17岁加入共产党,任乡农救会长,黄圩区委宣传科长,区委书记兼区长,是苏北闻名的抗日兄弟团成员。建国后历任滨海县共青团书记,盐城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省手工业局供销处处长, 江苏省第三届党代表大会代表,建湖、响水县委副书记、阜宁县人大副主任等职,1985年离休,享受厅级干部待遇。

在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中共江苏省委组建“张黄六工作委员会”,任命陆玉山为工委书记。他带领17位工委干部在自然条件最差的“张黄六”地区闹翻身,他们以自强不息、艰苦俭朴的群体努力和共克时艰的奉献之心,生发出广大民众澎湃的内在动力;他们用足够的顽强和勇气,为改变这里的自然环境,土壤条件,探索出了一条苏北平原治水治碱治风沙、栽稻种棉植林带的发展农业的开创之路,如今,当地农民称他是“陆稻人”“草根书记”。他是一位对党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实践者。

写作《草根书记》这本书,最初的动议应是二十年前的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了。这次重新撰写的缘由是在一次迎新年团拜会上,大家在拉家常、说变化、谈往事中,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陆玉山,追忆这位已经仙逝二十多年的老干部、老前辈。

老一辈人为响水这片土地的奉献,绝不能只是现在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有责任把他们的业绩记载下来,让他们的业绩像稻粒一样留在大地上,成为教育后人的滋润营养,成为警策后人的课本教材,这也是我们对他们那一份与民情相连、与民意相依的荣光事业传承的最好选择。于是,大家相商形成共识,写一部“张黄六”地区巨变的传记史书,记述那里“苍茫永恒的大地”,诉说“一粒米撑起一片天”的故事。纪念出生“草根”的“张黄六”工委书记陆玉山同志,以及那一个时代那一群为之奋斗的人。

这就是写作这本书的缘起。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采访写作,这本定名为《草根书记》(陆“稻人”)的长篇报告文学终于成书。

现在,我们以跃动的方式,行进在复兴中国梦的阳光大道上,是否看到在“张黄六”地区,以至于更大的地区范围内,有多少河流没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影子,有多少土地没有那个时代干部群众的汗水,“张黄六”是革命老区,有多少“车辚辚,马萧萧”南征北战的记忆,历史和植根在大地上的树木一样,没有相同的年轮,没有相同的叶片,但都有存在的价值。

一个“小小张黄六,直通华东局,穷得叮当响,中央也明白”的地方,从前朝后汉,有多少统治者像中国共产党人这样为此呕心沥血,为其精准扶持,为其八方给力,陆玉山及其“张黄六”工委只是其中的一员一群而已。

历史是长河,永不停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凡人还是英雄,故事总有谢幕时,而历史是没有结局的故事。很多事情到后来才会慢慢的清晰明亮起来,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内生动力。在习近平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指引下,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大氛围中,“张黄六运”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仍在继续,只是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新的体验,全新的实践,生气蓬勃、生机盎然、生龙活虎的好戏还在后头。

1.激情支前

涟水战役。

前方部队打的惨烈,后方支前的民众也是热血贲张。

在距离涟水城向东80华里滨海县黄圩区,区政府一干人等正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落实民工支前事宜,一保、二保、三保、四保……保长都来了(当时,这个地方区以下行政组织仍是延用国民党旧政称谓。)他们接受了任务,各自回乡保做准备去了。

区委书记嵇培伍心里想,涟水保卫战已经打了好几天了,双方都打红了眼,敌人的飞机大炮是不认人的,危险性很大,就让副书记陆玉山守在区里。他说,小陆,这次支前你就不用去了,在家当后勤,随时保持和我们前方联系。

区长熊国香接着说:我同意书记的安排,小陆,这次你就当后勤,我和培伍同志一起上前线。

陆玉山一愣,迅速收起他那一贯快活乐趣的笑脸:两位领导,我正年轻,才应上前方支援部队。我可以推小车子,我可以抬担架,再说打鬼子时期,咱就是由共产党员季梅、周玉珍领导的了抗日兄弟團成员,我一定得上前线呀!

