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95例疗效观察
2019-04-30张永明
张永明
【摘 要】目的:探讨按摩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3 年 -2016 年收治的 9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手法按摩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有效 94例,无效 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8.9%。结论:针对颈椎病性头疼,采取按摩治疗的方法可获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按摩治疗;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19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179-01
頸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椎间盘、椎周筋肉退变引起的脊柱平衡失调,挤压颈部血管、交感神经、脊神经根和脊髓等,产生颈、肩、背、上肢、头、胸、部疼痛及其它症状,甚至合并肢体功能丧失等。是一种中年以上年龄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电脑,手机,空调等的应用颈椎病有逐渐增加年轻化的趋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按摩对颈椎病治疗有痛苦少,见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笔者现将95例颈椎病患者按摩治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来自2013到2016门诊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5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10年。
临床表现颈部疼痛伴左上肢麻木15例,伴右上肢麻木20例,伴双上肢麻木10例;头痛头晕35例;颈部疼痛伴单侧头痛15例;检查颈曲变直55例;颈椎旁有压痛68例;颈部肌肉僵硬34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41例;x线平片(部分患者CT照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55例;侧弯31例;颈椎间盘突出25例;椎间隙狭窄28例:骨质增生27例;椎间孔变小27例。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病例。(1)年龄25~65岁,(2)颈、肩、臂疼痛/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3)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4)颈椎旁压痛,(5)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6)压顶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7)影像学检查异常。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为排除标准。
2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剥离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
2.1 手法要点均匀柔和持久有力
2.2 部位颈肩部及上肢
2.3 取穴风府、风池、大杼、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池,合谷、小海、手三里、颈部压痛点。
2.4 施术手法一指禅推法、牵引旋转、推滚拿捏
2.5 疗程 20-30分钟/次 3次/周 10次/疗程
3 手法操作 常规手法(分四个步骤)
3.1 推摩滚揉项部法 病人取座位。术者立于侧后方,一手扶其头部,另手推、摩项部数遍;而后,用一指禅推、多指揉颈项部数分钟,同时活动头颈部。
3.2 按摩经络 按摩经络俞穴法 病人取坐位,头颈前屈,将颈部充分显露(体虚者可取卧位)。术者立其后方,用拇指沿督脉的的风府、哑门到大椎穴一段的酸胀点反复点揉;拇、食、中三指或双手拇指,沿膀胱的大杼穴至天柱一段的酸痛区或结索状硬物上点揉、弹拨(轻快柔和)数遍;拇指揉压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
3.3 拨伸摇颈理筋法 紧接上法。术者双手托包病人头部向前上方拨伸,在轻度牵引下先向健侧、后向伤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再转回中立位,将头颈前屈后伸数次;继之,用一手扶病人颞顶部,另一手托扶下颌,前臂压肩峰部,做相反方向的分离动作(以牵拉颈侧部肌肉)左右各1次;双拇指相对用力,由上而下的推挤颈夹肌3到5遍和施理筋手法数遍。
3.4 疏通伤滞拿肩法 拇指压伤侧天鼎、缺盆,中指弹腋部大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上肢症状区数遍,拇指拨手三里,中指拨尺三里,双手握伤肢手腕部牵引、抖动数次;拇、受指捏肩井,多指拿肩部结束。
4 治愈标准愈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活动稍有受限,但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痊愈86例占90% 显效6例6% 好转2例占2% 无效1例1%
6 体会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通过按摩能达到很快治愈。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快,手机出现极大拓展人的视野,但低头族增多,使颈部后侧肌群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加上不注意颈部保温,邪气闭阻经络,营卫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疲劳、受凉或精神因素的影响,均是导致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素问·举痛论》日:“按之者,热气之。热气止则痛止矣”。从中说明,手法是能够起到镇痛作用的,为此笔者在进行手法按摩时,首先选用轻快柔和的准备手法,以加快血液循环,使其产生温热,同时也能起到解痉镇痛的作用,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采用拇指按、揉、拨和拇、食、中三指提拿法,以及拔伸、旋转复位法进行施术,力量要均匀、持久、有力渗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在拔伸,旋转复位时,手法要温柔,和缓、严禁粗暴、猛烈而急剧的旋转,以防造成脊椎骨折和脱位或患椎上的椎动脉被枕骨压折.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186.