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2019-05-01马宁李亚蒙
马宁 李亚蒙
【摘 要】目前大部分翻转课堂的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很少有人关注翻转课堂教学前导性资源的设计。本研究试图探讨三种不同的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设计模型,并提出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中三种不同导向性的活动设计,以期为后续的翻转课堂研究带来新的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4-068-04
一个完整的翻转课堂通常由3大环节组成:课前自主探究、课中答疑解惑、课后反思迁移。课前主要为学生提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文字等材料,使学生可以基于某种学习平台或者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讨论,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相关练习;课中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讲解、同伴互助、探究活动等方式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课后,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及成果反馈等。
通过对翻转课堂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看出,现有翻转课堂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应用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学习环境研究、师生角色研究和学习资源研究等方面。在教学应用方面,主要将翻转课堂和基础教育结合起来,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应用探讨等方面进行浅层次的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本质、内涵和优缺点的研究上;针对学习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学习终端、物理学习环境上。现有研究中,对教师角色的研究文献不多,占1.6%[1];而针对学习资源的研究,国内外对该主题较少关注,而学习资源是翻转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以及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翻转课堂中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前导性资源的研究尤为重要。
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即由教师提供的让学生在课前使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所有材料及学习活动的总称。它一般包括教师事先准备的有关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有关学习内容的媒体资源、练习材料以及学习平台等。我们以当前国内外比较典型的翻转课堂学校为例[2],研究其前导性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得出当前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以视频为主,且具备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等特点。(2)辅助多种工具。除视频资源外,前导性资源还会有测验问题、教学平台、丰富化的数字化媒体等工具。(3)载体多样性。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尽管一线教师大多认识到前导性资源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但目前针对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研究关注点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模式。
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设计准则和分类
随着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顺序进行了颠倒,学生需要在课前自主学习前导性资源,因此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设计要更加注重学生自主、个性学习的特点。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明确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设计准则和分类。
1.前导性资源的设计准则
对于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设计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二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反馈,引发学生深层次学习。结合这两个基本要求,我们对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设计提出如下准则。
(1)设计的个性化。学生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其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内容设计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梯度和难度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層次学习与思考。其次,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在不同时间提供不同形式、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等级的前导性资源。
(2)呈现的多样化。根据知识能否明确清晰的表达和传递,我们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3]。显性知识主要是指已经或者可以文本化的知识,表述比较清晰,易于传播。因此显性知识的前导性资源通过一般的文字形式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表述与传播。而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经验或知识,不容易非常清晰的表述和传播。因此隐性知识的前导性资源最好能够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具体呈现。
(3)知识的可视化。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了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缺乏教师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梳理。而知识可视化可以通过视觉表征用图解的方式来建构和传递复杂知识。因此在进行前导性资源的设计时,要注重知识可视化的体现。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草图、算法流程图、虚拟现实技术、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地图等[4]。在进行前导性资源设计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两方面的因素。
(4)内容的情境性。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且相互作用的过程,Brown等人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是学习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5],学习和认识本质上是情境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前导性资源的设计具备一定的情境性。前导性资源的情境性设计要依赖于技术工具来实现,比如电脑、平板手机、电子书包等。
(5)学习的交互化。网络时代知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分散在各节点,知识所具备的连接点使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联通、重组和再造[6]。联通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促进信息的流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7]。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学生学习完前导性资源后,可以进行师生间、小组间的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同伴进行互相答疑解惑。
2.前导性资源的类型及呈现方式
(1)内容讲解型。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概念性的知识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内容讲授型的课程往往涵盖的知识广而深;对于该类课程,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支架式的教学策略具有优势。教师在前导性资源的设计上要保证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逻辑顺序外显,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前导性资源时,可通过视频、内容丰富的网站、在线文本、任务单、概念图等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的方式要对学习者构建图式以及图式间的连接有直接的效果,包含确定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提示新、旧概念之间的关联,并将概念属性按其重要性在前导性资源中进行排序。
(2)问题探究型。问题探究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以连续的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协作学习解决预设问题。前导性资源应该包括呈现具体问题情境的材料、学习任务单、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线索、探究空间[8]、交流平台等。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能够进行专题探究的空间,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解决方案等。
(3)实验操作型。在翻转课堂中,家庭中往往不具备实验操作的条件,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会大大受限,这就给我们的前导性资源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基于实验探究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采用发现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以及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前导性资源应包括对实验操作相关的微视频、学习任务单、虚拟实验室模拟平台(如PHET的模拟平台、NB物理实验等)、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预留作业和指导平台等。
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活动设计
学习的发生是在探索实践、行为经验、人际交互等活动中形成。知识点也不应是孤立的、无联系的,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建立在能够推动深度交互的问题、实现自我反思的内容以及促进学习创造和智慧积累的学习策略等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故在翻转课堂的前导性资源的设计中,还应包括能够促进学生与知识的深度交互、知识加工内化与迁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设计。
1.以任务为导向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关注重点之一是对于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对学生问题的释疑、对学生知识体系逻辑完整性的体现等,于是导学案、学习单等学习活动形式成为翻转课堂的有力支撑。在这类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来了解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分解学习任务时,教师不仅提供学习目标、学习指导、知识体系等基础性引导,还需要为具有层级性、阶段性的任务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使之不仅能够覆盖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够辅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顺利完成当前任务或规划优质、高效的学习路径。
2.以交互为导向
社会认知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个体和群体知识建构提供了基础。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初步建构个体认知网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在线学习活动。不仅是检测、练习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学习伙伴或者能够给予自己学习指导的学生专家;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促进深度交互的个体社会认知网络,避免了在线学习的浅层化。
3.以问题为导向
相较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加关注知识理解和应用,然而课前微课的学习,仍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无法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学习活动设计直接从创造性问题入手,要求学生的学习从创意设计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以完成制品创造而结束,通过这种“自下而上”认知提升和“自上而下”创造驱动的靶向学习模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即创造出何种学习制品,学生要将自主探索低阶学习目标的达成方式和路径,“创造”成为整个学习经历中的直接动力和明确目标。
三种导向性的活动设计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三种活动设计既能促进学生的个体知识建构,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交互,也促进了学生寻找资源的能力。在设计翻转课堂前导性资源的相关活动中,需要结合资源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性化自主学习越来越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作为颠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必然要结合这些趋势,彻底改变已有的学习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翻转课堂课前的自主学习可以根据每个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基于不同终端的前导性资源,并能结合不同学习者的接受程度,给出学习者的知识地图,提供最佳的学习路径,最终给出个性化的评价,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卜彩丽, 孔素真. 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2):26-33.
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11-13.
林立甲.多媒体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4):27-31.
王朝云,刘玉龙.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7(6):18-20.
Brown, J. S,Collins, A,&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1):32-42.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性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4):5-14.
王佑鎂,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9.
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