陆玉山激情昂奋,左磨右磨,书记、区长同意他加入支前领导小组,一起去涟水做支前服务工作。

1946年10月10日,在黄圩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支有二百多人组成的民运支前队,在区委书记嵇培伍,区长熊国香,区委副书记陆玉山的带领下,向着战火纷飞的涟水城出发。

曾经担任过区宣传委员的陆玉山始终跑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讲故事、喊口号,为大家提神鼓劲。

支前队,快快走,

前面就到梁岔口。

支前队,加油干,

战场部队等子弹;

支前队,不息晌,

战士打仗要军粮。

支前队,鼓鼓掌,

打倒匪军心欢畅。

在行路当中,免得大家走哑巴路,陆玉山总是领着大家我一言你一语的开个玩笑、说个段子,逗个乐子。

队伍行走了一天,距离涟水城只有十几里路了,接到后勤司令部的通知,安排大家就地休息。

陆玉山跑到上风头,双手扣成喇叭状,大喊:“前面的二保、四保就近村庄住宿,后面的一保、三保继续赶路,到前面村庄休息。”这样尾队变头队,头队变尾队,就是为了明天的行进作准备。

可是,走在最后面的一保人员听到这个安排,立马有人提意见,明知我们在后面累死了,还要我们多走路,这不是有意拿我们玩吗?

陆玉山听到后面的人不愿继续向前走,放开嗓门大声喊:“大家不要闹宗派,今天晚上我们多走二里,明天就少走二里,这是一样的路程。”也许是风太大了,后面的人听不清说的是什么,有多事者以正传讹,说区干部骂我们是“孬种”,谁是“熊种”,站出来。民工们反诘道。

面对产生的矛盾,怎么办?

陆玉山不顾自己的劳累,又从队伍前头跑到后头,向大家解释,我是说大家不要闹宗派,不是说谁是“孬种”,这风太大了,大家没听清楚,这是我的错,请保长领着你们保的人向前面村庄继续行进,那里的老乡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住的地方了。

陆玉山这一解释,大家全明白了。

保長老何大手一挥:“走,工友们,向前走,向前走……”

2.冒死送军需

第二天,黄圩区的民运队在这个地方接受了苏皖五分区后勤司令部分配的任务,为前线部队运送弹药、粮草和抬担架护送伤员。

从那天起,民运队一部分人脚不停步,车不停载地来往于苏咀、北集、小李集、梁岔、麻垛等地,时而渡盐河,时而渡废黄河,时而渡六塘河,时而渡柴米河,为涟水保卫战运送大米、面粉、豆油、子弹和抬担架护送伤员等等。

一天,夜幕降临时,区队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趁着夜色,将一部分子弹送到城北纵队13团和15团的阵地。时间紧,任务重,险情大。区队决定挑选二十多名身强力壮的年轻壮劳力,以最快的速度从被我军严严控制的北门进城。陆玉山自报奋勇带队进城。十几辆小推装满了子弹箱,上面用山芋藤或者玉米楷包裹起来,每两人一辆车,互相轮换推车,急速向涟水城出发。

天上的星星忽明忽暗,夜雾似灰色的纱曼笼罩在大地上,什么都是灰色的,什么也看不清晰。只有废黄河岸一会儿一颗一会儿两、三颗照明弹直刺天空,在灰色的雾幕上戳出一个一个大窟洞,寒瑟的亮光向四处散开,不知是在寻找枪炮对决的目标还是演释实力的存在。

月上三竿,已经能听到涟水城内乱轰轰的嘈杂声和断断续续的冷枪声,这里侵淫着蹈火溅血、殊死拼搏的战争氛围。

陆玉山领着小分队,推着小推车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线快速进了城,一进城火药味更浓了,呛得人喉咙里痒痒的直想咳嗽。一忽儿照明弹又亮了,借着这个冷残的光束可以看到城里弹痕遍处,碎瓦颓垣,疮痍满目,一片凄惨景象!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对这块土地的蹂躏。

