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30沈娟萍陈汉强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

沈娟萍 陈汉强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原则分组,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异感定位,观察组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患者的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均有所减少,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临床麻醉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245-01

前言

神经阻滞技术具有术后镇痛效果好、费用低等优势[1],适宜四肢或体表部位的手术[2]。由于异感定位操作对医护人员需要较高的臨床经验和技术[3],在临床麻醉中受到应用限制。近年来,随着临床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上取得明显进步[4]。为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我院选取的9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本院90例接受异感定位、神经刺激器定位治疗的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病例搜集时间: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

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为(36.88±0.87)岁。

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为(35.31±0.42)岁。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对比研究,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治疗依从性良好,积极配合治疗;无精神障碍、语言交流困难者;取得研究委员会批准及家属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药物过敏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异感定位]

使用22G针头对锁骨正中处于上方1-2cm位置进行穿刺处理,在针尖触碰到第一根肋骨或异常处进行穿刺,之后针尖移动,找寻上肢异感后,注入麻药[5]。

1.3.2 观察组[神经刺激器定位]

以垂直方式对皮肤进针操作,由向下和向外刺入,控制神经刺激器参数(脉宽:0.1ms,脉冲频率:2Hz,初始刺激电流:1mA),在臂丛神经和针尖进行接触后,可引起上肢肌肉出现收缩现象,电流降至0.2-0.3mA,若出现颤动现象,则说明定位精确[6]。

1.4 观察指标

以阻滞效果、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7]作为观察指标,考察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其中阻滞效果判定标准:若麻醉效果明显,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则为显效;若麻醉整体效果明显,未出现异常反应则为有效;若麻醉整体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异常反应则为无效[8]。起效时间是从注入麻醉药物后直至产生麻醉效果之间的时间记为麻醉起效时间[9]。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10]。

1.5 统计学处理

核算软件的版本为:SPSS22.0;检验方式是: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表达形式:“均数±标准差”;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不良反应表达形式:“%”;P<0.05时,说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阻滞效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有效人数为41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有效人数为31例,总有效率为68.89%。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评价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

由表2可知,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分别为(8.48±0.08)min、(1.11±0.09)min,相比对照组(10.28±0.22min、(2.18±0.28)min要短,P<0.05。

2.3 评价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但对照组患者存在4例麻醉失效现象,之后改为实施椎管内麻醉,但术后出现尿潴留、头疼等并发症现象。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工伤、交通事故,或产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11]。临床表现为臂丛神经根损伤、臂丛神经干损伤及臂丛神经束损伤[12],受伤后患者上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13]。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神经阻滞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14],但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15,故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16]。阻滞时必须将局麻药注入鞘膜内才能见效,为此,神经阻滞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17]。本文旨在研究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情况(P>0.05)。这说明与传统异感定位神经阻滞技术相比,神经刺激器定位具有指标明确、精细化等优势[18],可最大程度解决解剖标志标志不明显的病人,手术适应症范围扩大[19],且穿刺针直接接触神经的概率较低,对神经损伤也低,不良反应就少[20]。

综上所述,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痛觉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Fullmer,S.,Drum,M.,Reader,A. et al.Effect of preoperative acetaminophen/hydrocodone on the efficacy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rreversible pulpit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Journal of Endodontics: Official Journal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dontists,2014,40(1):1-5.

[2]王帥彬,顾腾飞,包云帆,等.神经刺激仪定位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1):56-58.

[3]马冬梅,徐桂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6):589-591.

[4]李于鑫,徐杨,胡倩,等.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法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5):32-35.

[5]何文胜,祖玲洁,杨晓春,等.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8):933-936.

[6]赵玲,李静,党旭云,等.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3):242-247.

[7]Abdallah, Faraj W.,Johnson, James,Chan, Vincent et al.Intravenous Dexamethasone and Perineural Dexamethasone Similarly Prolong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fter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A Randomized, Triple-Arm,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2015,40(2):125-132.

[8]李旭,李敏娜,崔旭蕾,等.超声引导下C4神经根加颈浅丛阻滞在微创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5):692-697.

[9]辛学东,刘桧,于建设.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高危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56(6):530-533.

[10]周雁,种皓,许莉,等.腋入法超声引导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1):150-155.

[11]谢毅,周芳坚,李永红,等.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疼痛的效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5):701-704.

[12]马宇,苏佳灿,陈建芳,等.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1):1406-1409.

[13]徐金东,郁丽娜,赵达强,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12):1655-1659.

[14]刘炜圳,张鹏,王智勇,等.局部神经阻滞下腹膜前修补治疗有并发症的老年腹股沟疝40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1):50-51.

[15]冯超群,郭小亮,李学伦.超声引导下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4):308-311.

[16]王宁,翟文雯,李民,等.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0):870-874.

[17]罗振国,肖莉,吴刚,等.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炎性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3):293-296.

[18]HallBurton,D.M.,Boretsky,K.R..A comparison of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atheters and thoracic epidural catheters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following the Nuss procedure for pectus excavatum repair[J].Paediatric anaesthesia,2014,24(5):516-520.

[19]林卓鹏,林冠东,李慧东,等.高龄脊柱畸形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联合神经阻滞髋部手术2例[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3):143-144.

[20]Hara,K.,Sakura,S.,Yokokawa,N. et al.The role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ultrasound-guided subgluteal sciatic nerve block: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how response pattern and minimal evoked current affect the resultant blockade[J].Journal of anesthesia,2014,28(4):524-531.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
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在老年高危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超声引导阻滞的解剖学特点及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