小分队将子弹箱交给守城部队时,已是半夜时分,部队首长说:“老乡们辛苦了!你们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说不定凌晨敌人又将反击攻城。”大家急急忙忙,有的把小推车都扔了,返回到安全地方待命。

他们刚刚出了涟水城,敌军的飞机又一次盘旋升空,在距离民运队不远的地方,扔下了几颗炸弹,接着涟水城里枪炮声骤起,在一串照明弹的亮光里,那座矗立九百多年的能仁寺妙通塔轰然倒地。

11月5日下午,在蒋匪军队快要逼近茭陵时,黄圩区民运队又一次接到运送军粮等物资任务。三十多辆小推车同时出发,人的脚步声,车轴磨损的叽咕叽咕声,响成一片,听得好远。为了减小声响,做好必要的隐蔽,三保保长张子成向区队请示把车上洋铁桶里装的豆油倒出一些用着告车油。

区长熊国香说:“这可不行,一两一钱也不能动,前方战士艰苦作战,本来食油供应就少,怎能乱用,另想其他办法。”

还是陆玉山头脑活络,他看到河边漂着一个破水壶,连忙放下车子捡起来,舀了一些水,拣了几个油泥块子揉碎用水调匀,权当告车油,浇在车轴上,这一招果然起作用,小车轮子滚起来快了,也不那么叽咕叽咕响了。

这时又有人想出一个似乎歪不正经的点子,大家都是男子汉,这打起仗来了女人都跑反了,也不要避什么嫌了,解小便就往车轴上冲,这也是给小车告车油,也可减少磨擦,缩小响声,有人一试,果真也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枪声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紧急。大家大步流星,争先恐后向前赶,在天亮之前赶到了茭陵,半天一夜共运出大米300多袋、面粉200多袋和一些白布、药品。

第二天带队的柳参谋不但表扬黄圩区隐蔽工作做得好,还把这两个完全被逼出来的草莽做法,作为经验向别的县区介绍。

3.奔赴陇海线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对国民军进行战略性反攻——淮海战役打响了。

在华中五分区支前司令部(盐阜区)的领导下,滨海县委紧急动员成立支前总队,韩培信任总队长,郭明孝任政委,汪发明、熊国香任副总队长。县以下按区、乡、村分别成立支前大队、中队、分队。运粮小车队由涟水的大东镇过六塘河,经宿迁、睢宁、会古,穿过津浦铁路到达安徽省境,送往前线。随后又奉命到徐州南转运玉米面,至河南境内。

此时,年仅23岁的陆玉山已经升任黄圩区委书记,支援前线和地方工作的重担全部落在他的肩上。他一方面组织民兵维持社会秩序、站岗放哨、防奸防特,看守粮库,承担护粮的属地责任;一方面挨家挨户动员妇女拐磨推碾,把麦子、玉米这些原粮打磨成面粉、糈子;并组织互助组、代耕队,为缺乏劳动力的军烈属和出征民工、民兵代耕代种,搞好生产,争取做支前模范。一时间黄圩区的大街小巷,家家磨盘响,户户忙军粮;男女老少齐上阵,支援前线打匪帮。

黄圩区支前分队“近水楼台”,五更天就装好了粮食,有大米,有面粉,还有杂粮糈子,每辆小车载运二、三百斤左右,整齐排列的车队在陆玉山“出发”的口令声中,大家挂上车攀,提起车把,迎着悬浮天际最为耀眼的北斗七星方向出发了。

车队一直向北、向北,太阳露脸时,车队已经走出三十多里了。

运粮车队民工、民兵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宿县以南地区,在驻地的第二天晚上,大家睡得正香,支前总队通讯员突然跑到黄圩区驻地把大家催醒说,有一批伤员急待抬走,以最快的速度运到战地医院抢救。这时,区长陆玉山一声高喊:“走,出发”。区队选出四十多位体力强壮的民工,像赛跑一样,随着通讯员向目的地冲去。

到了目的地一看,情况果然紧急。抬送伤员必须通过一条河流,河水不深,但是没有桥,只能踩着石墩过河,由于天冷,石墩上都结了冰,抬着担架,一不小心就会滑到河里,四人担架,若有一人滑倒失去平衡,往往四人连伤员一起倒在水中,有的伤重的战士,这么一跌一冻,就永远睁不开眼了。情况如此紧急,大家不容分说,一齐跳人结了薄冰的水中,背着伤员趟水过河。于是背的背,抬的抬,呼哧呼哧地迅速趟过冰河,向三里多远的战地医院跑去。只到天快亮,参加抢运的民工才将伤员全部运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许多伤员终于保住了生命。

据响水县志记载,为支援淮海战役,全县组织支前民兵、民工20000多人次,小车5582辆,担架1020副,毛驴200头,征集军粮4.3万公斤,磨军粮20万公斤……现在我们无从查考当时黄圩区在陆玉山的带领之下,出了多少小车担架,磨了多少军粮,但是从这个区的独特位置,所承担的责任与担当,即可看出全区人民对这场战役胜利的贡献。

4.穷人站起来了

解放后的第一年,黄圩区委在陆玉山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中央“彻底平分土地”的指示,开展“新方针”运动。1950年8月,盐阜地委发出“全区结束土改工作”的指示。陆玉山反复学习这一指示精神,带领区委人员深入到乡村,确定土地产权,颁发土地证,处理土地复查中的遗留问题,根据苏北区党委“保持原状、一般不动、个别悬案个别调整”的指示,对剩余土地、房屋和查出来的“黑地”作了补缺分配。

贫顾农都有土地了,穷人站起来了。

一日,陆玉山带着通信员去灌南开会,当他路过老家陆集小村时,站在一块刚刚耕翻过的田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通信员感叹地问:“陆书记,你侬是何时离家参加革命的呢?”

陆玉山说,1940年,毛主席派来了八路军、新四军到沿海开辟革命根据地,穷苦人终于盼来了曙光。就在这一年,我最尊敬的殷绍兵先生也从外地回来了,他找到我说:“玉山,你要记住六个人的名字,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列宁、斯大林是俄国人;毛泽东、朱德是中国人。”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殷先生停办学馆,是参加革命去了。这次回来就是建立地方民主政权。不久,先生又一次来到我家,向我讲述国家形势,灌输革命思想。并且问我上次说的几个人名字记住没有。我说:“记住了,就是哪个国家的人说不准。”这一次先生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民主”、“政权”“斗争”“解放”,并且说,这是共产党说的,共产党是领导穷人闹革命的,打倒剥削阶级,让穷人能站起来,有地种、有饭吃的党。他说:“你参不参加共产党?”我问:“参加干什么?”先生说:“反帝反封建,打地主分田地,今后不受地主欺压。”“只要能领导我们穷人不受欺负,能让我们家有地,我就参加。”就这样,1941年5月8日,我在殷绍兵先生的引领下,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踏上了革命道路。

望望这一大片一片土地,现在都回到人民手中,陆玉山和通信员一起,唱起了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共产党向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应照时令节气,开春了,祖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名下的土地,心里是不平静的,惊蜇一過,他们收起了节日的笑容,又躬着背弯着腰,在风吹沙土扬,雨浇流沙淌的废黄河滩上开始“一年之季在于春”的辛勤劳作了。

(本文写作参考史料:《响水县志》《滨海县志》《响水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响水往事》以及陆玉山回忆录《跟着共产党,永做革命人》等。

猜你喜欢

玉山
“板凳硬汉”溆浦木工胡玉山
常戴13公斤黄金配饰越南“黄金哥”被判入狱
玉山吟社席上即事
滇台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比较研究
局长入错行
马英九成功登顶玉山
飞毛腿
玉山冲刺“新七大”令岛内兴奋
玉山要绑长江 入选世界七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